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浪潮席卷全球,数字孪生概念随之兴起.当前,铁路行业智能化发展空间广阔,数字孪生铁路工程成为智能铁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定义数字孪生铁路的概念,明确其既是智能铁路技术应用的数字环境,又是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数据基础.通过调研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在工程机械、船舶、航空、智慧城市等十个领域中研究应用现状,总结出数...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仍以人工现场操作为主,存在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内容重复率高、工作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将智能语音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中,可以取代部分人工服务的工作内容,从而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梳理了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客运服务方面的应用情况.以上海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技术在车站客运服务和热线服务中的功能需求.介绍了车站语音购票机、车站智能服务终端、智能语音热线系统等示范项目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仍以人工现场操作为主,存在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内容重复率高、工作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将智能语音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中,可以取代部分人工服务的工作内容,从而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梳理了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客运服务方面的应用情况.以上海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技术在车站客运服务和热线服务中的功能需求.介绍了车站语音购票机、车站智能服务终端、智能语音热线系统等示范项目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铁路行业科研环境、科研用户需求与科研管理服务技术环境的复杂变化,支撑全生命周期科研管理流程,实现科技资源安全开放及辅助科技决策的目标,从铁路行业科研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集科研管理、资源共享和决策支撑于一体的科研管理智能服务平台,并在铁路行业推广应用。实践表明,该平台可使科研管理更高效、数据资源更协同、决策支撑更智能,为铁路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多年的技术更迭,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铁路客票系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票务系统。为支撑铁路客票系统联程联运业务,助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亟需借鉴出行即服务(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实践的先进经验,开展MaaS+智能服务体系研究。文章围绕资源配置最优化、信息共享标准化、联运产品体系化、出行服务一体化、联运保障协同化等业务,在MaaS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设计铁路客票系统Maas+智能服务模式,构建铁路客票系统Maas+智能服务体系架构。研究成果对于巩固和提升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加快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和存储资源变得更加容易获得和扩展。这使得视频云联网平台能够在云上构建,实现更高的可扩展性、弹性和效率。视频云联网平台的构建整合云计算、云存储、网络技术、AI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提供高质量、安全可靠、具有智能功能的视频服务。因此,视频云联网平台发展趋势是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专注于视频处理、存储和传输、视频分发等方面,从而使传统的视频联网平台由视频大联网、大集成向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高效数据分析和处理应用的视频云联网平台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已迈入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数字时代,技能学习者学习呈现出目标多元且就业导向突出、路径不唯一且个性化明显、偏好沉浸式且多感官融合的特征,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面临着变革育人理念、开拓育人方式、优化教学评价、完善技术服务等多种困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纵深发展,需树立能力导向的育人理念,落实工学结合的育人方式,倡导多元、个性化的评价方法,持续完善数字技术服务职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字孪生作为物理实体在虚拟世界的多维数字化映射,可实现与物理世界的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等,进而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多种服务与功能,包括仿真验证、运行监测、智能管控、健康管理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理念和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数字孪生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可能。文章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历史发展,并对其概念内涵进行了定义,提出了现阶段可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运用的关键技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全生命周期,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各生命阶段的典型应用,对数字孪生技术在城轨车辆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做出了展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针对铁科院现有数字资源系统的不足、图书馆用户到馆量不断减少,以及新形势下用户对数据资源、服务的新需求等情况,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多源情报信息计算机辅助获取技术、多源异构资源整合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了具有海量资源的铁路科技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网络化、个性化、精准化情报专题服务体系,该平台的建立将为我院科技创新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数字铁路、智能铁路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数字铁路、智能铁路及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内涵、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回顾以铁路运输智能自动化为起点的铁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提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框架,明确其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及智能自动化相关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Web服务技术在解决分布式信息系统共享时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其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适合于互联网应用.从标准文献管理的企业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Web服务技术在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铁路信息化当前面临问题及国家"十三五"期信息化发展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依托铁路信息化"CR1623"标志性工程建设,提出基于"平台+应用"模式的铁路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总体架构,包含客户服务平台、集成服务平台、数据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平台4大子平台。各子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负载均衡、软件分发、服务过程实时监控和异常报警、业务建模与解析、海量数据智能分析与工作流调度、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及文本特征提取和智能分析挖掘、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自主可控超融合云平台、绿色节能等技术。国铁集团级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的建成使用,使铁路业务不断强化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形成能力强大、运行稳定、保障有力的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了大数据分析、应用集成以及客户服务能力,将有力支撑和促进整个铁路信息化大综合、大集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综合交通枢纽信息服务系统目前还无法满足智能服务、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功能需求,提出了2种不同级别交通枢纽信息平台的系统构架,并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各项功能以及所应用的新技术,对于交通枢纽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工业互联网、5G(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智能传感等技术,采用神经网络和数学算法,开展数据驱动类、机理类模型研究,并在现车部署和循环迭代,构建以智能行车、智能服务、智能运维为特征的智能技术体系。通过在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推广应用,实现了有人值守的自动驾驶、故障工况下的应急自走行、旅行全程的无干扰服务,以及低成本的智能运维等目标。同时从速度、安全、节能、舒适等方面对动车组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视频监控系统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从客专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出发,引入智能视频技术,讨论其先进性,并针对客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论述智能监控系统服务客专的可行性,并展望了智能监控系统在客专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铁路不断发展,未来铁路四电运维将逐步实现数字化,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智能运维。数字工程的正确性,将作为智能运维的基础条件,因此,为检验铁路四电数字工程准确性,提高数字工程现场核查人员工作效率,研发一种基于AR技术的铁路四电数字工程现场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数字工程与实体工程在检测终端的叠加,辅助审核人员对数字工程的现场检测,保证数字工程与实体工程一致,为数字化、智能化铁路运维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铁路的进一步开展,作为先行者的"智能京张、精品工程"在勘察设计中探索勘察设计企业下一步走进智能时代的途径与目标。基本途径是利用遥感、摄影测量、激光点云、GPS、室内定位、工程物探、超前地质预报等现代信息获取技术,利用遥感判释、图像识别与信息提取技术,互联网、5G、物联网及云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实现工程勘察全过程的智能化;利用各种专业软件及BIM技术开展高效、快捷的三维标准设计与特殊设计;利用BIM+CIM+GIS+MIS、大数据、计算机等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勘察设计工作的协同化、平台化、智能化。基本目标是实现满足铁路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可视的、全专业的、基于铁路相关标准的整条全要素数字铁路。以京张高铁为例,阐述智能高铁的勘察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京张高速铁路相关智能技术设备的运用管理需求,需要及时开展与之配套的技术规章制度制修订研究.通过调研相关智能技术设备在国内运用情况及其配套技术规章的适应性,分析京张高速铁路已投入使用的智能技术设备对行车组织、客运服务、设备运用维护的影响,提出相关技术规章在自动驾驶、站台门、智能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智能牵引变...  相似文献   

19.
总结国内外高速动车组基本发展情况,对高速动车组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进行探讨,分析动车组智能行车、智能监控、智能运维、智能服务、绿色环保等智能技术的主要因素和技术方案,针对高速、高效能、高能力保持、互联互通、低生命周期成本、高智能、绿色环保、系统安全等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智能装备的后续研究方向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政府、铁路和企业3个层面阐述专用线建设的意义,针对铁路专用线存在投资费用多、建设流程繁琐、运营维护成本高和铁路物流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统筹专用线规划、纳入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运维管理模式、打造专业物流服务平台以及通过运输组织变革重塑铁路形象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