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客运交通价格是实现城市客运交通资源优化整合的关键要素,文中基于交通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城市客运价格联动的因素,将结构方程模型运用到交通运输经济方面,构建了城市客运交通价格联动的结构方程模型.选取经济水平、服务水平、交通需求作为外生变量;以公交价格,地铁价格和出租车价格为内生变量,重点分析了经济水平、服务水平和交通需求对3种客运价格的影响关系和各类客运价格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经济水平和服务水平对于3种客运价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变梯度理论在岩土力学中的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变梯度的研究近年来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述应变梯度理论在岩土力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系统说明各种考虑应变梯度的模型的理论来源和及其相互联系,并对各种模型作了简要述评,就应变梯度理论在岩土力学中的发展趋势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3.
为动态掌握公路交通发展与交通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关系,构建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与评估模型.根据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内容和特点,从交通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在分析公路交通发展状态向量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模型,进而以甘肃省公路交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例研究表明:该评估方法可行.模型计算的结果有助于制定符合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改善措施与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票价直接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客运结构.在比较交通方式相对优势度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城市综合交通乘客出行时间最少,整体系统结构优化为目标,构建了城市客运系统整体出行时间最小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算例表明,调整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情况下,随着票价降低,选择城市公共汽车和私人小汽车出行客流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逐步增加,整个系统广义出行成本降低,系统总出行时间减少.城市客运系统结构中各交通方式优势的发挥受票价影响,在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时,应优先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以增强客流分担率,最大可能发挥其运能大和系统出行时间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城市群交通中普遍存在的供需关系不平衡问题,为探究其供需两者之间的互馈机理,并揭示两者平衡的动态关系,构建城市群交通供需非均衡模型.首先,根据对城市群交通供需关系的描述,明确城市群交通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内涵、研究范畴及表现形式;其次,将城市群交通问题分为3个部分,即城市群中单一城市内部、城市群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群与外部之间,对城市群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根据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微分动力学原理,构建城市群交通运输系统供需非均衡模型;最后,运用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城市群交通供需的平衡条件,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实例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中美城市交通模型现况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国安  金霞  杨菲  邹熙 《城市交通》2008,6(2):77-82
交通需求模型预测未来一个区域内对交通系统的需求.这些模型是辅助交通官员与专家对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和政策策略作出理性决定的重要工具.根据本刊2008年第1期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交通模型系统的示例介绍,对中国目前的交通模型研发、数据及应用进行总结,并比较了中美交通模型的差异.通过对现阶段中国交通模型建设和使用的深入了解,并结合已有研究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关交通模型及其相关的工作进行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各交通方式出行效率差异性基础上,立足于城市客运系统的基本功能,建立了城市地面上客运交通结构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以各种交通方式时空消耗最小化为目标,考虑了城市道路系统要求、出行者要求、城市客运系统要求和交通方式发展规模4个方面约束,最后比较了本文模型与其他文献模型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交通结构是反映交通需求特点和交通资源配置的关键指标,是区分交通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交通结构能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向2035年,首先,分析上海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与反馈关系,构建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演变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使用模型模拟既有发展模式下上海市2020—2035年的客运交通结构的演变,对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对2035年的规划目标发现,公交分担率未达到规划目标,公共交通在交通结构中占比不足;最后,借鉴香港与东京的交通发展模式,模拟轨道交通垄断型和公交主导型2种发展策略下上海市交通结构的演变,发现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相协调形成公共交通主导,轨道交通、公交并重的交通发展模式更适合上海市未来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交通管控策略的潜在环境效益,在交通仿真模型中融合微观车辆排放模型,可仿真估计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论文比较分析了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基本特点,总结了微观车辆排放模型本地化移植的方法与进展;对宏观、中观、微观多层级交通仿真模型融合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发现,宏观及中观交通仿真模型与微观车辆排放模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道岔材料的破损及应力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岔功能梯度结构模型,依据道岔功能梯度结构模型,通过对合金钢进行温热加压处理,制造了符合结构模型的功能梯度材料、性能梯度变化的特征使得功能梯度材料能够有效地解决道岔中强度与冲击韧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研究包含文化价值观的文化纬度理论研究、言语行为的文化特征研究和非言语交际研究三方面。在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使我们更深的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于避免文化冲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文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表现文化的主要手段,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中离不开英语文化的教育。本文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意义,并论述了英语文化教学导人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交通文化动力是城市系统的复杂问题,着重阐述了交通文化动力系统复杂问题研究体系的内容、框架以及体系模型的建立和整个复杂系统的演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交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与行业文化相对接,交通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文化对接的恰当接合点。基于交通行业价值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各层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校园主体活动中全方位展开,要求在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过程中,突显和谐发展、开放包容、利他奉献、严谨求实、自我完善等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对交通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5.
浅论高职英语的文化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交际。但是当今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教学由于对跨文化教育重视不够,语言学习者没有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导致交际障碍、交际失误等现象屡屡发生。归根结底,中西方源于自然环境、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的文化差异造成了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当前外语文化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当前进行外语文化教育提高交际能力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失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社会文化分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问题凸现出来。传播分化引起传播冲突,传播冲突的直接结果是传播的非均衡发展,也就是传播失衡。对于这些问题,传播学理论研究尚未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拟就传播冲突的基本特征、传播失衡的表现形态,以及传播失衡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本文研究认为。传播失衡的表现形态主要体现在地城层面的传播“倒流效应(backwasheffect)”、社会群体层面的传播对立、媒介内部层面的结构失衡以及管理层面的市场力量和国家控制的深层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传播结构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就其表层看,以大众传播为核心,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共同构成了社会传播结构的不同层级。就深层看,传播结构表现为以"意义构建"为核心的社会话语生产。如何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播结构,从而深刻认识传播的社会功能,发挥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意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传播发展中具体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非典事件传播场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场由大众传播和小众传播两个层次构成,在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非典”事件中,信息在传播场的两个场域间流动.从而形成了相离、相接、相交三种模式。本文对这三种模式的结构细加分析,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来观察整个信息传播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认识和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省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为例,简要分析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现状以及特点、通信层次、设计目标及基本功能组成,并讨论了数字通信网络的优点和构成。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雷击对通讯设备的危害,以及通讯设备遭受雷击的原因并提出防雷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