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中心城区道路用地空间已趋于饱和,但民用汽车保有量仍然随着社会发展而逐年增加,导致早晚高峰期间中心城区道路大规模出现常发性交通拥堵,特别是交叉路口拥堵尤为严重。以上海中心城区大连路—周家嘴路、包头路(国和路—民星路)、漕宝路—虹梅路3处有代表性常发性交通拥堵交叉口为例,探讨在中心城区道路用地范围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如何采用精细化改造设计挖掘道路潜力。通过对3处交叉口改造前后运行数据调查对比可知,精细化设计改造后交叉口通行能力、排队长度、延误时间等运行指标均有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降低交通需求的角度,分析提出合理限制机动车保有量的政策措施.以大连市16条主要道路为调查对象,开展道路交通流量和道路平均车速的交通调查,利用Trans CAD软件进行道路交通流量预测及饱和度分析.参考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依据交通预测数据,近期提出大力发展公交的策略,鼓励小汽车向公共交通转移;远期提出合理限制机动车保有量的汽车限购与尾号限行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定量研究了上述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借助近期策略和远期方案措施,未来城市交通拥堵情况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拥堵指数是客观评价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有效指标。针对当前拥堵指数模型中对交通畅行速度时空特性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在车辆定位与路网时空匹配数据的基础上,引入概率密度分段原理对车辆速度进行距离和时间分段,建立了具有自适应调节能力的拥堵指数模型,用于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分类与识别。以厦门市节假日浮动车辆定位数据为例,仿真分析了拥堵指数模型在复杂道路和城市交通中的适用性,并揭示了城市交通运行状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拥堵指数模型能有效区分道路的空闲和繁忙时段,并依据对应时段的畅行速度进行自适应调节;针对复杂互通立交和专用共线道路,拥堵指数计算结果相较传统方法平均提升了 6.5%和3.2%;厦门市交通为单一晚高峰拥堵形态,平均拥堵指数介于 1.0~3.0 之间,拥堵时间为16:10- 21:00,空间分布集中在厦门市进出岛方向的主干道枢纽位置,以及厦门岛内东西走向主干道。该项研究对于快速建立不同城市及具有特殊时段需求的交通运行识别方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交通拥堵,巩固公共交通的战略地位,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拥而不堵、拥而有序"的交通模式。文章结合淮安市中心区的实例,针对拥堵问题分别在路网优化、公交优先、强化慢行和加强管制4个方面提出可操作性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出行者感知偏好对交通分配结果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微观路径选择模型,提出拥堵条件下受路段通行能力限制的交通分配算法。引入出行者决策过程中的后悔和无差别化阈值,考虑出行时间和排队时间的心理感知差异,构建不同理性程度下的路径选择概率模型。在集计水平上,考虑当前路段及其上下游路段通行能力限制、路段车辆空间排队和溢出,提出路段车流量流入、流出的修正方法。采用增量加载分配方法,研究路段车辆的消散特性,再现了从个体路径决策到宏观路网状态的演化过程。基于Nguyen-Dupuis仿真网络,比较不同算法下各路段的拥堵车辆和各路段车辆流入、流出情况。结果表明:出行者个人偏好感知会显著影响拥堵路段的成本函数,是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关键因素,但是出行者个人偏好对非拥堵路段的车辆流入、流出影响较小;考虑个体偏好的交通分配方法能降低路网的平均饱和度。本文提出的考虑有限理性的拥堵交通分配方法可应用于拥堵路网的交通诱导,有利于促进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现有的城市交通结构,以机动车保有量、百公里油耗与年行驶里程为影响因素,引入影响因素的变化率作为参数,运用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建立了城市交通能耗动态情景组合分解模型。根据3个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设置了12种情景组合模式,分析了不同情景组合模式下的城市交通能耗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总能耗增量为174.92万吨标准煤,3个影响因素的能耗贡献率分别为91.79%、-9.57%、17.78%,最小总能耗增量为55.06万吨标准煤,3个影响因素的能耗贡献率分别为128.10%、-52.34%、24.24%;按机动车保有量增速将12种情景模式分为低速增长、中速增长、高速增长3类方案,3类方案能耗增量的最大值分别为87.02、130.97、174.92万吨标准煤,最小值分别为55.06、94.08、134.55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7.
随着共享汽车渗透率的不断增加,站点、路段层面的车辆溢出和拥挤传播现象日趋严重.为刻画拥挤传播对汽车共享系统运行的影响机理,首先,搭建具有时变性和状态相关性的汽车共享系统排队网络;其次,基于C#语言和O2DES离散事件仿真框架,提出并设计考虑车路交互影响和拥挤传播现象的汽车共享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动态随机环境下站点与路段层面的拥挤传播现象对汽车共享系统运行的影响;最后,以成都市三站点的小规模汽车共享系统为例,在不同转运比例、需求和道路拥堵场景下,将该模型与引入虚拟空间的无穷排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站点和路段层面的拥挤传播现象会导致系统服务率下降9.3%~16.9%,相比无穷排队模型,考虑拥挤传播现象的排队模型更能反映汽车共享系统的实际运营过程;当路网的道路占用率为70%(路网处于中度拥堵)时,考虑拥挤传播现象的汽车共享系统可实现最大收益;汽车共享系统的引入会为道路资源的动态分配带来新变化,当公共交通转向汽车共享系统的用户占比超过70%时,路网拥堵加剧,不利于汽车共享系统的有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路网中,瓶颈路段的存在对路网通行能力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归纳了瓶颈路段存在的两类常见问题:由于拆迁、开发遗留等造成的瓶颈路拥堵;以及铁路、桥等阻碍造成的瓶颈路拥堵.对断头路、瓶颈路的改善措施进行了梳理.结合姚家园路区域-朝阳公园桥案例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断头路的存在对路网的通达性有明显影响;合理调节支路的分流量,可以减轻路网节点的拥堵程度;打通断头路,路网的非直线系数提高,更加方便路网中节点的交流;畸形交叉口的改善,使路网的连接度提高17.5%.  相似文献   

9.
为了填补新能源小汽车对交通拥堵影响定量分析的研究空白,同时满足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调整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仿真方法。首先,从资源占用的角度对出行进行定义,并建立需求的多维联合分布;其次,将需求代入系统级路网模型仿真新能源小汽车保有量增加对路网均速的影响,并将分析结果与增加同等规模燃油车的影响进行对比;最后对北京市延续实施现行摇号政策的效果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同样增量的新能源小汽车对拥堵的影响显著大于燃油车,在高峰时段和全天对路网均速影响程度之比分别大于1.2和1.9;其他条件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北京市2.3年后普通工作日的拥堵状态将等同于当前尾号4、9限行日的拥堵状态。这一研究成果为精准化、定制化的需求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地下道路规划与建设 1.《大深度地下法》 由于东京地块开发已定型,且日本房产业主拥有地表建筑及地下40米空间范围的所有权,导致为改善交通而建设道路的土地成本巨大。为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完善规划路网,东京都于2003年通过《大深度地下法》。法案允许东京都在地下大干40米及建筑桩基下大于10米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道路等市政设施,且无需土地补偿费。  相似文献   

11.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2.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山区地形,按照"以人为本"和"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理念,对典型路段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比选分析,最终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具体介绍了掺加硫酸钠的几种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选择和试件成型的方法,以及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得出了在最佳含水量下的几种含硫酸盐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掺加硫酸钠能显著增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且含盐量不宜过大;在硫酸盐渍土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石灰含量、粉煤灰含量、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含盐量等会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视频图像车辆智能跟踪问题,提出了利用帧间差异积累动态矩阵进行自适应背景建模算法,采用背景差提取运动目标区域,设计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多Agent智能系统进行目标分割、轮廓提取和空域滤波,增强了抗背景干扰能力,使获得的目标区域具有更好的空域连通特性;通过自适应核窗宽改进了MeanShift算法的收敛速度,利用SSD算法实现了快速初始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自治能力强,跟踪目标快速准确,实时有效。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和相应设备使用工艺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当前道路的主要形式,基于工程实践,对其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处理这些病害的工艺及适用设备。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5个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公司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粉煤灰改善混合料结构的理念,通过替代细集料的方式对3种不同级配设计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分析表明:级配1混合料形成了较大程度的嵌挤密实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而采用了骨架密实结构的级配2混合料形成了不密实的多孔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低,悬浮密实型的级配3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略低于级配1。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破坏类型,对实体工程裂缝进行调查分析,介绍了在旧路加铺改造中采用的针对轻、中、重裂缝的处治方法与施工工艺,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