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设计大多从电池封装层面考虑热管理与电池系统的结合,容易忽略对电芯本身传热行为和电芯级热管理设计的细节研究。为此,研究方形锂离子电芯传热行为和影响电芯传热的关键参数,建立方形锂离子电芯传热数学模型,通过不同传热位置、传热面的对比计算进行测试验证,确定方形锂离子电芯最佳的热管理设计传热位置。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60Ah的NCM811软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加热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基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副反应机理以及热传导理论,建立单体电池绝热热失控模型,模型误差小于2%.设计相关试验测试单体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产气特性,以单体电池绝热热失控模型为基础,建立外部加热条件下的热失控模型,模...  相似文献   

3.
本文中以电动车用额定容量为30 A·h的三元软包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充电倍率条件下的行为特性。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过充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大部分测试时间内,最大温差(MTD)都小于1℃;充电倍率对锂离子电池过充行为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充电倍率的增加,热失控最高温度和峰值电压升高,而过充测试时间和测试结束时的荷电状态(SOC)随着充电倍率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为富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设计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对过充故障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电极材料中锂离子的脱出和嵌入而产生的"呼吸效应"受电池材料、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等的影响较大,且与电池的健康状态有密切关系。本文中为一款车用锂离子电池设计并制造了电池厚度的测试装置,用来研究电池在不同倍率、不同温度下的"呼吸效应"。结果表明,倍率越大,温度越低,则电池的"呼吸效应"越弱。  相似文献   

5.
《汽车实用技术》2012,(9):76-76
日前全球领先的电池供应商中国比克电池(China BAK)宣布将向一汽大众提供锂离子电池组件。比克电池准备在9月底向一汽大众提供锂离子电池组合,一汽大众将利用该电池组合驱动电动汽车和测试其他电池组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的三维散热模型.对电动汽车匀速行驶且自然风冷时锂离子电池组的温度场分别进行了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两者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反映了所建温度场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组散热结构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优化后锂离子电池组的散热良好:电池组的最高温度从46℃降至33℃,电池之间的温差在6℃以内.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泄漏故障诊断方法的确立提供基础,寻找与电池漏液密切相关的参数,设计了电解液泄漏故障模拟试验,对漏液电池和正常电池进行直流阻抗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基于二阶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和弛豫时间分布方法对电池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表征漏液故障的直流阻抗与交流阻抗参数集,为锂离子电池漏液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快充方法可提升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但容易损害电池寿命,甚至造成安全问题。基于面向控制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机理模型,提出了全新的快速充电算法。针对一款42Ah镍钴锰(NMC)三元锂离子电池,采用该算法进行了快速充电测试,讨论了开发策略中关键参数阈值电势、初始充电倍率的取值对算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该款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快速充电,在保持电池不析锂情况下将电池充电速度提高了20.5%;算法中的阈值电势主要影响充电时间,而初始充电倍率影响负极过电势最低值。  相似文献   

9.
得益于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等优点,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中作为动力电池。由于库仑效率高,锂离子电池无法实现"自我均衡"。如果没有适当的管理,锂离子电池失衡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矫正。因此,需要对电池电芯单体实施均衡以解决单体性能差异造成的不均衡。文章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不均衡的原因和分类,然后系统地介绍了当前锂离子电池SOC均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均衡策略,为锂离子电池均衡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煜  朱立宗 《时代汽车》2021,(8):99-100
如今,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和SOC的研究重点。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电池容量估算和计算是其中的重点研究之一。SOC直接关系到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正确的SOC估算和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增加锂离子电池工作的安全性,并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1]。相反而言,不合适的SOC估算和计算方法不仅会加速电池的老化,而且会带来电池爆炸和燃烧的危险,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本文对各种SOC估计和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以获得更成熟和广泛使用的电池SOC估计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天津汽车》2010,(1):8-8
阿岗国家实验室曾花大气力在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之上,如今阿岗实验室将锂离子电池描述为过渡技术,并开始重视锂空气电池的研究。锂空气电池的容量是同级别锂离子电池容量的5~10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将硬碳和石墨负极材料复合起来,制备成人造石墨-硬碳复合负极材料。采用不同比例的人造石墨-硬碳复合材料制备扣式电池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硬碳∶人造石墨=3∶7比例的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使用该比例复合负极制作全电池进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复合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还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和低温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迅猛增长,半固态甚至全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也日益普及。尽管液态锂离子电池已有安全检测标准,但新一代半固态电池尚缺乏此类规范。本文综合国内外现有标准中热失控测试要求,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分析,提出了适合于半固态甚至固态电池的热失控测试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其适用性,旨在为国家标准修订提供数据支持和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动力电池燃烧机理及其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论述了导致锂离子电池燃烧的原因,分析了各种可能导致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燃烧爆炸的因素,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的防燃防爆措施,从而为电动汽车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要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寿命进行研究,期望用1~2年的加速寿命实验周期,建立电池衰减模型,完善实验机理及分析成果,用来模拟验证其至少15年的使用寿命.重点研究循环寿命对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通过定周期的对电池进行参考性能测试,得到容量值C、内阻R及功率能力,来评估其对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评定电池寿命衰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车用动力电池发展的路线:镍氢电池-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分析了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重点解析了各类动力电池现阶段遇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发展方向。最后考虑各类电池的优劣,探讨未来十年内动力电池的发展重点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于没有散热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会造成部分电池温度过高。在高温条件下,电池的温度上升得更快,严重影响电池的容量、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所以需要通过优化散热结构,采用适合的方式对锂离子电池组进行热管理,以保证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在正常范围。文章主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状态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就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要求进行分析。建议以后锂离子电池热状态研究可以将研究重心放在多种维度模型结合,得到在各种条件下的最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建立锂离子电池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计算了模型参数,得到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的合理控制范围。提出一种估算锂离子电池剩余容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的数学模型能很好描述锂离子电池各种工作状态,所提出的剩余容量估计方法为锂离子电池的寿命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单体热模型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中阐述了锂离子单体电池热模型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关于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的研究动态;将模型分为均一化参数模型和分布化参数模型,并对其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了现有锂离子电池热模型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讨论了不同类型模型对锂离子电池单体设计和热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典 《电动自行车》2011,(10):45-46
你知道锂离子电池吗?如果你使用过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播放器等产品,那么相信你对锂离子电池再熟悉不过了。那你知道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吗?电动自行车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可就不像我们的手机及其他数码产品上用的锂离子电池那么简单了。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点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