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物流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现代物流智能化和集成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智能物流系统是其最终的发展形态,明确提出ILS的概念,分析其内涵和特点,并以智能物流实时跟踪服务系统为例对ILS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对智能物流实时跟踪服务系统的目标、结构以及功能进行了设计.重点研究了智能库存决策支持系统,并对其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实现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轨道电路智能测试盘对25Hz轨道电路室内受端电压、相位进行实时监测的设计思路,阐述了该智能测试盘的系统原理、构成、主要技术参数以及技术创新点,并就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智能测试盘取代原有轨道测试盘后,为日常测试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  相似文献   

4.
重载货车入库轮对检测设备安装在货车入库线路上,可实现轮对外形尺寸、踏面擦伤、钢圈内部缺陷等关键特性参数的在线动态自动检测,对保障货车运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重载货车轮对检测设备运维过程中存在关键设备上道检修间隔期间故障无法及时发现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重载货车轮对检测设备的智能运维系统。首先搭建了以采集层、传输层、数据层、运算层、应用层为主体的系统构架;其次在Bentley软件平台设计的BIM模型基础上,拓扑出一个简化的建筑和检测设备模型;最后通过在检测棚内加装视频采集系统,将采集的视频尺寸信息与BIM模型的尺寸信息进行比对,实现自动检测发现故障,智能报警的功能。整个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进行开发,采用Springboot+VUE等技术进行展现。使用该智能运维系统,可实现对重载货车轮对检测设备公共单元、轨边检测单元、轨边监控单元的实时智能诊断及故障自动报警,有效保障重载货车安全运行,同时使用该系统每年预计可节约检修人员2.8人,节约各种成本约238万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5.
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作为我国铁路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路基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对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的总结与展望,系统提出了我国铁路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总体架构,明确了路基工程智能建造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建立了以岩土动静力特征识别、参数化设计与基于岩土动力学特征的智能机械作业控制为主线的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提出了路基工程智能建造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与建设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及重点发展方向,可为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电力系统智能电网的发展及我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智能牵引变电所的技术方案。对智能牵引变电所一次设备智能化方案、设备配置,保护测控系统的设备构成、两级保护功能配置,智能辅助系统总体技术架构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合电气化铁路的智能牵引变电所技术方案,并提出了智能牵引变电所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与安全运行的需求促使集成于车辆上的不同检测系统应运而生。由于各检测系统的设计互相独立,导致车辆设计越发复杂,功耗攀升、布线困难、接口增多、空间拥挤、资源浪费等问题显现。文章提出一种智能综合检测系统,根据各检测子系统对运算资源的要求而设计融合主机硬件平台,可对运算任务进行聚类管理,以优化运算性能,减少融合主机硬件设备数量。基于B/S架构的综合管理软件,使系统运维更便捷。在平台和软件双层面实现多种检测系统的功能融合,既可满足所有功能需求,又可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通信站电源系统:相控电源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以及铅酸密闭式蓄电池、免维护蓄电池的优缺点在技术上进行了比较;根据通信站的投资不同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提出了设计参考建议。并对通信站蓄电池个数如何取定,提出了设计计算方法和容量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轨道电路出现的工作不可靠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股道占用智能判别系统。系统由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PLC)和显示控制中心组成,可以对股道是否被占用进行有效判别,可作为轨道电路的辅助判别。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设备数据监控智能化程度低、设备调试方法单一的问题,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实现基于无线通信的站台安全门智能监控系统。完成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和系统主要功能设计,详细说明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数据采集模块设计”“门控单元(DCU)设计”“无线传输模块设计”;对无线传输模块核心芯片M20的原理和程序编写进行了研究设计,在试验室中通过充分试验验证相关功能。试验人员可手持无线终端对站台安全门系统的系统级数据、站台级数据、单门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单门快速调试工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站台安全门设备状态实现无线监控,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站务人员维修保护的灵活性,保障站台安全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FAO(全自动运行)场景下,ISCS(综合监控系统)所采集的列车相关信息主要通过PIS(乘客信息系统)车地无线网络上传至地面和控制中心。介绍了PIS车地无线网络的架构及其运维现状。结合实际运营需要,对FAO场景下的PIS车地无线网络智能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网络智能监测技术方案,并设计了其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智能城轨是现代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应用,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必然的发展方向。面向城轨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在分析智能轨道交通研究现状及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智能城轨总体框架,设计智能城轨云平台,提出智能城轨数据湖方案,规划设计智能城轨应用系统,为智能城轨的规划、设计及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铁路客运安检是铁路运营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一环,既有安检仪单机作业,模式落后;值机判图员水平参差不齐,且与开包处置员之间联动方式单一,各岗位作业质量监管考核以及事后回溯困难,缺乏一套满足安检各岗位无缝联动并与智能技术辅助判图相互协同的安检系统,因此,研究设计基于人机协同的铁路客运安检系统。阐述铁路客运安检现状和问题,从总体设计、安检作业流程设计、核心模块功能设计方面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系统功能关键技术,重点论述基于人机协同的安检作业增量学习技术,以提高安检智能识别技术水平和安检作业整体质量与效率;通过南昌站试点应用,证明系统满足安检作业需求,实现了安检各岗位工作质量量化考核,以智能判图辅助监督值机判图员,以人工判图处置结果反馈智能判图模型进行迭代升级,以物防技防促进客运安检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铁路企业智能督办系统(简称:智能督办系统),解决铁路企业督办工作不规范、难度大、技术落后的问题;设计智能督办系统架构,构建督办任务知识图谱和智能督办知识图谱云图,实现督办任务的智能检索、智能拟办、辅助决策等功能。在铁路相关企业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督办工作质量和效率,为铁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现代物流智能化和集成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智能物流系统是其最终的发展形态,明确提出ILS的概念,分析其内涵和特点,并以智能物流实时跟踪服务系统为例对ILS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星空智能4C系统(星空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对4C图像进行筛查,采用人机协同方式实现对接触网零部件缺陷的智能检出。本文通过对星空系统在京沪高铁应用取得的效果进行展示,科学对比智能和人工管理的不同,并给出“智能+人工”的管理建议,为人工智能在运维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灵活的控制和管理手段实现节能的目的.简要介绍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构成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地铁车站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2个应用方案进行了比较.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不但能进行各种节能模式的控制,还可实现其简洁化、灵活化,并减轻维护负担,适合在地铁车站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列车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站台门全寿命周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应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站台门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自动驾驶情况下站台门系统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智能设计及现场安装中的应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站台门系统状态监控、站台门系统寿命管理及智能维修和站台门系统应急管理等4个方面,对适应全自动驾驶情况下站台门系统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进行了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铁路信号电源技术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了解目前铁路信号电源基本用电性质和运行方式,以配电的设计思想,对结构进行优化组合,以电力功率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模块组合式的铁路信号智能电源系统为基本结构和基本技术模式,提出一个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安全冗余结构信号配电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20.
推行铁路智能建造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求。基于系统工程思想提出以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技术支撑的铁路智能建造系统架构,并基于此架构提出“三步走”实现路径;然后,对铁路智能建造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铁路智能建造是必经之路,当前我国铁路智能建造还处于初级阶段,设计单位应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为后期的中级阶段积累充足的数据。中级阶段建设各方应做好信息归纳整合,充分积累经验,这样在高级阶段才能融会贯通,充分发挥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集成应用的优势,进而真正实现铁路建造智能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