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王守彬 《国外公路》1994,14(6):8-10
在公路、铁路、渠道及管线定位测量中,转点处采用的平曲线常为圆曲线。描述圆曲线有7个基本要素,在常规测量时,先给定曲线半径并实测转点偏角来计算其余的曲线要素。然而曲线半径和偏角在野外有时是求知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牛顿一拉裴逊数值计算法。应用此法,只有给定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计算出曲线半径和偏角。  相似文献   

2.
在测量既有铁路曲线时,传统的测量方式是偏角法,计算曲率和拨距的方法是渐伸线法.这种方法的测量效率低,计算结果误差大,因此正逐渐被坐标法代替.针对坐标法,研究了联合采用3点定圆、3点定缓和加权平均来加速计算测点曲率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测点曲率基础上,在不需人工编辑初始条件的情况下,自动识别各测点所属的曲线线性,估计铁路曲线参数,计算测点拨距.生产应用表明,这种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三级和三级以上公路的平曲线,当半径R小于规范规定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要设置缓和曲线。在路线勘测中,测设缓和曲线和测设圆曲线一样,常用偏角法进行测量。所谓偏角法,实际上是一种极坐标法,它借助经纬仪控制偏角,用弦长控制曲线上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确定曲线上各点在地面的位置。实地测量中,由于地形地物影响经常遇到经纬仪不通视的情况,为了克服不通视的问题,唯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可编程序计算器对公路测量中的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数据进行编程计算,外业工作中,只需输入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转向角及相应的弧长,便可快速,准确地获得曲线综合元素数据以及偏角法或切线支距法详细设曲线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在公路施工的测量实践,介绍了利用偏角法编制一种应用于fx-4800计算器的程序,计算路线中任意点的中桩边桩坐标。最后结合某公路中有代表性的一段曲线说明这种程序的编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汽车日益严苛的排放、油耗法规对准确测量和降低道路行驶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动阻力是汽车道路行驶过程中主要的阻力来源,真实道路自然风来流偏角是影响汽车气动阻力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真实道路来流偏角分布的风平均阻力系数计算方法——偏航角密度法,并和其他风平均阻力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风洞法测量道路行驶阻力,研究了来流偏角对汽车道路行驶阻力、循环能耗的影响。研究表明,来流偏角概率密度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来流偏角显著影响汽车实际道路气动阻力、循环能耗,根据偏航角密度法,考虑真实道路来流偏角时,气动阻力、循环能耗分别最大可增加3.0%、1.6%。  相似文献   

7.
通常我们在测量实习时,对中桩弯道放样都是采用新切线法与延线支距法的,如果这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用经纬义偏角法来测定的。可是目前我们的经纬仪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我们试行用小平板作图法来代替经纬仪的偏角法(注)。这种方法经过测量实习,认为速度快,操作简单,不受新切线法及延线支距法的条件限制;又不多计算和查表,虽精度不及经纬仪高,和上述相比,适合于低级公路,现介绍于下: 一、图的绘制以设计的半径R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一半圆弧,依据R的大小确定整弦长度,以折线的一段弧长AB=K(曲线长)见图1。A点B.C.作为曲线起点,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曲线桥梁偏角与墩台中心坐标计算公式复杂且工作量大。文中通过公路中线数学模型,建立了路线中线点、墩台中心和桥粱偏角的函数关系,简化了桥梁偏角与墩台中心坐标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盾构掘进过程中机-土相互作用的机理,指导盾构姿态的控制和调整,针对水平偏角变化对盾构与土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一问题,对作用于盾壳周围土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以及水平偏角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地基反力曲线,通过等效弹簧近似建立盾构与土的相互作用模型,同时基于几何分析可计算盾构水平偏角变化过程中周围土层发生的位移,从而得到作用于盾构外壳的周围土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然后引用改进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得到盾构初始土压力的计算方法,解决盾构水平偏角计算的初始边界问题,并结合土对盾构作用荷载的计算方法得到盾构水平偏角计算方法。基于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模型,对盾构机质量、地层类型以及地层开挖损失率等因素对盾构-土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结合济南地铁R2线盾构隧道工程,对盾构的水平偏角以及相关掘进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与盾构水平偏角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质量以及地层开挖损失率对盾构在水平面上进行姿态的影响较小;不同地层类型以及地层的土压力系数对盾壳与土相互作用的影响较大;通过工程应用发现盾构水平偏角理论值的变化趋势与实测值基本一致,但由于盾构自身施加的调姿弯矩无法完全作用于盾构机,因此理论值普遍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0.
施测导线为测量中主要的工作,关系着整个测量的准确性与进度。用经纬仪测量导线,一般使用下列几个方法:1、内角法;2、右角法;3、偏角法;4、方位角法。这几个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该项工作所要求的精密度与计算的便利。需要精确测定的三角网或闭口导线,多用内角法或右角法复测或叠测;开口导线,如铁路、公路、运河、水渠等,普通均用偏角法,以便利用曲线表及用切线法或弦线法绘画中线;方位角法手续简便,随时可与磁针相校对,亦为测量人员所乐用。就速度而言,方位角法较前数者为优,因为它无须对准  相似文献   

11.
在路线测量时,碰到虚交点角桩,都要查三角函数表或对数表来计算甲乙边长。由于查表次数多、手续比较麻繁,所以计算容易出错。现在提出用曲线表计算虚交点角桩的甲乙边长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举例: 1.已知:甲乙点的偏角及间距,如图。 2.当半径10公尺时,切线长:乙点切线长6.20( /甲乙点切线之和 12.53公尺甲点切线长 6.33公尺 3.求间距为15.57公尺时的复曲线半径:R_复=15.57×10/12.53=12.41公尺 4.当半径为12.41公尺时,甲乙点的切线长: T_甲=6.33×12.41=7.85公尺 T_乙=6.20×12.41=7.69公尺 5.求УТИ31偏角为128°17′(64°43′ 63°34′)。R_复=12.41公尺时的切线长查R=10公尺偏角128°17′T.=20.63公尺 T=20.63×12.41=25.58公尺  相似文献   

12.
曲线型道路线形复杂,若能用简明且精度可靠的数学模型算出曲线偏角与夹角,必将在纵横断面测绘、边桩和中桩测设中提高其工作效率。对此,根据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特点,推导出弦线与切线夹角、切线与切线夹角、弦线与弦线夹角的一般计算方法和精确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并在长深高速公路唐山段勘测设计和施工中应用,提高了效率,保证了精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带缓和曲线的长大曲线实用测设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缓和曲线的长大曲线在实际测设中,为了避免由于曲线过长造成的测设误差,通常采用双交点或多交点分段测设的方法测设;针对带缓和曲线的大偏角长大曲线(α>90°)和小偏角长大曲线(α≤90°)的不同情况,给出了一种用双交点测设的实用、简便、快速的测设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公路曲线的不对称问题,是由于圆曲线两端缓和曲线不等长引起的.本文分析不对称曲线的构成方式,解决不对称曲线中的偏角分配问题,并提供不对称曲线计算所需的全部公式.  相似文献   

15.
在公路定线测量的量角工作中,要放出平曲线中点(1GK)的方向,以便中桩组测定曲线。以往,求 CK 方向系用经纬仪前视读数加上1/2右测角(右偏角时)或加上1/2(360°-右侧角)(左偏角时),算出游标读数,再放出 CK 方向桩。去年我在担任量角工作中,发现一个简捷的计算 CK方向读数法,现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贺国宏 《公路》1989,(11):32-37
一、前言我们知道,公路中线测量一般包括定线、偏角、定中线桩、基平、中平及横断面等的测量工作。传统的做法是按以上测量的分类设立相应的测量组分别地进行工作。在定线中,一般用经纬仪定直线桩;曲线中桩测设中,一般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由于切线支距法简单易行,许多中线测量作业组尤喜使用。而在基平、中平测量中,一般用水准仪测量方法。这种分组方法和测量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时的设备条件而提出来的,它的缺点是分组多,用人多,各组独立工作而又相关,而且受地形、地物影响较大。例如在山地,基平、中平测量常较缓慢;切线支距法也较费力。特别是精度较低,难以达到规范的要求。对于要求较  相似文献   

17.
谭国祥 《公路》1990,(3):45-46
在公路测设中,一般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进行缓和曲线的测设,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但在测设过程中均不够简捷,尤其是在恢复定线和施工测量中更为不便,因为切线支距法中的 X 值为零数,y 的方向常用十字架定出,难以控制准确,左右偏差较大,同时在量距中也不便。用偏角法架设仪器较麻烦。因而笔者用一种较简单而又适用的弦长斜距交会法来代替。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用全站仪坐标法测设带缓和段平曲线,解决了用传统的支距,偏角等方法测设中线时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公路测设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用经纬仪测设曲线,一般采用偏角法。在偏角法中,经纬仪起控制“偏角”即弦切角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偏角法比较呆板,因为这种方法必须在中线上架设仪器,而且要测完一个弯道,至少要在线型变化点如 ZH、HY、YH 或 HZ 点上置仪。实际上,这些点的位置一般是不够理想的:  相似文献   

20.
智能车辆关键技术之一是准确、实时地确定车辆的位置和姿态。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旋转编码器计算车辆实时姿态的方法。利用旋转编码器测量智能车辆左右车轮的旋转角位移,并作为输入实时计算车辆的行驶轨迹和航向角。在计算中特别考虑了轮胎侧偏角对车辆行驶姿态的影响,有效降低了车辆在较高车速与弯道行驶时的计算误差。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