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莲易路隧道的病害现状,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通过比较几种隧道防渗修复的几种方法,提出了作者对莲易路隧道的防渗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2.
张伟  李海霞  赵忠仁 《隧道建设》2017,37(11):1449-1454
基于南昌红谷隧道工程干坞的邻江环境及深厚富水砂层地质条件,结合边坡支护的数值计算及干坞内抽排水模拟分析,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坡面防护+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支护防渗体系。经历了干坞内多次抽排水及汛期的考验,表明该支护防渗体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防护效果可靠,防渗效果良好,造价低、施工便捷、维护工作量小,为管段预制工序提供了工期保证,也为整个工程如期完工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在公路隧道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光荣 《公路》1994,(9):4-6
中梁山及缙云山两座隧道不但长度大,而且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极其复。在建设中,应用了现代科技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而达到缩短工期,节约建设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诸如隧道通风方案的选择,防止隧道渗漏水的方法,快速的新奥法全断面施工,地坜达预探地拽导开挖,管棚法治理怕层以及采用新材料和代用材料等,对隧道建设都卢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飞 《隧道建设》2011,31(1):121-124
针对长沙营盘路湘江隧道大跨段存在岩土交界面、板岩地层遇水崩解、稳定性差、埋深浅的施工难题,采用超前预注浆技术分部对隧道进行加固,通过注浆过程控制及效果检查确保注浆加固效果,并分析和总结了在全-强风化板岩、砂卵石地层中通过注浆技术堵水防渗,从而保证隧道开挖安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的我国公路隧道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过近20年的积累,我国公路隧道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进步,20世纪初面临隧道建设难度方面更加严峻的挑战,为此需要在水下隧道修建技术,公路隧道及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山岭隧道施工技术,特长隧道营运通风技术,公路隧道节能照明技术,营运监控系统开发,病害诊断与整治技术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从而掌握制约我国公路隧道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我国公路隧道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伟 《公路》2000,(11):82-86
经过近20年的积累,我国公路隧道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著进步,21世纪初隧道建设难度方面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此需要在水下隧道修建技术,公路隧道数据库及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山岭隧道施工技术、特长隧道营运通风技术、公路隧道节能照明技术、营运监控系统开发、病害诊断与整治技术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从而掌握制约我国公路隧道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广洋  王兴平 《公路》2001,(5):82-86
华蓥山公路隧道工程为全国在建之最长、最复杂的公路隧道,施工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地持同雷达探测、监控量测等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都对隧道施工的质量、进度和造价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实现了大断面一次性揭煤的施工,利用纵、横向泄水洞从根本上解决了涌突水,成功的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高浓度瓦斯、硫化氢及氮氧化合物,并在消防队的密切配合下,快速安全地通过6个油气层段,未发生一起安全和质量事故,因此华蓥山隧道的建成提高了隧道通过煤层、瓦斯、大变形及岩爆等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长大隧道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志军 《隧道建设》2017,37(10):1341-1346
南昌红谷隧道是世界上首座江河中游沉管越江隧道,主线全长2 650 m,江中段为直线沉管隧道,长1 329 m。 工程重难点:1)百万m3巨型围堰; 2)水下立交深大基坑群; 3)40万m3水下岩石炸礁; 4)异地干坞和8.51 km航道开挖与管节浮运; 5)6条生产线平行预制6节管节; 6)12套4 000 t超大模板台车多次转场; 7)超大体量管节预制混凝土防渗抗裂; 8)管节浮运穿越小净跨桥梁; 9)急流回旋区管节调头; 10)江河中游和水位落差10 m条件下水力压接管节; 11)12节管节沉放对接轴线精度控制; 12)时隔半年沉放管节的接头差异沉降等。形成以下技术体系:1)特大特高型充砂长管袋围堰防渗稳定技术;2)大体积混凝土防渗抗裂技术;3)沉管隧道管节沉放对接施工技术;4)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效果检测及处理技术;5)超长距离管节浮运及穿越小净距桥梁的管节姿态控制和桥墩保护技术;6)江河沉管隧道水下立交深基坑关键技术。红谷隧道自2014年4月开工,于2017年5月31日竣工,仅用38个月即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国内外隧道修建技术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软弱围岩大跨度扁坦隧道修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来,我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长大隧道及特长隧道项目日益增多,在这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得到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原有规范的有些内容已逐渐不适应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黔恩高速公路仰头山隧道隧址区岩溶水发育特征,在分析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将仰头山隧道岩溶水系统进行划分,并对各系统的含、隔水介质、水文地质结构、岩溶发育情况及排泄量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各岩溶水系统与隧道的关系及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钻孔咬合桩工艺在城市部分地铁、隧道工程围护结构中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随着该工艺在上海水利工程(外滩滨水改造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其防渗止水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该文通过外滩滨水改造工程实例,进一步论述其质量控制要点,并分析该工艺在水利工程应用中的推广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注浆加固作为一种提高围岩力学性质的手段,具有堵水防渗和加固的作用,主要用在IV~V级围岩地段。文中分析了注浆对于围岩参数的影响和注浆加固后隧道孔隙水压力分布情况。依托某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注浆圈厚度和渗透系数2个方面探讨注浆加固对围岩开挖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浆加固会减小渗流影响下围岩开挖变形速度及变形量,在开挖边界一定范围内注浆加固效果比较明显,注浆圈渗透系数的大小主要影响隧道整体的固结沉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沥青路面防渗剂材料组成与功能,防渗性能试验及试验路段应用与检测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可用于沥青路面层养护工程,以减少水损害,改善道路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及其他隧道工程建设的长足发展,盾构机这个担当主要掘进任务的专用工程机械成为焦点。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鹤林主要研究盾构各项关键技术、大直径盾构关键技术、泥水平衡盾构关键技术与样机研制课题,理论知识深厚,经验丰富,故此我们特邀他谈谈盾构技术发展的历程和当前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公路交通技术》2006,(1):F0004-F0004
西安众合公路改建养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注册资金1900万元,主要从事公路养护工程咨询,设计管理;公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沿线设施检测、评价分析、养护维修设计及养护改建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养护新材料研究生产、代理及销售,养护管理设备研发,旧路改扩建,旧桥加固改建,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及路面,桥粱、隧道病害预警系统研发: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公路养护业务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茅坪山隧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的研究,对茅坪山隧道进行了水文地质分区,有利于茅坪山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及涌突水的预防;在施工过程、隧道贯通后进行水文地质持续性观测,有助于辅助坑道“临时工程发挥永久作用”及岩溶水动力分带的再确认;在运营期间进行水文自动化远程观测,为隧道运营风险预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韩秀娟  陈旺  王秋林 《隧道建设》2015,35(10):1082-1088
南昌红谷隧道干坞基坑深16 m,临赣江最近距离仅15 m,水位变化幅度达3~13 m,砂层渗透系数达120 m/d,防渗体系施工处于工期关键线路,防渗体系施工质量是实现基坑开挖、沉管预制、浮运、沉放等工期目标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对塑性混凝土配合比、槽壁加固、成槽工艺、泥浆性能指标、清孔换浆、混凝土浇筑及墙体检测等的思考,提出了临江富水砂层干坞基坑防渗墙施工中三轴搅拌桩槽壁加固、配合比试配验证、"两钻两抓"成槽工艺、超声波仪成槽检验、高密度电法墙体检测以及膨润土泥浆性能指标、加强混凝土过程控制等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通过在南昌红谷隧道临江富水砂层干坞基坑中的应用,证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止水防水效果非常好,为基底处理及沉管预制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北京成府路隧道设计为例,介绍了该隧道的建设概况及主要设计原则,阐述了平顶隧道主体结构的确定及其计算,同时,通过对比介绍了该隧道的防水设计,最后对新材料、新工艺在平顶隧道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隧道及地下工程界的各相关单位:根据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期间,由大陆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同台湾隧道协会共同协商,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暂定于201 0年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将围绕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科研、设计、施工、环保、节能、设备、防排水、风险、新材料等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进行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