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利益对立的阶层,社会控制、管理机制运转不灵都必然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频度和强度.因此,群体性事件频发是社会矛盾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反映,是各个群体利益冲突的现实体现,是集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首先就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及其类型,然后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功能与作用,最后在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构建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交通堵塞事件是以集体行为的形式来表现的一种社会冲突,严重影响当地交通运行并可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论文对群体性堵塞交通事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处置群体性堵塞交通事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作为明社会的一大公害,其危害性已渐渐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重视,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在带给人们悲伤和痛苦的同时,也给社会增加了许多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因素,当前因交通事故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且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途径和办法,本作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开座谈会、走访相关人员、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针对泉州市近三年来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表现形式、特点与隐患及其成因,深入调查研究并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提出今后的防范措施与对策,以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或将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是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必要补充。场域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我国现阶段法官审判行为的分析工具。现阶段我国法官处于"法律场域"、"权力机构场域"、"传统文化场域"、"社会生活场域"等多重场域中,而"多重场域彼此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场域中个体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当多重场域的影响与法官的审判行为发生冲突时,法官的审判行为就具有了选择的可能,这种经过选择的审判结果往往是偏离法律规范的,而隐藏在背后主导法官审判选择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惯习。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群体性事件是学生释放压力与发泄不满的非理性方式,这种不理性行为会造成学校混乱,负面影响很大。因此,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内外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机制,能够维护校园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群体性治安事件,在数量和规模上趋于不断增大的态势,参与的人数较多,组织性也越来越强,行为方式也较为激烈,这就为公安机关的预警和处置带来更大的难度。本文试图对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构成要件及公安机关的预警处置机制做初略探讨。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纠纷是现代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结果,而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快速转型及伴随的政策调整也引发了群体性纠纷的大量出现。群体性纠纷的解决关乎权利保障和社会稳定,这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但中国群体纠纷的解决出现异化,法院对群体诉讼的实施表现克制,行政主导的纠纷解决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法院的司法能动应表现为完善群体诉讼相关制度,推动并积极参与建立协调运作的群体性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大调解为中国提供了群体性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协调运作的平台,也为中国的司法能动释放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将"无节制使用私家车出行"视为一种社会困境,将通勤者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社会互动效应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使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分析集体行为的多重均衡状态.利用阈值理论分析集体行为实现均衡转移的临界值,进而对消除劣势均衡所应出台的政策干预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在进行出行选择时,个体之间存在着强社会互动;通过政策干预使个体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效用增加量略大于0.695时,原本僵持在劣势均衡的公交出行比例(13.1%)会转移至多数人选择公交出行(72.3%)的优势均衡状态,从而缓解社会困境.研究结果对于交通管理政策及措施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国家、社会、企业、个人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具体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调速度、优结构、变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时期,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收关阶段,绿色发展是重要举措。"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为解决发展问题把明了脉络,开准了药方,更为今后发展提出开山立树的指导性建议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校突发群体事件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生态环境下,由高校师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参与主体的,有别于社会一般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当前发生的高校群体突发事件,其基本性质为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这也是我们在处理高校群体突发事件时必须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同时,我们在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时还必须科学认识其四个主要特征:参与主体的特殊性、矛盾的集聚性、性质的可转变性和影响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1.
黄挺 《海交史研究》2006,(2):123-134
本文使用明清潮州地方志书作为基本材料,以明代后期闽粤之交海域的海上活动为研究对象,从联系纽带和观念、行为规范方面,讨论了海洋社会群体的分类、地缘关系和社群组织原理.认为,这一时期的海洋社会组织和陆上社会组织之间,确实存在很大区别.但同时指出,不能在两者之间划分出一道绝对的界线,必须清醒意识到作这样的二元划分,可能存在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项目前期工作的合同管理 对于这一问题,确切地说就是政府机构的监督能力有待加强,有些项目资金严重不足,但是政府也予以批准了.造成后期工程资金不到位,合同无法执行,直接的后果就是拖垮一些承包单位或者发生质量问题.再严重者出现群体性社会问题;有的项目已经批准了但未及时备案.也会造成管理不畅。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外驾驶行为的研究基础上,根据事故案例总结导致事故发生的不良驾驶行为,进行归纳与分类后开展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调查的驾驶行为分类进行公共因子提取.分析公共因子与初驾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社会经济特征的关联性.考虑到日常驾驶情况、生活态度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文中引入了生活态度指标以及日常驾驶情况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得到不同类型初驾者在驾驶行为分类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上访人会从正常上访转向"非正常上访"(如缠访、闹访、越级上访、进京上访、"告洋状"和参与群体性事件)?为什么旨在化解矛盾的信访体系反而促使了上访策略升级?基于对S市的案例研究,本文认为,从外部看,信访体系嵌入了一个更强势的维稳权力架构中,信访制度发生了变异,沦为维稳工具;信访部门很难取得职能部门合作,影响了争议解决。从内部看,信访体系对上访人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处理措施,办理、回复和跟踪督办不力,信访接待缺乏责任制,领导接访腐蚀了制度公信力。权力结构与组织运作解释了初次上访和重复上访接待质量低下的问题。失望的、富有经验的上访人学会利用"压力型"维稳体制制造的政治机会结构,采取"非正常上访"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居住在宁波的不同社会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以更好探究新形势下优化公共交通软环境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的影响力,并为不同地方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模式、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原因主要有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网民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规制不完善、个别地方政府损害民众利益以及处理网络群体事件方法不科学等。防范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大大小小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表明,现有的博弈格局已经难以为继。而要维持新的均衡,除了赋权于民众约束政府的权力,以及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增加就业机会之外,恐别无他法。  相似文献   

18.
《广东交通》2010,(2):27-27
据中国民航局透露,在今年的新规定中,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导致航班延误4小时以上并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将取消该航班时刻,并不再受理下一航季航班时刻的申请。这也就意味着,延误航班将被停飞近一年。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社会群体的几千年的文明中,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纵观历史,无非是过激的法治或者德治,但是两者中的任何一者从未消失,反而总是在另一者的极端终结时,以更重要的方式出现.而在高文明的现代,很多社会群体都实现了法治的根本原则,同时紧抓道德的建设,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使得社会群体的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和谐融洽.而本文着重通过对两者的共同点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点进行比对,使得二者关系更加明朗,使法与道德两者更好的促进社会群体的融洽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毒品依赖是严重的社会和生物医学问题。虽然研究表明毒品依赖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及其受体密切相关,但是还未阐明多巴胺系统在毒品依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冲动性行为是不同成瘾物质依赖者的标志性特征,最近的研究提示,冲动在可卡因依赖形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尚未见报道在其他毒品依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冲动性行为与多巴胺系统的联合效应进行研究。这必将为毒品依赖遗传学的具体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为药理学开发最佳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为毒品依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