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集陕西省榆林市大骨节病病区蟒坑村,马家兔村及非病区长海则村和陕西省彬县大骨节病病区先锋村、韩家村的饮用水各200 L,经XAD 7 高效吸附树脂富集,甲醇 丙酮洗脱后,采用色谱/质谱/红外光谱/计算机联机分析鉴定。病区水样共检出了12 种6 类有机物,其中烷基、羟基 二氢萘和临苯二甲酸酯均属含苯环的对人和动物有害的有机物,它们在病区水样有机物中的相对丰度均大于74% 。非病区水样检出了7 种5 类有机物,其中对人和动物有害的含苯环化合物在有机物中的相对丰度为33% ,与病区形成显著性差异。病区水样的红外光谱中特殊强吸收峰为1100 cm - 1、1630 cm - 1和850 cm - 1,主要是样品中含芳香烃、醇类和酰胺类化合物,而非病区水样的该吸收峰相对很低,形成显著差异。提示饮水中含苯环有机物(无论是芳香烃或者是烷基苯酚)可能是致大骨节病的主要有机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连续8年监测黄陵县病区儿童头发中锌、铜、铁、锰、硒和钙等元素的含量,以探讨病区儿童发中锌、铜、铁、锰、硒和钙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克山病病情的可能关联。方法在黄陵县6个重病村设立监测点,全体居民均为检测对象。1996-2003年连续8年对该检测点克山病的发病情况及3-15岁儿童发中锌、铜、铁、锰、硒和钙元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区儿童锌、铜含量各观察点及非病区间均无明显差异,病区河腰、案角村儿童发铁、锰含量均高于厚子坪村儿童,其中发铁亦显著高于非病区儿童;病区儿童发硒含量8年均达到非病区水平,所有观察元素均无明显的年度差异。结论病区儿童所测元素均无明显的年度变化,发硒已达到非病区水平,发锌、铜接近非病区水平,病区儿童发铁的高水平及其在克山病发病学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硒及含硒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对大骨节病 (KBD)病区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KBD病区人体血硒含量 ,GPX活性 ,红细胞C36R花环率和IC花环率及血清RCIA促进率和抑制率 ,以及补硒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①病区人体血硒含量、GPX活性和红细胞G3bR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 ;血清RCIA抑制率明显高于非病区 ;②病区人体IC花环率 ,血清RCIA促进率与非病区人体无明显差异 ;③补硒 1 2周后 ,血硒含量 ,GPX活性 ,C3bR花环率明显提高 ;血清RCIA抑制率明显降低。④病区人体普遍处于低硒状态 ,且红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下。结论 KBD病区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血清RCIA抑制因子增高是低硒所致的一种普遍效应 ,而不是KBD病区人体所特有。  相似文献   

4.
<正> 一九七八年六月我室在西安市某厂子弟学校,对健康儿童进行了心脏普查。目的是了解远离病区的非病区健康儿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X线变化,以与克山病病区儿童对比,为克山病诊断指标提供参考,本文就本次普查中随机抽样的60例正常小学生对其进行的心脏X线摄片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在克山病水土病因—缺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中,为了弄清硒在克山病病因学和发病学中的作用,我们在进行亚硒酸钠予防克山病临床效果观察的同时,对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内外环境中硒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缺硒与克山病的某些流行特点的相关性作了初步研究。本文综合报导1973~1979年期间有关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缺钾可引起心肌病变已为人们所知,曾有报告指出克山病病区居民及患者在冬季有隐性缺钾现象 (1);克山病和缺镁的关系问题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2);至于锌元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指出克山病病区水、土、粮中锌含量偏低 (3);有的报导,潜在型克山病人有粒中性白血球内镁、锌均低于健康人 (4)。为了进一步摸清克山病病区人群此三种元素究竟是否缺乏,我们曾于1963~1964年和1973年在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采集了膳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病区粮及硒对软骨胶原代谢的影响,采用低硒大骨节病病区粮,病区粮加硒和非病区粮喂养大鼠66d,观察了低硒KBD病区粮和硒对软骨Ⅱ型胶原合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病区组Ⅱ型胶原甘氨酸、丙氨酸等疏水氨基酸含量较非病区组增高,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含量降低。病区粮加硒后上述变化可得到部分纠正。②病区组软骨Ⅱ型胶原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程度分别较非病区组降低6.4%和7.7%。加硒组较病区组脯氨酸羟化程度增高9.4%,但赖氨酸羟化程度未增高。③病区组Ⅱ型胶原电泳迁移率及对胰蛋白酶敏感性与其它组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及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分别检测了各组大白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淋巴细胞计数,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检测了各组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同时测定了各组的肝硒含量,结果表明,病区粮组的淋转率明显低于非病区粮组(P<0.02);病区粮加硒组和病区组相比有所提高:但不明显(P>0.2);病区粮组和加硒粮组的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病区粮组(P<0.005)。病区粮组CIC及肝硒含量均低于其他两组(P<0.02),提示:病区粮因素可导致大白鼠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病区粮加硒并不能完全纠正病区粮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多年来对克山病的研究证实,克山病的发病是与低硒的地理环境有关,病区人群全血中硒的含量低于非病区人群,病区人群含硒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水平亦低于非病区人群。从病区粮所饲养的仔猪心肌细胞膜、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脂质过氧化物的累积和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于加硒组等可看出由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导致机体抗过氧化物作用降低,生物膜之脂质产生过氧化反应而引起代谢物的紊乱,最终引起细胞坏死。这是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清除脂质过氧化物方面说明低硒和含硒酶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克山病病区健康儿童硒含量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调节因子的检测结果。发现病区健康儿童硒含量及红细胞C_(3b)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儿童(P<0.01),而病区健康儿童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却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儿童(P<0.01)。但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免疫粘附促进率两组儿童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病区健康儿童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缺硒和血清的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处于不同地区的大骨节病病区儿童,非病区儿童和1组服硒病区的儿童(7岁~13岁),一次性口服0.1%亚硒酸钠0.5ml(相当于150μg硒),进行了硒负荷试验。结果表明:硒负荷试验能够简便、敏感准确地反映机体硒状态;病区儿童存在着硒缺乏,表现在硒负荷后尿硒排泄少,排泄高峰后延;服硒盐病区儿童硒负荷结果和非病区儿童一致。本文还对硒负荷试验的特点、意义以及和血、尿硒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克山病病因研究中,不少资料涉及了硫的问题。根据资料报导(1—11),多数认为病区水中硫酸根含量低于非病区。病区土壤中硫含量也低于非病区(11)。因此曾认为上述现象是研究克山病病因的一个线索,设想克山病的发生与饮水中硫酸根的缺乏可能有关。有的单位还进行了硫酸改水预防克山病的观察。为了探讨克山病病区人群是否有缺硫的情况存在,我们对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人群饮食、尿和粪中硫含量及平衡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84~1986年,云南楚雄克山病综合考察,测定了该病区儿童或病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病区儿童尿中醛固酮、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偏高,此可能是代偿性的应激改变。病区儿童血浆中胰岛素、C-肽及生长素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此可能为病区因子(包括低硒因素)影响了腺体的结构或/和功能,进而涉及机体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检测血GSH-px 的ELISA 双抗体夹心法。用此方法对克山病病区患儿及健康儿童的血液GSH-px 活力进行了测定。发现病区慢型克山病、潜在型克山病以及健康儿童血GSH-px 活力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儿童(p<0.01);慢型克山病患儿血GSH-px 活力低于病区健康儿童(p<0.05);病区健康儿童血GSH-px 活力与潜在型克山病患儿无差异(p>0.05)。本文对实验方法及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对病区粮及病区粮加硒喂养大鼠心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病区粮加硒组大鼠心肌线粒体CCO 活性较病区粮组明显升高,并均定位于线粒体嵴膜和内膜,而病区粮组除一例大鼠心肌线粒体CCO 表现明显定位异常外,其余均未发现明显定位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硒现状 ,为进一步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 2 ,3 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粮食、头发和食用盐硒含量。结果 病区当地产小麦、大米、玉米和黄豆硒含量仍处于低水平 ,而病区居民所食外地麦面硒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当地产小麦硒含量 (P <0 .0 1) ;病区儿童发硒含量达到了非病区儿童发硒水平 ;病区食用硒碘盐硒含量明显高于非硒碘盐硒含量 (P <0 .0 1)。结论 病区外环境硒水平相对恒定 ,而内环境硒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病区居民体内硒水平升高与膳食结构变化、食用硒碘盐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 家畜白肌病与克山病关系的探讨早有报导,1965年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发病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效果,近年来的大量工作表明克山病病区是低硒地区,病区中的粮食、头发、血和尿液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大面积采用亚硒酸钠预防克山病发病取得了肯定效果。因此,认为硒贫乏是克山病发病值得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克山病病区粮及缺硒的半合成饲料以复制缺硒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硒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本次实验自1979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在病区上畛子农场进行,由陕西省劳改局、陕西省上畛子农场、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小分队、陕西省兽医研究所和西安医学院克山病研究室协作和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8.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比测定了克山病病区(陕西彬县和云南牟定)、非病区(陕西礼泉)和低硒非病区(四川南部)健康人发铜、锌、锰、铁含量。发现:①与非病区相比,两病区儿童和成人发铜,两病区儿童和彬县成人发锰和发锌无差异;但牟定成人发锌低,而发锰高;②与低硒非病区相比,彬县成人发铜低,儿童发锌高;牟定儿童发铜高,成人发锌低;两病区成人发锰高;③病区儿童和成人发铁不仅高于礼泉,也高于南部,提示病区低硒人体铁水平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大骨节病患儿、非患儿、服硒病区儿童及其非病区儿童的血浆、尿硒和硒的肾脏血浆廓清率,结果表明:病区儿童血浆、尿硒明显低于非病区儿童,但硒的血浆廓清率无显著性差异,病区反而有增高趋势;服硒病区儿童尽管血浆、尿硒升高,但血浆廓清率并未相应增高;同一病区的患儿不但尿硒低于非患儿,而且血浆廓清率亦低。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克山病的防治及病因研究中,业已查明我国克山病病区人群的头发、血液及主要食粮中含硒量均低于非病区。这种低硒状态可能与食物中硒的摄入量较低有关。用硒制剂予防克山病的临床试验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家畜白肌病的调查也初步揭示出在克山病病区内发生着因缺乏硒所致的一些动物缺硒病。Wright等人证明喂饲低硒饲料的绵羊,其血液在体外用Na_2Se~(75)O_3培养时,红血球对Se~(75)的摄取率增高,而且此摄取率反比于食物硒的摄入。此后,Burk等人将此法用于Kwashiorkor病的研究中,证明K氏病的儿童红血球Se~(75)。摄取的升高反映了他们体内硒含量的降低,暗示出利用体外红血球对Se~(75)的摄取可作为观察硒状态的一个指标。为了更为直接地证明克山病病区人群的低硒状态,我们建立了人血红血球与放射性Se~(75)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了红血球对Se~(75)的摄取。本文报告此试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