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某厂商自主研制的自卸车存在乘坐舒适性较差的问题,采用试验设计技术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中对驾驶室进行模态分析,采用ADAMS软件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接着,对实车工地路试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以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弹簧刚度和减振阻尼为试验因子,以驾驶室座椅地板处的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幅值的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运用响应面法对悬置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驾驶室的振动明显减弱,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个二维人椅系统动力学模型,以研究其主要参数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利用软件Matlab SimMechanics建立了相应的非线性仿真模型,将实验测定的路面激励数据分别输入非线性仿真模型和线性模型,比较输出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以验证线性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座椅的刚度和阻尼以外,人体身高、体质量和乘坐姿态也对舒适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乘用车开发FT阶段乘坐舒适性太差的问题,在该车型底盘调校过程中,通过灵敏度分析对底盘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减震器阻尼特性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多个优化方案,其次通过多体动力学建模及分析方法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预测,最后通过实车的主、客观测评验证了参数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调校后的车辆在保证操控性的前提下,乘坐舒适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4.
张程 《汽车文摘》2023,(4):35-39
随着消费者购买第2辆汽车的需求增加,消费者对汽车驾乘舒适性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对座椅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没有全面考虑用户的休息情景,造成后期乘坐体验舒适性差。通过前期传统座椅布置设计分析,制定零重力座椅人机布置要求,校核零重力座椅布置优化设计参数,总结了座椅设计开发优化方法。通过改善零重力座椅的人机参数,增添更多座椅使用模式,确保驾乘人员乘坐舒适并成功应用于整车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5.
座椅发泡材料的特性是影响座椅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拉压试验机对座椅发泡材料进行乘坐压力测量,设计乘坐压力与发泡密度、硬度和回弹率的单因素实验,实验分析了乘坐压力与物理参数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在40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HyperStudy多学科优化软件,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拟合得到了座椅发泡材料乘坐压力评估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出乘坐压力的大小,从而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评估座椅舒适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价了夏利轿车在沥青路面上行驶时的随机振动,及对乘坐人员舒适性的影响,分析后认为夏利轿车作普及型轿车,其平顺性是理想的,但仍有潜力可挖,如能改进座椅座垫的刚度和阻尼,还能提高整车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研发了一种汽车座椅半主动悬架用磁流变减振器,并对其进行阻尼特性试验,通过分析其受力情况,建立了汽车半主动座椅悬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座椅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天棚控制策略,并在随机和正弦激励输入下进行了座椅天棚控制仿真计算,试制了磁流变半主动座椅物理样机及试验台架系统,开展了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的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可控性好;相对于被动座椅悬架,采用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后,座椅动态性能改善了30%左右,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减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谢能刚  方浩  王璐  宋崇智 《汽车技术》2008,(1):38-41,60
综合考虑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对路面的损坏性,以汽车座椅和悬架系统的阻尼与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座椅加速度均方根值和轮胎相对动载荷均方根值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被动悬架参数的两目标优化设计模型.应用模糊理论,结合海明距离、模糊贴近度和灰色关联度3项指标,构造了一个"相似接近度"的模糊评价函数.对实际算例进行了两目标模糊优化设计,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针对汽车座椅系统结构分析,提出了座椅的一般设计要满足人机工程要求;在行驶过程中,应有效削弱地面传递的冲击和振动;驾驶过程中要减少盲区等要求。通过分析人体生理结构、人体测量学以及人体工程学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得出了最舒适的乘坐姿势和座椅尺寸参数,这些座椅设计参数直接影响了座椅的舒适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在汽车中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汽车的舒适性也变得尤为重要,而汽车座椅对舒适性影响最大,因此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其中座椅舒  相似文献   

10.
将车辆和桥梁视为2个分离子系统,分别建立车辆和桥梁的振动方程,通过车桥接触点的位移协调条件及相互作用力相等原则将车、桥振动方程耦合,采用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中的APDL语言编制了该车桥耦合时变系统振动方程迭代计算的命令流,计算汽车通过公路简支梁桥时的车辆、桥梁动力响应,探讨车辆重量、悬架刚度、轮胎刚度,桥梁抗弯刚度与阻尼,行车速度、路面等级等因素对车辆走行性及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车重的增加,车辆走行性和乘坐舒适性增加;随车辆悬架刚度和车辆轮胎刚度增大,车辆走行性变差,乘坐舒适性降低;桥梁参数对车辆走行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较小;随行车速度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路面等级越差,车辆走行性和乘坐舒适性越低。  相似文献   

11.
以某空气悬置客车为原型,建立其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悬架系统中非线性弹性与阻尼元件对平顺性能的影响,并结合ADAMS软件运算原理,提出一种适用于其求解器的插值拟合优化方法,运用灵敏度分析等手段重新匹配悬架的刚度与阻尼,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牵引车—半挂车乘坐舒适性的优化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更能合理地评价行驶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方法作为目标函数的基础,对牵引车——半挂车的乘坐舒适性进行了优化分析。在考虑垂直、纵摇、横摇三向运动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座椅及驾驶室悬架运动的15自由度线性模型。经比较,既有座椅又有驾驶室悬架的优化情况的乘坐舒适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汽车座椅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介绍了汽车座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般过程。通过建立七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对汽车座椅平顺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座椅刚度、阻尼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汽车座椅外观尺寸的选择原则和汽车座椅强度计算的一般途径;阐述了基于AutoCAD R12.0的汽车座椅参数化绘图软件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响应面方法和汽车驾驶员乘坐舒适性模型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根据关节强度模型,推导出以关节点坐标为设计参数的乘坐舒适性优化模型,然后应用响应面方法对乘坐舒适性模型进行优化,得出优化后的关节点相对坐标,应用物理样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显著提高了汽车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传统的被动悬架因为其结构参数的固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汽车驾驶操纵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因此人们对于悬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此设计了一款自适应液压悬架。自适应液压悬架属于主动悬架的一种,这款悬架能够根据路面状况及形式情况自适应改变悬架刚度、阻尼程度和车身高度,从而增加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汽车系统动力学和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简化的人体-座椅、车身及车轮3-DOF车辆振动模型,采用线性滤波白噪声法建立了路面激励模型,并仿真分析了常见C级路面的不平度特性。以C级随机路面激励为车辆振动系统输入,运用变步长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了车辆系统数学模型。在时域和频域两方面,仿真分析了座椅刚度、阻尼,悬架刚度、阻尼及轮胎刚度对座椅、悬架性能的影响,以及路面不平度和车速对座椅垂向加权加速度的影响。得出了座椅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功率谱密度随座椅刚度、阻尼系数,悬架刚度、阻尼系数及轮胎刚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某轻卡乘坐舒适性,首先对悬架系统的刚度、阻尼匹配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给出了悬架刚度、阻尼的匹配流程。然后针对某些受开发周期及资源限制,无法进行实车调校及精确仿真的车型给出了基于理论计算及统计数据的悬架阻尼匹配方法。从阻尼比选择,各速度段阻尼比分布,双向比分布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方便、快速,且实车验证切实有效的悬架系统阻尼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借助CAE、CAD技术对某车型副车架进行结构设计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建立合理可行的结构设计方案。副车架是乘用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架通过副车架与车身相连,车辆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振动通过副车架的缓冲后再传递到车身,降低了振动,提升了乘坐舒适性、底盘强度和操控性,同时也提高了装配便利性及设计通用性。副车架的结构形式、刚度及强度对整车耐久性、舒适性、操控性有很大影响,是衡量乘用车底盘设计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乘用车副车架的模态、刚度、强度、疲劳耐久性成为设计人员首先关注的指标项。  相似文献   

19.
被动悬架的刚度和阻尼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均不可调,难以适应路面的多样性,不利于车辆平顺性、乘坐舒适性的提高。以某款乘用车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1/4车辆2自由度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对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输出指标进行加权处理,得到性能指标函数;运用极小值原理,结合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算法对悬架的阻尼力进行控制;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对悬架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可使悬架性能指标函数达到极小值,有效地改善了车辆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在某款纯电动汽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为满足NVH及整车安全要求,提高乘车舒适性及满意度,利用CAE软件建立含后副车架安装点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刚度分析,根据CAE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方案,再对优化方案进行刚度分析,最终找出有效提高后副车架安装点刚度的最佳方案,满足性能要求,节约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时为后副车架结构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