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货物列车重载运输发展势态犹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重载运输代表了铁路货物运输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在多个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巴西、  相似文献   

2.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新水平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新水平的主要标志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载列车最高牵引重量的世界记录已达10万t.最高平均牵引重量达39万t。世界各国重载铁路借助于采用高新技术.促使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世界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是重载运输,其不仅代表了铁路货运领域的先进生产力,而且带来了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巨大经济效益。发展重载运输的国家已经遍及五大洲所有铁路大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中国、巴西、俄罗斯、瑞典、印度等国是推广重载运输主要国家。万t级以上的重载列车在美国、加拿大早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遍开行,现在2万t级重载列车已在许多国家正常开行。  相似文献   

4.
前言     
20世纪20年代,重载铁路在美国首次出现。当时,美国东部的煤矿与铁路合作组成总重量约1万吨的单元列车,将整列车煤炭直接送往发电厂或港口,中途不经过任何编组作业,堪称高效。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家,重载运输极大地提高了铁路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各国铁路发展呈现着两大趋势:“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这是铁路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科技在铁路的应用和体现。为加速提升中国铁路的竞争力,继续保持铁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骨干地位,应加快铁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重载运输技术的发展,是中国铁路的当务之急。现着重介绍作为中国重要煤炭运输主通道的大奏线实现2亿t年运量、开行2万t重载列车应采用的重载运输技术。  相似文献   

6.
快速发展的中国铁路重载运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侯月等主要干线普遍开行了5000吨至6500吨货物列车,扩大了运输能力。建立和完善大秦铁路集疏运体系,采用先进的机车同步操纵技术和大吨位货车制造与使用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机车无线同步操纵技术与GSM-R技术结合,中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大秦铁路大量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运量由2002年的1亿吨,增长到2007年的3亿吨,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不仅如此,大秦铁路的目标还在不断提升,将来会达到3.5亿吨或者4亿吨,这些成就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由于中国铁路技术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展重载铁路,因此与世界上一些铁路重载技术发达的国家进行交流与探讨变得尤为重要。正因如此,2007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的铁路重载运输装备技术专题交流会受到了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九.多机牵引和重载列车 铁路是人类历史上运输能力最强的交通工具,不仅反映在旅客运输方面,更体现在货物运输体系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地域广阔的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均依靠铁路运输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以我国为例,2005年的能源消费点达到22.25亿吨标准煤,共中煤炭的比重达到2/3。由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存在“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27日3时58分,H28509次煤炭重载列车从大秦铁路茶坞站顺利通过。它标志着大秦铁路提前4天实现年运量3亿t目标,再次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为有效缓解我国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国外重载铁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载铁路有着非常高的效率和效益,适用于大宗散装货物,特别是铁矿石、煤等的大量运输。本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许多国家开行重载列车的经验作了重点介绍。认为我国铁路也有必要系统地研究国外重载运输的技术和经验,制定我国发展重载运输的规划。  相似文献   

10.
大秦线重载列车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彬 《中国铁路》2009,(3):31-35
介绍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趋势及世界重载铁路的标准和主要模式,阐述大秦线重载列车发展历程、不同编组形式的重载列车关键技术以及各类型重载机车的性能、工作原理和重载车辆技术等,针对大秦线开行1万t、2万t重载列车的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国内外重载运输的实践,阐述我国发展重载运输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特征,在充分考虑铁路科技进步对到发线有效长的影响以及对牵引质量的影响等关键技术因素,提出我国发展重载运输网的规划原则,进而提出对到发线有效长与货物列车牵引质量最佳匹配以及对我国铁路发展重载运输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客运高速、货运重载是当今世界各国铁路发展的两大趋势,而货运重载化已经成为大多数铁路大国货物运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重载运输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成立了知名度较大的国际重载运输协会,举办了第1~7届国际重载技术研讨大会,理事国成员在当初的美国、加拿大、中国、南非、澳大利亚5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俄罗斯、巴西、瑞典、印度和国际铁路联盟(UIC),共10个,国际重载运输技术发展充满生机。伴随国际重载运输技术的发展,中国重载运输技术发展也蒸蒸日上,取得了提速与重载扩能兼顾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世界轨道交通》2006,(4):12-13
澳大利亚许多铁路公司承担从矿山采区往沿海港口开行重载列车运输出口铁矿石、煤炭的任务。近年来.由于外贸出口运量持续增长.这些公司都在增加新的牵引动力装备,提高运力以适应运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大秦铁路2006年提前7天于12月24日实现年煤炭运量2.5亿吨目标,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2006年最高日均运煤达79.1万吨,全年日均运煤达68.5万吨。2007年1月13日,大秦铁路发送煤炭83.19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这是大秦线深入推进内涵扩大再生产,向年运量3亿吨迈进的新起点。那么,大秦铁路从开通运营(1992年底)时年运量4000万吨到1亿吨,经历了10年,而从开行万吨重载列车实现年运量1.2亿吨到2.5亿吨,仅用了3年,奇迹的创造主要得益于什么?其在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运用方面以及运输组织的创新方面有何特色之处?创新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奇迹的大秦线,对于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未来发展有何启示?1月21日,多位铁路重载运输领域的专家,就“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与前景”为题展开了相关研讨,座谈会由中国铁道学会、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和《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共同策划组织召开,中国铁道学会重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国维先生主持了会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引言铁路重载运输是指采用单机、双机或多机牵引的大功率内燃或电力机车,增加货物列车编组辆数,大幅度提高牵引吨数,实现重载列车的运输方式。采用重载运输可以有效地增大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世界重载铁路运输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重载铁路运输技术发展的角度简述了重载运输的定义与模式,描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瑞典、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国家重载铁路发展现状及世界重载运输重量最高记录情况,阐述了重载机车、重载车辆、重载列车最新制动技术ECP、重载线路养护维修技术、安全监测技术、列车控制技术等世界重载运输技术的最新进展,对我国重载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输送能力达1亿吨的重载铁路,它的建设和运营,开创了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新纪元,促进了铁路货物运输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线自1992年开通运营后,年运量以500万~800万吨的速度递增,2002年达到10340万吨,累计运送煤炭7.9亿吨,承担了全路1/12的煤炭发送量。截止2002年底,实现利税43.4亿元,加上固定资产折旧20.2亿元,总计63.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7.6%,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重载运输的发展及对大秦线输送能力提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概述了我国运输的发展历程。并对大秦铁路到2亿吨,及在大秦线开行2万吨级重载列车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非现有铁路2.6万公里,其中双线铁路1.6万公里,电气化铁路占42%。配置有2360台电力机车,1410台内燃机车,近年完成货运量1.5亿吨(其中电气化铁路承担80%运量),运输收入35亿美元。员工仅5.9万人。 窄轨铁路上跑“大列” 南非铁路是由英国留下来的窄轨系统(轨距1065毫米),但是由于重视重载运输,重视以当代重载技术改造运量大的铁路,所以创造了窄轨铁路承运重载列车的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14年4月2日18:56,随着满载着三万吨煤炭的55001次试验列车安全驶入柳村南站,大秦铁路3万吨组合列车运行试验顺利完成,开辟了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新纪元,这将为我国北方煤炭能源的东运南输提供极为重要的装备保障。此次3万吨重载列车牵引试验全部采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研制的4台大功率电力机车实施牵引(HXD1 0066+HXD1 0001+HXD1 0069+SS4 0862),列车总编组320辆,总长3 971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