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性能,采用活性粉末裹石工艺和再生混凝土磁化技术,测试了原材料和配合比不同时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和磁化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活性粉末裹石工艺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在7d、28d时均强于水泥裹石工艺,硅灰和粉煤灰配合比为4:1时性能最佳,掺入活性粉末有助于界面过渡区的宽度变窄,结构更为致密,根据可缩堆聚模型(CPM)计算结果分析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磁化再生混凝土强度均强于未磁化再生混凝土,在3d、7d、28d强度增长率分别达到18%、13%、9%。应用活性粉末裹石工艺和磁化水技术对优化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具有一定的效果,该种工艺和方法可在工程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沥青稀浆封层是用适当级配的筛屑或砂为骨料,以乳化沥青为结合料,加水,水泥(石灰)、石粉等,按一定配比拌和成流动状态稀浆,摊铺在路面上而成的沥青表面处治层,水分蒸发干燥硬化成型后,其外观、性能、作用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相同。由于沥青稀浆中乳化沥青对骨料裹覆性能好、粘  相似文献   

3.
在自行研发的抗冲刷试验装置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压实度、强度、水泥剂量、砂掺量、细石掺量和再生骨料掺量这6个因素与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的抗冲刷性能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抗冲刷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压实度;强度与抗冲刷性能之间没有确定的关系;原材料组成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水泥剂量,其次是再生骨料掺量、砂掺量,细石掺量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对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基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肖华  李松  宗有杰  王昊宇  熊锐 《公路》2023,(4):312-318
为研究石墨烯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聚氧代乙烯壬基苯基醚(CO-5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对石墨烯进行分散,制备了不同石墨烯掺量、不同水灰比下的石墨烯改性水泥胶砂,并借助抗压抗折试验及扫描电子显微(SEM)研究了石墨烯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及增强机理。结果表明:CO-520分散剂能有效改善石墨烯在水泥胶砂中的分散性;石墨烯的掺入显著增加了水泥胶砂7 d、28 d的抗折和抗压强度;3种水灰比均在掺量为0.07wt%取得最佳值,28 d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增加了37.8%、9.4%;石墨烯掺量相同时,水泥胶砂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均随水灰比的上升而下降。这是因为石墨烯片层以多样性形态填充在水泥基材料的孔隙中,从而细化水泥基基体的孔径尺寸,提升了水泥基体间的胶结强度,增强了水泥胶砂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1概述 通常拌制混凝土是将水泥、砂、石与水同时搅拌.这种搅拌方法的缺点是:水泥颗粒易聚成团块,不能充分水化,各组分材料之间也容易形成大量气泡,残存于混凝土中,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露石水泥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EACCP)是一种新型路面,但其本质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鉴于其粗集料外露特性,文章通过依托工程室内试验及现场露石效果,提出露石水泥混凝土原材料选择的基本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外已广泛利用无机结合料水泥来稳定砂及砂砾石材料,作柔性路面基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采用水泥稳定结构作路面基层的实践证明,这种半刚性路面基层材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水泥剂量仅4~6(重量比)28天抗压强度可达到30kg/cm~2以上。比石灰土28天强度高3~4倍,造价和石灰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酸性花岗岩机制砂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因此在沥青路面中应用较少。该文通过分析掺加不同水泥剂量的花岗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差异和冻融劈裂试验后试件的开裂情况,确定花岗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水泥掺量。同时,进行花岗岩机制砂和石灰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延长时间)浸水马歇尔试验和2次冻融循环试验对比,得出掺1.0%~2.0%水泥的花岗岩机制砂与未掺水泥的石灰岩机制砂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二次投料法又叫裹砂法,投料顺序是先将全部砂子、总量20%~30%的水,加入搅拌机内搅拌约10~15s,使砂子表面充分湿润,然后将水泥投到搅拌机内搅拌约15~35s,使砂子表面粘有水泥,形成一个水泥外壳,接着将全部石子、剩余的水、添加剂一起加进去,再搅拌35~45s;糊化搅拌后即可出料,整个流程如图1所示.在日产 S2S-100P 型搅拌楼的操作室内,操作台上的监视器可以切换4个画面,S1画面是拌和运转中常用的画面,搅拌定时、每次拌和量、砂含水量较正、计量值显示等均在此画面上进行设定与观察;S2画面是为了更精确地计量而设计的,它通过对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水泥、砂、石品种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品种是影响混凝土抗渗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普通硅酸盐水泥应用在地下工程结构中较硫酸盐水泥更耐侵蚀。对3种外加剂的试验表明,外加剂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影响较大,在硫酸根丰富的地下环境中,配制混凝土所用的外加剂中应严格控制硫酸根离子含量。这些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铁山港跨海大桥。  相似文献   

11.
道路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健  周士琼 《公路》1999,(1):14-18
本文在优选道路高性能混凝土配比的前提下,采用了普通砂,石、磨细改性粉煤灰,较少水泥用量配制出高流态、高早强、高抗折强度低干缩,高耐久性的RHPC。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小水泥灰土稳定砂基层材料收缩变形量,增强其抗裂能力,在水泥灰土稳定砂中掺加适量粉煤灰进行试验。通过调整水泥和石灰的比例研究了掺加粉煤灰的水泥灰土稳定砂(三灰稳定砂)各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干缩系数等路用性能指标,使配比材料既能达到底基层的强度要求,又能显著改善其抗裂性能。通过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对其微观结构和粘结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了粉煤灰改善抗裂性能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问题,首先给出了脆性系数、断裂韧性与弯拉弹性模量三个评价指标,然后设计并进行了四因素(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水泥细度)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水泥混凝土在抵抗裂纹扩展方面最优设计配合比为水灰比:0.41;砂率:37.5%;水泥用量:406 kg/m~3;水泥细度:375 m~2/kg;水泥混凝土在刚度方面最优配合比考虑为水灰比:0.41;砂率:32%;水泥细度:300 m~2/kg;综合四因素考虑最终给出了路面水泥混凝土耐久性配合比建议范围:水灰比:0.38~0.41;砂率:35.2%~37.5%;水泥用量:390~406 kg/m~3;水泥细度:375~420 m~2/kg。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水泥粉体颗粒堆积密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纯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按不同的粉磨时间和匹配处理成若干个不同颗粒群分布的试样,粉煤灰和水泥以各种颗粒群匹配(粉煤灰掺量均为40%)制成一系列粉煤灰硅酸盐水泥,进行胶砂强度、流动度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粉煤灰水泥颗粒群堆积密度对粉煤灰水泥强度与流动度的影响。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堆积密实程度与水泥胶砂性能的关系,为粉煤灰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利  钱劲松  房浩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79-181,191,221,222
该文介绍了PFWD检测细砂路基回弹模量的现场试验研究的原理、方案及其结果。为检验PFWD用于细砂路基施工质量检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在细砂路基顶面,以及水泥砂、水泥土和石灰土顶封层顶面分别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由于干燥细砂黏聚力小、较为松散,采用PFWD进行测试单点离散性较大,而顶封层结构具备连续性和板体性,应用效果好;由于水泥土中水泥掺量较小,所表现出的回弹模量低于高石灰掺量的石灰土,施工中应注重水泥的掺拌均匀。  相似文献   

16.
CFG桩和砂桩处理山区高速公路软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公路与汽运》2005,(3):144-145
结合广东梅河(梅州—河源)高速公路软基施工实践,说明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和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作用基理,介绍了CFG桩间隔砂桩处理软基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水泥砼路面裂缝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砼路面必须经受交通荷载日益重型化,交通量大幅度增长的考验,文中从施工实践中找出路面产生裂缝的10种原因,并介绍了施工中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等材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XRD射线衍射、筛分试验对海南东南部滨海砂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水泥改良砂开展了击实、压缩、承载比、无侧限、微观试验,论证了水泥改良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南砂,素砂和水泥改良砂最优含水率为11.5%~13.1%,最大干密度则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泥掺量为2%,6%,10%的改良砂养护1个月后压缩模量、承载比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水泥掺量10%的改良砂养护1周及水泥掺量6%的改良砂养护2周的强度能够满足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底基层填料的要求,用作路基填料时,建议水泥掺量在6%以上。  相似文献   

19.
吴福宝 《路基工程》2018,(1):140-143
滨海细砂级配不良、CBR值不满足高等级公路路床填料要求且难以压实,作为路床填料时,需要进行改良处理。通过对试验室水泥改良砂、碎石改良砂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改良砂土的CBR、回弹模量与水泥掺入量、碎石掺入量以及压实度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水泥改良砂和碎石改良砂的适宜掺入量以及改良砂的压实度要求;通过干湿循环试验及不同浓度的硫酸镁溶液腐蚀性试验,评价了水泥改良砂的耐久性;通过动三轴试验得出了两层水泥改良砂填料摊铺的时间间隔要求,评价了上层水泥改良砂碾压振动荷载对下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乳化沥青与再生集料RAP黏附性不足而导致沥青与集料界面黏附性能薄弱,引发沥青路面耐久性差、服役年限短等问题,以不同掺量水泥作为外掺剂,制备乳化沥青胶浆,利用布氏黏度计测试其黏度,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试胶浆复数模量G*和相位角δ,Zeta电位仪测定胶浆电位变化特性,确定了水泥和乳化沥青合理掺量;通过改进水煮法、光电比色法以及FTIR-ATR,GPC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乳化沥青胶浆对RAP的裹覆特性,构筑了乳化沥青胶浆对RAP的"接触-裹覆-破乳-胶结"四阶段裹覆模型,并提出裹覆评价指标RCD,从而量化分析了乳化沥青胶浆对RAP的裹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固定乳化沥青含量,随着水泥掺量增加,乳化沥青胶浆黏度增大直至凝固;最佳水泥与沥青质量比(30:48)能够提高乳化沥青胶浆黏度,增加复数模量G*并延缓相位角δ增长速度,提高胶浆抵御高温变形能力;水泥加入不利于保持乳化沥青胶浆体系稳定性;改进水煮法和光电比色法都能有效评价乳化沥青胶浆对RAP的裹覆性能,其中,纯乳化沥青对RAP裹覆程度最低,合适的水泥掺量利于增强乳化沥青胶浆对RAP裹覆程度,当水泥与沥青质量比为30:48时达最佳;GPC测试结果和改进水煮法及光电比色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且RCD能够从微观角度定量地评价乳化沥青胶浆对RAP裹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