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们通过对108例慢性肾盂肾炎病人的临床观察,提出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和治疗方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8例患者中男40例,女68例;年龄14岁~17岁,平均35.5岁:病程6个月至15年.辨证分型标准,本证4型:肺肾气虚,面色萎黄,乏力,腰脊酸痛,小腹坠胀,小便淋涩,舌淡苔润,脉细无力;脾肾阳虚:面色晃白,畏寒肢冷,倦怠,腰膝酸软,纳滞或便溏,尿频或失禁,舌有齿痕,脉沉细:肝肾阴虚:头昏耳鸣,咽干目涩,  相似文献   

2.
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导致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者,称为“肝昏迷”或“肝性脑病”。这一征候群多与门静脉阻塞及门-体循环短路有关,故亦有“门脉系脑病”或“门-体性脑病”之称。肝昏迷病人有血氨增高和不增高两类,前者称为“氮性昏迷”,多见于慢性肝衰,如门脉性肝硬化等;后者称为“非氮性昏迷”主要见于急性肝衰,如暴发性肝炎等。  相似文献   

3.
一、概说: 祖国医学在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中曾提到:“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食亦:即虽能食而水谷不能化精微以营养肌肤之意。“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为相火,乃少阳之生气。今胃移热于胆,是热与火并,则胃益热,善食而瘦,亦名之为食亦。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古代虽无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之名,但对其症状。病机已有描述。  相似文献   

4.
芦老太太的秘方“肿半截”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肾变性期的水肿及腹水收到满意效果,根据其腹泻及消肿的原理,最近我们曾用“肿半截”及“十枣汤”治疗心脏性和肝病性腹水及水肿二例,效果亦很满意,简介如下:例一:王××,女性,40岁,58年10月29日入院、主诉心慌气短两年,腹胀尿少二月,两年来于劳累后即感心慌、二月来腹部逐渐膨胀隆尿少下肢浮肿、日益加重、查体、轻度发绀心界扩大、心尖区舒张期及收缩期杂音、腹部高度膨隆、腹围104厘米、有腹水征,肝大,下肢重度浮肿、印象为风湿性心脏病、Ⅲ度心力衰竭、入院后除给强心药以外,采用“肿半截”和“十枣汤”消肿,五日后浮肿全消,腹围逐渐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始于1958年前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一工作更加普遍开展。多数人认为肠梗阻属于中医的“关格”范畴。以前的医书虽也有记载“关格”用大承气汤治疗的,但多数医家治疗“关格”则不用攻下法,并且把下法作为治疗“关格”的禁忌。如陈士译《辨证录》说:“今上既不得入,而下又不得出,是真正关格死生危急之症也。……今不必用吐药而先己自吐,是用吐药无益也。若用下导立法,则上既无饭食下胃,而大肠空虚,即  相似文献   

6.
元旦诗话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广义座标法”,对在线上预应力混凝土单室简支箱梁的计算作了说明,并结合“702”工程给出了计算结果。据计算,“702”工程中跨度为4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单室箱梁,在列车摇摆力作用下,支座横墙梗胁根部纵截面上的扭曲应力(横向弯曲应力)达8公斤/厘米~2。在梁自重下“三支点”时,同一位置的扭曲应力,由真梁静载试验实测为22公斤/厘米~2。这表明,在箱梁的设计计算中,约束扭转所产生的扭曲应力已不能忽视。本文对文[2]就梁体计算图式及边界条件作了改进,也是文[6]的续篇。  相似文献   

8.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在近年来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实践中,联系自己二十余年来之临床医疗心得,对祖国医学有关“脾胃学说”在医疗中的重要性,有进深一步的理解。现就几个小侧面叙述两三个观点,说明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1.中医脾胃病的“虚、实”与X线所见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中医辩证由“虚证”(脾气虚、脾阳虚……)到“实证”(……肝胃不和、气滞、血淤)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逐渐增多。或者说,胃肠道的改变,由器质性病变(溃疡、肿瘤等)到功能性病变(包括低张胃),中医辩证中之“虚证”逐渐增多。可见中医辩证中之“虚证”多属功能性病变,而“实证”多属器质性病变。2.中医“脾”与“胃”病的征象常同时并见,但也单独出现,仅见“脾”病征象者(乏力、腹胀、纳差、便溏等)多属功能性病变。兼有或仅见“胃”病的征象者(烧心、嘈杂、反酸、呃逆等)多为器质性病变,此外,中医有很多“证候群”,在诊断上有一定的价值,造影前可以粗略的予测患者胃肠道的改变,X线医生学习中医知识,可以提高诊断能力。3.脾虚(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脾虚发烧等)与胃肠道功能性改变常并存、某些胃肠道功能性改变与脾虚之间有比较固定的关系,这些功能性改变可以作为脾虚的客观指征,计有:胃下垂、低张胃、低张小肠、小肠连动功能增强、胃排空慢或快,以及小肠吸收不良等等。4.“气滞”患者的胃肠道造影,常见暴布胃、胃底轮廊不平滑呈多发小囊袋状畸形,胃底与胃体间环状收缩、食管胃角减小、反射性胃内气液增多、慢性十二指肠淤积、左结肠内容长期存留、结肠脾屈积气过多(脾屈或肝屈综合征)反射性肠淤张等等,因此,这些X线所见,也可作为“气滞”的客观指征。5.西医对胃肠功能性改变的诊断有很多综合征,大都是对某一征象的综合性病因分析、而中医的“证侯群”则是对人体某一生理系统异常较全面的综述,因人体单独出现某一病理征象的机会甚少,如小肠运动功能增强(西医视为一种综合征)必有腹泻或便溏,胃泡积气较多(西医也视为一个综合征)必有左胁胀痛或嗳气,故中医辩证在诊断方面优于西医,此外、中医对某些典型“证侯群”的治疗,每见奇效,所以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断,中医辨证的某些名词,可以作为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10.
黄连属毛莨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药用其根茎。产于四川,云南,西康,陕西等地。以四川洪雅,峨眉及西康雅安出品质量较佳,即所谓川连,雅连,又名王连,支莲,苴连等。黄连有野生及栽培者两种,野生者品质较佳。黄连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伤寒论”(汉代张仲景)用葛根,黄苓,黄连治痢;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中讲: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但在反动派国民党统治时期,对祖国医学百般摧残,西医看不起中医,虽然如此也有极少数的学者作了些工作如:47年徐仲吕曾作89种药对志贺痢疾捍菌之体外抗生实验研究,证明黄连,黄柏均有抗生效果。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与领导下,祖国医学有了新的发展,并号召西医学  相似文献   

11.
<正>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在中医书籍里又有“瘾疹”、“风瘾疹”之称。我们曾对10例经西药治疗无效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自拟“消疹汤”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莲在祖国医学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我们祖先以黄连治疗外科疾患如痈疮等病已有悠久历史,治好了先辈千百万劳动人民,复习本草纲要综述其功用”……治肠辟泻痢,痞满腹疼,心疼伏梁,目疼皆防,痈疽疮疥,滴毒贻毒,明目定惊……”,王氏简易云:“黄连治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用黄连”,近年来国内广泛采用黄连治疗各种疾患,皆收到显著效果,赵松桥氏应用治疗百日咳,骆龙江对细菌性痢疾治疗,阎伯令对湿疹治疗,张士信对急性结合膜炎治疗,在外科方面报告有1953年刘国声氏的“黄连素硫酸盐之抗菌作用及其10%软膏在外科治疗十例报告,1957年郭维德试用于外科初步报告,1958年燕龙驹,李继唐等应用在外科化脓性疾病方面皆收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荀子的“天人”观是儒家一贯的“天人合一”论,而不是所谓的“天人相分”。其“明于天人之分”强调的是天、人各有其职分,人应遵守其本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亦并非忽视甚至罔顾自然规律,一味片面地强调改造自然,而是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裁取自然界中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规律为人类服务。同时,荀子还继承了儒家之“时禁”等生态保护的思想,提出了诸如“应时”等不“失万物之情”的“天人合一”的原则,极力主张保护和有节制性地利用自然资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秋节,民间俗称仲秋节、八月节、月夕、团圆节.而此一年一度大节的起源众说纷纭;赏月、吃月饼、祭月神等习俗也不一而足;有关嫦娥奔月、月兔捣药等传说故事,更使得中秋月蒙上一层神秘面纱.而这一切,都是中秋节之所以成为中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之一的原因.中秋节的起源,据《国语·周语》上说,在周代就有二月十五花朝,八月十五月夕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亮神.亦即每逢中秋夜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如《周礼》记载:“中春昼,击土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静息状态下评价心泵储备功能的方法,本实验利用不同累积量阿霉素造成大鼠不同程度的心功不全,观察了左心室收缩性、舒张性、顺应性,以及在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心泵功能的变化。实验表明,随着阿霉素累积量的增加,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程度加重;左心室收缩、舒张、顺应性和心泵贮备功能各指标均明显降低。但是,由于心外因素的影响,静息心泵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逐步判别分析表明,用判别函数方程,即综合分析静息状态下左心室舒、缩和顺应性能的变化,与用心泵贮备功能进行心功分级的结果基本一致。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亦表明,心功不全的不同阶段,心脏收缩、舒张和顺应性对心泵贮备功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斑替氏综合征在我院确定诊断后,已经患者及其家属同志决定转外科手术治疗。当我们病区展开中西医合流时,发现中药可治疗肝脾肿大,于是开始先在一例用开门净腑丸,此药之治疗作用主要为:“疏滞解凝化痞以治本畅通门脉循环,消肝脾肿,降低门脉高压作为根本治疗之主环”。其成份如下:柴胡、赤芍,玉全,姜黄各10克(疏导径路)三棱炒鳖甲、生牡蛎,莪苿各10克(软坚破积)商陆、葶历子,马鞭草防已各7克(利尿以达净腑之意)研未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每日三四次,每次6—10克。兹将我教研组最先试治之一例摘要报告如下:病例:王凤山,男,29岁,于58年10月20日以上腹部疼痛四月余,腹胀、下肢浮肿已一月余之主诉入院  相似文献   

17.
明中后期、清前期“闭关锁国”之策虽时紧时驰,但是,“闭关锁国”基调未变,所有政策的基本趋向在于维持“朝贡贸易”体系。即使在澳门开埠后,闭关趋向也始终未改。不过,明清政府为应付世界大势的新变化,尤其是西方殖民国家的冲击,在对外开放势所必然的情形下,在闭关的链条上打开了澳门这一环,希望以有限的开放促进闭关之“朝贡贸易”体制的正常运转。所以,无论明朝,还是清朝,虽然对于如何处置澳门纷议迭起,众说杂呈,决策者所采取的仍然是允许其继续存在,加强对它的管理。澳门在实际上被视为了有限开放与闭关取向双向政策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透明和解剖剥离等方法观察了130例大白鼠心脏的冠状动脉。鼠心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始段与伴行静脉的关系极为密切。复制心肌梗塞模型时,结扎左冠状动脉可在动脉园锥与左心耳之间进行。左室支粗大,是前降支(或旋支)的直接延续,分支分布到左室前、后壁的大部分。鼠心有独立的空间隔动脉(56.2%起于右冠状动脉,43.8%起于左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的大部分。24.6%的鼠心有上间隔动脉(起于右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之上部。后降支的出现率为17.7%。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以均衡型居多(72.3%),右优势型次之(24.6),左优势型最少(3.1%)。以上结果与狗、兔、猫等动物及人的资料作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针炙治病、针刺麻醉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针刺时不管手法多变,而“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可见,得气是达到疗效的重要指标、是针刺治病的关键。这一大量实践得出的结论、亦是古今中外共同承认的事实。因此认为:得气即针感原理的研  相似文献   

20.
小蓟(Cnicus japouicus,Max.)为菊科植物,药用其全草。含有鞣酸、配糖体、挥发油、苦味质及氰基物。陈藏器云:“小蓟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我们对小蓟的止血作用作了一些动物实验,实验结果说明小蓟确有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