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本刊讯(记者罗斌)中国古代航海技术一度称雄世界。造船、导航、航行等技术,在古代先民探索海洋的征途中起了关键作用,为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载体和航行保障。2018年12月21日—2019年3月30日,中国航海博物馆主办"风好正扬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这是我国博物馆界  相似文献   

2.
《航海》2014,(3):4-7
2014年5月14日,"徐莉佳、郭川、魏军向中国航海博物馆捐赠个人航海实物捐赠仪式"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举行。伦敦奥运会激光镭迪尔级女子单人艇世界冠军徐莉佳、开辟世界航海史上首条单人帆船不间断环球航行"东方航线"的世界帆船航海家郭川、被誉为"民间航海推动第一人""厦门"号帆船船长魏军等三位著名航海人士自2012年10月先后将他们在各类活动中获得的奖牌、奖状、证书以及个人在活动中的航海日志、照片、生活物资等等一批珍贵物品捐赠给中国航海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杨晓航 《珠江水运》2011,(10):80-83
公元15世纪,哥伦布的航海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世纪。而早在此之前的80多年,公元1404年,一个中国人就曾率领船队从苏州出发,七下西洋,航迹远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相似文献   

4.
朱秀坤 《航海》2003,(1):9-11
美籍华人翁以煊先生于1998年12月14日从美国旧金山出发,途经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绕过合恩角、好望角、鲁汶角、塔斯马尼亚西南角、斯图尔特岛西南角(航海家心目中最富挑战性的五大角),2002年4月9日到达新西兰首府惠灵顿为终点,共到达26个国家,登上过百余个岛屿,航程5.4万公里(31200多海里),历时3年半。这位祖籍北京的年轻人征服海洋的重大消息,在中华大地引起强烈反响。2001年4月起国内就有过报道。9月初他回到出生地北京。9月24日,翁先生在北京远洋大厦作了一场《孤帆环球航海及其产业——“信天翁”之梦》的报告,笔者有幸亲临现场聆听,并了解到他环球航行的内幕。  相似文献   

5.
梁益新 《航海》2009,(4):19-21
1857年9月8曰,美国“中美洲”号远洋蒸汽机客轮在通过巴拿马运河后的第七天,驶向佛罗里达湾,这是它的第44次航行,它虽创造过辉煌的跨越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航海奇迹,然而,这一次却是它的最后一次航行,因为它不幸遇到了大西洋海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飓风。  相似文献   

6.
从航海实践出发,探讨航行计划的准备工作,提出了航行计划规范化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郑国旺  邢玉林  王毅 《航海》2021,(2):72-75
本文从国际海事组织对海上水面自主船舶(MASS)层级划分出发,通过对MASS航行风险和其航行所需的航海保障关键技术分析,对MASS航行的各个阶段所需的航海保障服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最早可以追述到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利用原始舟筏在海上航行了。在中国辉煌的航海史中最让国人骄傲的是明永乐至宣德年间(1405年~1433年),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纵横驰骋于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到达亚非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9.
1.船航行在大海上不会迷航主要靠什么? 在古代,自从有了指南针,并把它改进后应用在船工,航海就起了根本变化。指南针现代叫磁罗经,它能指示航行的方向,再有一架记录航程的仪器,古代用时间来估计航程,船就基本上不会迷航了。只要知道船从甲地到乙地是什么方向,  相似文献   

10.
加的斯港     
加的斯(Cadiz)港位于大西洋东岸西班牙的最南端,北纬36°32′、西经6°17′。它是加的斯省连绵逶迤256公里海岸线上唯一的港口,是西班牙南部供应内地多种货物的重要海港。 12世纪,腓尼基人首先航海到达西班牙南部,与那些鲜为人知的史前时期人建立了航运贸易。腓尼基人以勇猛著称、他们乘船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沿大西洋海岸北行至不列颠,用锡、铝、金子和古代不列颠人做买卖。航行途中,他们在加的斯补充淡水和粮食。在很早的那些年代,腓尼基人就在加的斯建设港口和城市。为了寻找  相似文献   

11.
帆船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她的起源甚早,古代埃及的尼罗河水上航行用具即出现了帆船的踪影,当时的旅人及渔夫都是用撑篙驾着由芦苇制成的木筏越过浅滩及大河.可以算是现代帆船的始祖。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与中国救捞陈列馆合作建立的"中国航海博物馆救捞分馆"在上海打捞局揭牌成立。救捞分馆的首个临时展览《浦江故事》也与观众正式见面。展览从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中精选出船模,如沙船、东风轮、浦江轮渡等。这是博物馆合作的创新模式,中国航海博物馆以其专业优势,中国救捞陈列馆以其行业特色优势,相互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检》2014,(5):2-1
<正>日前,中国船级社与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CCS总裁孙立成与中国航海博物馆书记兼副馆长年继业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科研、展品征集、船舶文化的展示与宣传、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航海博物馆馆长徐祖远介绍了博物馆的建设情况。他说,中国航海博物馆将努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8月25日,"海巡31"船从上海外高桥码头出发,自西向东,航经中国东海、大隅海峡等,穿越太平洋,于9月4日到达美国夏威夷,开始为期5天的访问和交流。随后返程,于20日下午4时抵达珠海高栏海巡基地,历时27天,圆满完成出访任务。  相似文献   

15.
乔舒亚·斯洛克姆(1844—1909),美国航海家、冒险家、全世界第一个单独进行环球航行的人。他16岁开始在商船上当船员,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1895年单人驾驶1801年建造并经他重修的“浪花号”渔船开始环球航行。他从波士顿启程,经新斯科舍、亚速尔群岛、直布罗陀、南美洲、西印度群岛沿海,最后于1898年6月抵达罗得岛纽波特,完成其环球航行,历时3年2个月零2天,航程达4600英里。1899年,斯洛克姆根据他的这次航行写下了《孤身环球航行》成为世界著名的航海文献。本刊从这一期开始连续摘要登载这部作品精华部分,供大家欣赏。 斯洛克姆在第二次乘“浪花号”孤身航行途中失踪。  相似文献   

16.
宋代航海技术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宋人在隋、唐航海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横渡印度洋的航海活动,把中国古代航海事业推向鼎盛时期。本文试图从科技史角度,着重对宋代的气象航海、地文航海、天文航海和航海操纵技术等主要环节作一初步的综合性论述,说明中国古代的航海史,到宋代已经从“原始航海”时期进入“定量航海”时期,比西方领先了2~3世纪。同时对若干学术界有争议的课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看法,希望能为研究宋代航海技术这一课题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两千年前已到达美洲三年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拉斯维德半岛的浅海里,发现两件圆柱形、一件三角形的石制船锚。另一次,又在加利福尼亚麦德西诺岬附近发现一个中间有孔的圆形石锚。经过研究,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二三千年前中国人从太平洋航行到达美洲后留下的物证。早  相似文献   

18.
《航海》2015,(6)
<正>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荷兰鹿特丹航海博物馆,共同策划的"航向世界"特别展于2015年7月9日~11月15日在滴水湖畔举办。展会集聚了150件世界航海"老古董",其中,英、荷两国博物馆的许多珍贵展品是第一次"出门"。"哈里森一号"航海天文钟到上海来了,我从因特网上得到这个好消息精神振奋。是吗?我知道,"哈里森一号",它是航海天文钟的老祖宗。这次,它不远万  相似文献   

19.
在商船高专 ,自 1980年以后 ,航海专业和轮机专业便逐渐分离 ,并设立了信息处理专业和机械电子专业。长期以来航海专业要求必须要准确地处理气象等外界信息 ,以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 ,因此很久以前航海学科就开始致力于信息处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评价 ,并作为新的学科领域被人们所承认。轮机专业是通过对航行中船舶动力设备的运行进行管理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的学科。与动力设备相关的 ,不仅仅是机械工学 ,因为如果没有电气、电子工程等知识 ,也不能很好地保证航行的安全。因此 ,从航海、轮机学科中分离出信息处理和机械电子设备专业 ,是理…  相似文献   

20.
人体内有生物钟——支配生命活动周期节律的生命时钟。它在外界无提示的情况下也起着作用,使人体的生理变化按昼夜、四季、年的周期有规律地进行。远航的舰船,在海上长时间、远距离的行驶,由于舰船在地域上不断变更,必然有时差和四季变换,会造成航海人员的生理紊乱。同一纬度(东西向)长时间航行,会遇到昼夜的迁移,由于改变了一天的时间概念,使人感到疲乏和不习惯。如果舰船从太平洋的西岸航行到东岸,那里吃午饭的时候,恰恰是原先睡得最香的子夜,而“时差”的适应需要过程。幸亏目前一般舰船的航速不是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