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是部党组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采取的深化铁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既为进一步拓展铁路挖潜扩能空间创造了条件,也为实现路企互利双赢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
受运输设备和出入川、渝地区车流增大的影响,翻越秦岭及入川、入渝铁路运输任务繁重。西安铁路局以"内涵挖潜、配套点线、优化组织、统筹推进"为原则,注重底层设计,优化运输方案,通过实施西康、宝成、阳安线扩能方案,实行西康线分号运行图,实施入川、入渝增量战略,优化枢纽运输组织工作等手段,实现了过岭增量明显、西康二线建设稳步推进和入川、入渝物资增量的多重效果。  相似文献   

3.
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后,消除了运输资源配置相互掣肘的弊端。通过分析运输组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挖潜提效的条件,提出实现挖潜扩能、提效增量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运输效率,加强专业化管理和车站管理,优化运输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兴义站货运设备现状和货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货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内涵挖潜扩能方案、货运业务分流方案、货场扩能改造方案3种货运挖潜扩能的方案。在综合分析以上3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内涵挖潜扩能方案,同时加快货场扩能改造方案Ⅱ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铁道货运》2012,(9):46-46
南宁铁路局坚持挖潜扩能,突破点线运输瓶颈,提高通道能力,全面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为确保运输上量创造良好条件。截至2012年9月2日,南宁铁路局完成货物发送量7 521.2万t,同比增长2.7%。  相似文献   

6.
“十五”时期,铁路运输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铁路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运输密度、总换算周转量等主要指标已稳居世界领先位置。其主要成功经验和做法是:部党组紧紧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确立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实施提速战略;始终坚持走挖潜扩能之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实现重大突破;全力以赴确保重点物资运输。“十一五”时期,客贷运输新的目标要求是:客运方面,要在高速铁路和既有线再提速、充分发挥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能力、全面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以及客运专线的运营管理上取得新突破;贷运方面,要在运输结构调整、推进大客户战略、贷运快捷运输、优化运输组织、深入挖潜提效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优化运输组织实现神华铁路重载运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神、神朔和朔黄铁路是组成西煤东运不可分割的联合体,承担着神华煤炭由西部煤田至东部港口主要运输任务。目前运输能力已接近饱和,制约了长远发展目标。实施重载运输及其运输组织方式是神华铁路运输系统下三家铁路亟需探讨的课题。通过对神华铁路运输系统的设备及运输模式现状分析,从铁路挖潜扩能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就如何合理优化扩能和运输组织提出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8.
桂林铁路在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旅客运输市场研究,提出优化桂林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实现内部挖潜扩能和增运增收的方案,经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太原铁路局充分发挥新体制优势,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立足内涵挖潜,通过技改扩能、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运输组织,构建集疏运大系统,创造了大秦铁路单条铁路重载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运营效率最好的世界纪录,并成功实施了大秦铁路公司的股改上市,实现了铁路运输业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05年郑州铁路局经济吸引区内货源充足、运量不断增长的市场形势以及给铁路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提出要发挥郑州铁路局候月线扩能和宁西线开通蕴藏的巨大潜能,稳定大宗货源,强化重点运输,加强重点客户管理,巩固高端市场,强化运输组织和挖潜提效,打造货运品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货运营销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京九线作为我国南北运输的主要通道,在路网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京九线实施电气化改造,进而提高全线的通过能力,进一步适应客货运输的发展需求,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研究方法:从京九线电气化改造对提高既有运输能力;在我国中东部大能力南北向铁路运输通道体系的战略意义;助推东部地区电化成网,充分发挥路网效应,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延伸铁路客运专线网络触角;降低铁路运营成本、提高铁路经营效益;贯彻我国能源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6个方面的深入探讨,论证京九线电化改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结论:京九铁路现有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均不能适应研究年度客货运输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电气化改造,应及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战略装车组织是铁路部门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深挖运输潜力的有效手段,更是保证国家重点物资运输的重要措施。沈阳铁路局通过建立战略装车点,保证重点物资运输,优化货运站的布局,提高运输效率。战略装车点的建立,不仅减少了车辆中转作业时间,保证了货物运到期限,同时,为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运输保证。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运枢纽物业开发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随着铁路建设由计划性向市场性的转变,传统的铁路客运枢纽建设开始逐步引入物业开发的理念。通过借鉴国内外交通枢纽开发及运营的经验,并分析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铁路客运枢纽物业开发需求与商业策划、交通流线设计、建筑空间设计密切结合,提出将铁路客运站与周边城市空间整体进行物业开发规划设计,成为城市经济的增长引擎。  相似文献   

14.
余耀 《铁道货运》2011,29(4):35-38,5
介绍了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现状,从集装箱运输需求旺盛、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和国外物流公司竞争方面阐述了建立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必要性,提出科学规划集装箱物流中心、加强场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集装箱场站作业效率等加速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设欧亚铁路出海新通道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国资源丰富,国内消耗有限,蒙古国家相关部门规划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考虑资源外运到我国东北地区消耗,剩余部分通过我国铁路与港口远销海外,目前蒙古国通向我国满洲里和二连浩特的既有铁路通道运能已近饱和且运输里程相对较长,蒙古国急需重新寻求一条便捷的铁路下海通道。我国东北路网密度较大,运力丰富,具备承接蒙古国铁路运力的能力,同时建设欧亚铁路出海新通道是蒙古国矿产资源推向国际市场的需要,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客观需要,是发展沿线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建设的需要,是推动国际合作,实现互赢目标的需要,是中、蒙两国经济发展、战略合作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国巍 《铁道货运》2020,(2):30-35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客货运量的较快增长,长荆线作为一条单线电气化铁路,技术标准偏低,运输能力将无法满足未来运量需要,亟需扩能改造。阐述长荆线现状,分析主要限制区间,结合长荆线近、远期客货运量特点及线路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提高牵引质量、改变区间行车闭塞方式、增设会让站、增建二线多个角度出发,提出提高牵引质量至5000 t方案、提高牵引质量至10000 t方案等6种可能的扩能改造方案,经综合比选,推荐提高牵引质量至5000 t并增开所有缓开站方案为长荆线扩能改造最优方案,为我国单线铁路扩能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影响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分公司保价运输发展的因素,提出通过重点扶持保价大客户、提高保价运输足额保价率、加强铁路保价营销宣传、做好理赔服务、认真做好保价运输统计分析、创造优质的服务和运输环境等建议促进保价运输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凭借其显著的技术优势,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此文在阐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提高沿线线路运输能力、提高区域可达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等几个方面。并采用有无高速铁路的对比法,分析和评价京津城际铁路对京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管在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就业人数、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并提出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议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铁路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铁路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运输生产经营跃上新台阶;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装备现代化迈出重要步伐;铁路内部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铁路运输安全保持了基本稳定。“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进入新的阶段,铁路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实现“十一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无论是路网规模、运输能力、现代化水平,还是服务质量,都将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铁路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支撑作用。通过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等交通运输方式能耗的比较,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能耗较低(仅比水运高);通过分析全路机车牵引综合能耗情况、以及往年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能耗情况,说明了铁路牵引动力结构的变化使铁路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发展铁路运输对于改善交通运输业的能源结构及能源使用效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铁路借助其在能效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替代其他运输方式以及自身能效的提高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