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意味着中国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并有助香港在长期内逐步发展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允许在内地有较多业务的香港企业或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助为此类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但在金融海啸下,人民币出现双向波动的变化,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有所减弱,将给发债主体带来一定挑战。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报》2007,(4):1-1
上周二,内地第一保险股中国人寿在上交所上市,上周三公布境内机构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周四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突破7.8,13年来首次贵过港币。中央在人民币渐进有序升值的同时,迂回地放行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使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获得突破性进展,大陆金融改革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相似文献   

3.
有关第三阶段人民币业务的“好消息”终在上周台埃落定。国务院在上周通过,得到批准的内地金融机构可在本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具体细节在本港财金官员和中国人民银行於本周商讨後才会落实。  相似文献   

4.
郑民彬 《经济导报》2010,(35):19-20
过去半年,本港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自去年7月起,在内地部份城市试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後,今年6月内地人民币跨境贸易范围再次扩大,由上海及广东四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市及自治区,此外,修订後的《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正式签署.新协议容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设人民币账户,不同账户之间亦可进行各种用途的资金转拨。  相似文献   

5.
和广北 《经济导报》2007,(26):54-55
自2004年初香港银行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以来已三年有余。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逐步开放,是香港与内地经济金融融合深化的重要里程碑,不仅为香港市民开辟了储蓄和投资的新渠道,及提供了方便,多元化的支付方式选择;而且也有助香港银行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及拓宽收入来源;意味着资金可自由出入的香港实际上已成为中国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逐渐走向全面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6.
张晓梅 《经济导报》2010,(14):17-18
自从香港被中央定位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各金融机构就开始大力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多家银行陆续推出离岸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贷款等服务。而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香港投资者对人民币保险“情有独锺”,因此香港有保险公司顺应市场要求,开始试水人民币保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币需求及升值潜力日增,笔者相信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适当时机已到。果然国务院终在两周前“拍板”,准许内地金融机构在本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这对本港金融市场以至所有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  相似文献   

8.
麦萃才 《经济导报》2007,(45):40-40
A股与H股本来是同一种产品,两者所占的权益如以人民币计算也是一样的。不过A股在内地以人民币买卖,只接受内地居民与QFⅡ的参与。而H股则在香港以港元买卖,没有限制参与者的国籍,只要持有港元,便可以参与H股的买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云霞 《经济导报》2010,(29):12-13
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913分别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就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签订了“清算协议”修订,使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许心鹏 《经济导报》2009,(27):16-17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於7月初正式展开。允许内地与港澳企业贸易往来实行人民币结算,对跨境贸易规模的实质影响有限。然而,这一措施的实行,建立了一套人民币海内外流动的完整机制,如果能配合推出其他相关措施,对催生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以及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香港与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试点城市开始经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这是我国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不论从国家还是从香港的角度来说.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潘颖 《经济导报》2007,(35):20-21
中央政府决定对香港证券市场开放“资金自由行”,给欲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打入了强心剂。此举既可使内地过多的资金分流,又可达到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猛为香港未来成为人民币自由兑换中心埋下伏笔。此次“资金自由行”的地点还在了天津,引起财经界高度关注的兴趣。天津沉寂多年,蓄势待发已为必然,摅透露,天津的发展蓝图是不仅要做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还要做东北亚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的重点发展领域将是为设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在海外投资的中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并争取在滨海新区设立中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3月18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向香港推出“杭州旅游消费券”。这是第一个向香港、澳门推出“旅游消费券”的内地城市。杭州市通过香港一些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协助,向香港发放4万份,面值300万元人民币的“旅游消费券”。  相似文献   

14.
蓝堃 《经济导报》2007,(46):44-44
内地的金都房产集团董事长沈勇民11月12日表示,基于“强强联手”的信念,选择与香港的九龙仓集团合作,近期以30亿元人民币在浙江杭州投得四幅尊贵地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9,(30):16-17
人民币债券于2007年中旬开始在港发售,反应只是一般,直至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容许财政部和内地港资银行在港发行人债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获批准在港发行人债,而内地政策性银行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也再来港发行人债.马上令香港人债市场活跃起来.对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莫大裨益。  相似文献   

16.
云霞 《经济导报》2010,(30):41-41
受到人民币升值令港元资产相对变得吸引,以及投资移民等需求推动.香港楼市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流入。据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昇指出.2010年上半年登记一手及二手香港私人住宅买卖合约的内地个人买家,占整体金额比例有10.8%,所占整体宗数比例有6.7%,反映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楼市,扭转2008年下跌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银香港总裁和广北表示:“合和公路基建发行的首只人民币公司债券.标志着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中银香港负责安排合和公路基建此次人民币债券发行。  相似文献   

18.
谢国樑 《经济导报》2009,(37):11-12
期待己久的香港人民币国债发行终于落实。在香港经济及金融市场正待复苏,投资者对安全稳健的投资产品胃纳增强时,国家财政部在香港发行国债,时机上与香港投资市场的需求吻合,将有助于提振香港投资气氛,对香港债券市场及人民币业务发展具有双重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地当局再度推出排洪措施,今次的主角则由金融机构转移至个人投资者身上。外汇管理局於上周一中午公布《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内地居民只要在中国银行(3988)天津分行及其附属中银国际开设户口,便可用最少10万元人民币自由买卖港股。外界相信.是次“资金自由行”除了有助带动港股的投资气氛,亦可为内地过多的资金找到一条新出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姚迁 《经济导报》2010,(26):42-42
最近,本港的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透露,目前港府正同内地当局研究“小QFII”,向合格境外投资者提供额度,让在境外的人民币资金可以回流到内地投资,避免境外人民币产品吸引力大减的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