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汽车船与其它类型船舶受风影响比较 1.汽车船特点 汽车船与其它船相比,从船型上看,有干舷高,船体宽,水上部分面积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航海教育培训,以及在船舶设计阶段预报船舶操纵性,建立四自由度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以及作用于船体的作用力(矩)计算公式,运用unity开发工具,结合某型船舶数据方便快捷的编制船舶操纵运动三维数值仿真程序。通过船舶变速性能、旋回性能和Z形实验等较为完整的船舶操纵性能数值仿真试验,得到了试验数据,并和该船的实船试验数据以及相关文献的数据进行比对,吻合较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是可行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船舶的航行稳定性,可将汽车制造领域中应用的悬架系统引入到船体上,从而使船体变为车轮,驾驶舱变为车身,悬架与船体和船架分别连接.悬架系统中的减震器能够减弱船舶受到的冲击荷载,由此产生的振动也会随之衰减,船舶的行驶性能从而得到改善,因振动减小,乘坐的舒适度大幅度增加.悬架系统原本是用在汽车中,在船舶上应用时,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船舶长期航行,船体水线下船表面,特别是船底,会生长海藻、贝类等,致使船体水下部分和船底表面脏污和粗糙,这种现象称为污底。船舶污底将会增加船舶的航行阻力。假定螺旋桨转速不变,则船速将相应减慢,引起螺旋桨进程比λp减小,扭矩系数增大,螺旋桨所需转矩增加,因而螺旋桨特性曲线变陡,如图1,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航道船舶的密度越来越大,随之造成的船-桥墩碰撞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在船舶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必要针对船-桥墩碰撞特性进行局部的优化处理,提高船体的抗碰撞能力,改善船体结构。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平台和边界元法,对船-桥墩碰撞过程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与仿真。  相似文献   

6.
船体表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海洋污损生物的在船体表面的附着过程,分析了海水温度、盐度、水体流速、海水透明度以及附着基材料性质对污损生物附着情况的影响状况,基于实船调查,探讨了船舶水线区、船艏、船舯、船艉、船底、螺旋桨、舵等7大浸水部位污损情况的差异,获得船体表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的初步规律,认为船体表面污损生物的附着种类和数量与船舶的类型、航线、营运性质等都有关系,船底是船舶污损最为严重的部位,船艏的附着量比船舯和船艉要小,螺旋桨和舵的污损不是很严重,附着的主要是粘附力极强的底栖生物,藻类是水带线附近的优势附着种。此结论可为研制高效、环保的防污手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1.序言在狭窄的港内驾驶船长超过三百米,载重吨超过二十万吨的巨型油轮进出港、靠离码头这对船舶驾驶人员来说,是最为劳心伤神的一个问题。考核操船技术的航行环境,不是在有波浪的大洋上航行,而是在港湾的航道上航行及进出港靠离码头。这时,船舶交通量大,操船水域有限,还有航法的限制。如果是低速航行,则船易受风潮外力的影响,还加上水流的影响,驾驶人员不可能超越船舶的操纵性能去操船。如果对船舶运动的预测有误,就有发生船舶碰撞、触礁的危险。另外,巨型油轮与一般的杂货船不同,具有巨大的外观质量和肥大的船型,因此船舶调头操纵性能不好,与船体相比,其主机马力也小,船船制动性能差,巨型油轮是运送大量燃油等危险品的巨型船舶,如果发生碰撞、触礁,会流出大量原油造成污染,考虑到这些问题,安全第一,谨慎驾驶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船舶操纵性模拟是常用的方法,但喷水推进船航速高、回转时横倾大,还会出现侧滑现象,有必要开展操纵性水动力影响的研究。论文采用大振幅平面运动机构开展了高速单体喷水推进船的斜航、纯横荡和纯摇首运动的模型试验,在不同航速下对带有喷水推进的船体和裸船体进行水动力测试,分析了与上述运动相关的水动力导数。试验表明,高航速引起的船舶升沉和纵倾等运动姿态较大的变化以及喷水推进作用下船体产生的“虚尾”,使操纵性水动力导数受到很大影响。还发现该船在两个试验航速下都不具有航向稳定性,在总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初始尾倾,以消除喷水推进产生的不利影响,必要时需增加呆木或稳定鳍,用于改善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XCQ"轮第0187航次航行于北太平洋高纬度洋区时遭遇大风浪,该船船型瘦长、干舷较低的结构特点,在大风浪中极易拍底和甲板上浪,继而造成船舶、货物的严重浪损。此文分析了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的发展规律,该船型主机动力特性和船体受力,以及在大风浪中船体浪损的原因,并就遭遇恶劣天气海况下的操纵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运用非线性显式有限元的方法,分析船-码头碰撞的全过程,探讨碰撞部位对船舶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船-码头碰撞过程中船体构件的受损情况,预报碰撞力及变性能的时程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船舶与码头发生首碰、尾碰时,船舶主要受力构件、受力特点明显不同,主要受力构件的应力分布特点是分布面积小,维持时间长,应力数值大;次要受力构件的应力分布特点是分布面积大,维持时间较短,应力数值小性。船舶与码头碰撞过程中伴有船舶的凹陷及船体外板的运动,在实际工程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非线性显式有限元的方法,分析船-码头碰撞的全过程,探讨碰撞部位对船舶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船-码头碰撞过程中船体构件的受损情况,预报碰撞力及变性能的时程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船舶与码头发生首碰、尾碰时,船舶主要受力构件、受力特点明显不同,主要受力构件的应力分布特点是分布面积小,维持时间长,应力数值大;次要受力构件的应力分布特点是分布面积大,维持时间较短,应力数值小性。船舶与码头碰撞过程中伴有船舶的凹陷及船体外板的运动,在实际工程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船舶在候潮、检疫、等泊位、避风或在锚地修理时,均需要存锚地抛锚,如何使船舶安全又稳妥地停在锚地是船舶铺泊的着眼点。随着全球汽车船的迅速发展,文章就汽车船销泊时锚地的选择、锚泊方法、锚泊偏荡、抗风能力等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螺旋桨斜流效应横向力对船舶操纵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船顺、逆流航行于急流滩河段时,常发生“打张”、“打抢”现象,形成紧迫危险局面。甚至发生水上交通事故,这些现象除与局部水流作用于船体局部而产生船体水动力转船力矩使船偏转外,也与螺旋桨斜流效应横向力有关,所以有必要了解此力产生的原理及其对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以便正确操纵船舶,避免事故的发生。关键词:斜流;螺旋桨斜流;螺旋桨斜流效应横向力;打张;打抢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艘典型极地冰区船,开展了冰水混合环境下的船舶回转试验研究。试验采用70%密集度的非冻结模型冰,以全约束模型方式在旋臂水池中进行,测定了固定半径不同漂角下船舶所受到的纵向力、侧向力和偏航力矩。试验结果表明:在回转过程中,船体周围的碎冰产生了翻转和堆叠现象,船体与碎冰发生随机碰撞,影响船体水动力特性;随着漂角的增大,船体受力呈非线性的增加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冰区船舶机动回转特性的研究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上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航行速度、吨位和功率不断增长,船机桨匹配越来越受到造船业的重视。船机桨之间的完美匹配有利于提高推进系统的功率和航行速度,降低船舶油耗,增加航行时间。本文在分析船舶航行过程中船体阻力特性和螺旋桨推进特性的基础上,设计船机桨匹配设计方案,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船机桨参数优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6.
章志光  潘国华 《航海》2013,(6):33-35
0 前言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改以往只在宁波生产船体分段的做法,开始建造整船出口,这在其17年的建厂历史上尚属首次,因此把新船命名为“宁波1”(以下简称新船).该船采用先进的陆地造船技术,不采用常见的重力式下水法,而是通过半潜式船舶“M”轮,使用“船一岸对接”轨道将其装载,然后在海上下潜,把新船从“M”轮上分离出来,下水后的新船无动力,须靠回三星2泊位进行舾装作业再交付出口.整个下水工程引航作业分为半潜船靠泊、半潜船装载新船离泊、新船与半潜船分离、新船至锚地抛锚、新船回靠码头和新船离泊出口六个阶段.1 码头现状和船舶资料  相似文献   

17.
船舶气囊下水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气囊下水可能造成船底和船艏板架受损,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船舶静水力学原理,编制了程序,进行了多种船台形式对下水过程中船体结构应力分析。该方法将船体视为刚体,主要考虑船体所受的重力、浮力和气囊的支反力,在船体下滑的一系列位置计算船舶姿态。同时计算船底板应力,判断船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为模拟考虑自由表面影响的船舶联合运动条件下的粘性流体流动,通过控制体积法求解非定常RANS方程以及六自由度(6DOF)运动方程,同时采用VOF模型、SST k-ω湍流模型以及滑移网格建立了一种预测船间水动力相互作用行为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开展孤立Wigley船体、孤立KCS船体、相互作用Wigley船体以及相互作用KCS船体的水动力特性研究,讨论了不同速度比对船间水动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船间水动力相互作用模型与文献结果符合较好,说明本文方法可有效解决船间水动力预测问题;对于静止目标船,追越过程中目标船受到的横向力主要受船间纵向距离对其产生的影响;对于航行船舶,追越过程中相对航行速度将会对目标船受到的横向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输船的大型化虽然满足了运输要求,但也使船舶需要考虑的建造因素增多,船舶振动就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上层建筑作为船体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关系到船员的日常作息还有相关的仪器设备,船舶的振动会影响到船员的休息和健康、会干扰仪器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影响上层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某新型“集散两用”船既可以用作集装箱船,还可以用作散货船,结构特殊,其中1个上层建筑位于船体中部、2个大货舱口之间,其受船舶振动影响的可能性更大。为了避免船舶振动对该新型“集散两用”船的船中上层建筑造成不良影响,有必要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其船中上层建筑进行振动特性分析,并对振动过强的区域采用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船舶的稳性。  相似文献   

20.
LNG船型干舷高、外侧弧度大、船体中心不对称于管汇中心,靠泊时会遇到船舶与护舷接触点过高、与护舷接触面积过少的问题,常规靠船结构及设施难以适应多等级船舶的停靠要求,存在靠泊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结合嘉兴港某LNG码头进行靠泊结构设计和靠泊设施布置,通过不同船舶在不同作业工况下的船岸匹配,分析橡胶护舷和船体平行舯体长度的匹配度,提出在靠船墩内侧上方设置反向靠船构件,优化内、外侧橡胶护舷布置高程,以满足多种等级船型靠泊适应性,保证船舶与护舷的接触面积,避免护舷局部压强变大,船体受损。采用物模试验测定船舶运动量、系缆力和撞击力等物理量,验证靠船构件和护舷布置的合理性,确保满足LNG船舶安全靠泊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