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对其偏压浅埋段的洞口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法与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最后经实践得出该隧道工程洞口施工顺利完成,不仅施工过程安全,而且质量合格,所用施工技术合理可行,值得类似隧道工程参考借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提升隧道施工质量,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以有效降低隧道施工风险。基于此,以徐家坝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为例,对浅埋偏压隧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解决浅埋偏压隧道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3.
以瞿溪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从工程概况出发,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并对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施工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同类浅埋偏压隧道的洞口施工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结合铁寨子13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进洞方案的比选、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在浅埋偏压、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明拱暗墙法进洞施工技术,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保证进洞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长管棚注浆预加固、钢拱架和喷混凝土作初期支护、分部开挖等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新寨隧道进口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寨隧道位于西秦岭褶皱系中,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进口段位于滑坡左侧边缘,洞门左侧发育冲沟一条,最小埋深13~18 m,在此偏压、浅埋、软弱围岩条件下安全进洞施工难度极大。论文以在建新寨隧道为依托,较详细地记录、分析、总结了施工全过程,得出一些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在指导自身施工的同时,还对类似隧道的施工有着借鉴、指导意义,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耿家屋基隧道进口端浅埋偏压段施工为例,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介绍了三台阶留核心土开挖方法结合超前大管棚、径向小导管注浆辅助施工的浅埋偏压洞口段施工方案,为今后公路隧道施工处理类似工程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不仅是当今交通运输的重要连接纽带,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施工中,隧道洞口浅埋施工技术是一项典型且关键的施工技术.为了保障合理应用该技术,提升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质量,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该工程的总长度是1334km,隧道属于断面结构,其洞口...  相似文献   

8.
在隧道施工中针对稳定性较差的洞口浅埋段采取改善和提高洞口围岩自稳能力的方法,如预注浆、洞口土方刷坡、预支护以及锚网喷等技术,以此提高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结合施工实例,分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技术,包括围岩加固技术、开挖技术,以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隧道洞口段预加固的工程措施,结合响河隧道工程实例对洞口预加固措施的施工顺序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不仅是浅埋隧道问题,也是边坡问题。由于覆盖层薄而导致风化严重、堆积松散,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故在施工过程中受荷载、雨水、爆破等影响,洞口段极易发生坍塌、边坡失稳、大变形等事故,并危及隧道整体稳定性。合理的施工方案及运用监测技术及时了解支护结构和围岩的工作状态,可以有效降低洞口坍塌、滑坡等风险发生的概率。文章依托在建的广西马梧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工程,在深入开展监控量测的基础上,优化洞口浅埋段隧道施工技术,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11.
高梅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1,17(1):140-143,151
目前针对隧道施工通风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是对于长距离公路而言,其施工规划受隧址区地质情况、工期等因素影响,因此其施工规划不尽相同。本文以大峡谷隧道为例,通过对不同区段地质情况的研讨和分析,综合考虑了现有通风设备以及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通风方式选择、施工工区划分,再进行风量计算、风阻计算、通风设备选型,形成一套完整的长大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进洞一直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而洞口工程的顺利完成是暗洞正常施工的前提。目前,采用超前管棚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方式基本能够保证隧道顺利进洞,但是大部分隧道进洞后在洞口段均会出现初期支护沉降变形较大的现象。山西省高(平)-陵(川)高速公路郭家川2#隧道洞口段围岩极其软弱破碎,在隧道采用超前管棚支护顺利进洞后,为了防止洞口段初期支护再次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提出在洞口段采用联合支护的方案,即将洞口段初期支护的钢拱架与护拱连接,并加强初期支护钢拱架之间的纵向连接,实践证明此方案是切实有效的。分析对比表明,对于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联合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洞口段初期支护的变形量,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隧道安全、快速进洞。  相似文献   

13.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阌乡隧道科研试验段测试结果,对大断面黄土隧道(175 m2)、浅埋(10 m)、斜交(15°)、长距离(270 m)下穿连-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双层大管棚超前支护、双层初期支护及双侧壁导洞法施工的下穿方案.施工实践表明,本工程的设计是成功的,特别是设置双层大管棚效果明显,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安全,使连-霍高速公路路面沉降控制在5cm以内.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地表深层注浆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铜锣山隧道廖家沟浅埋段地质条件差、水量大,同时布置有两座竖井、一个人行横洞,防止廖家沟浅埋段洞内涌水和坍塌是该段施工的关键.该浅埋段采用地表注浆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在介绍地表注浆的施工方法及效果检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施工参数,并围绕地表深孔注浆的操作事项作了重点阐述,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贵红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1):84-88,95
文章采川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压连拱隧道不同施工顺序下拱顶下沉、中墙稳定性及初期支护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先开挖浅埋侧时,拱顶沉降较小,中墙在施工中的稳定安全系数较大、弯矩较小,初期支护受力较大;对于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变形及中墙在施工中的稳定性控制更为重要.所以,从有利于围岩变形、中墙稳定性控制以及中墙受力的角度出发,宜采用先开挖浅埋侧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角隧道进口段浅埋砂层隧道稳定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突变理论,对关角隧道进口段浅埋砂层隧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的应力释放率下围岩的变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隧道变形的极限位移,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7.
由于IV级围岩开挖易发生松散变形、V级围岩自稳定性差等特点,选择正确的围岩开挖方法是影响浅埋隧道开挖稳定性、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的关键。本文以胜利隧道为依托,利用FLAC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围岩开挖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断面法开挖完成后拱脚周边最大主应力达到10.79 MPa,相比台阶法提升了26%;隧道初支受力最大处位于拱腰,全断面法相比台阶法从8.56 MPa增长到了10.79 MPa,衬砌受力有所增长,但未达到混凝土C25和钢拱架的极限强度。胜利隧道赋存条件简单、埋深较浅,IV级围岩具备全断面开挖的基本条件,采用全断面开挖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期和成本,同时全断面法会减少开挖对围岩扰动次数,这更符合相对完整IV级围岩的开挖方式,有利于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8.
铜锣山隧道岩溶浅埋段地表注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隧道地表注浆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铜锣山隧道岩溶浅埋段K33 940~K34 035地表注浆为例,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3种注浆材料及36种浆液配比进行室内浆液试验研究,找到了适合于铜锣山隧道岩溶浅埋段地表注浆的注浆材料和合理的浆液配比。通过该试验得出:铜锣山隧道岩溶地区及裂隙较发育的地段,地表注浆压力应控制在1.0~1.5 MPa,注浆扩散半径约为1.0~1.5 m。同时也提出了压水试验、声波测试及取芯试验等多种注浆质量检测手段,进一步完善了隧道地表注浆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