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概述及其研究回顾(1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7.2 机械有级自动变速研究状况 机械自动变速器可分为液力自动变速器(AT)~I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动力换档的AT与变矩器一起构成液力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用于牵引和运输车辆,机械换档的(ATM)主要用于机械传动的运输车辆。在液压传动的工程车辆上,AT和AMT均可应用.前者用于单马达驱动系统,后者则用于单马达与多马达的驱动系统。  相似文献   

2.
AMT是在原固定轴式有级变速器的基础上增加自动变速操纵系统构成的。在ECU的控制下,模拟驾驶员的操纵动作。通过控制离合器、换档和油门执行机构,自动完成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选档、换档操作以及发动机油门的调节,以实现起步和换档过程的自动操纵。AMT既具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原手动换档变速器(MT)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和维护成本低的特点。但由于AMT是切断动力换档,必须将离合器与发动机进行协调控制,因而其控制难度大于AT和CVT。  相似文献   

3.
<正>自动变速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当今车辆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自动变速器类型很多,目前主要有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 T(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机械变速器AMT(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机械式无级变速器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也称为DSG(Direct Shift Gear)。  相似文献   

4.
司康 《汽车与配件》2009,(43):60-63
汽车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是在干式离合器和齿轮变速器基础上加装微机控制的自动变速系统。它能根据车速、油门、驾驶员命令等参数,确定最佳档位,控制原来由驾驶员人工完成的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换档手柄的摘档与挂档以及发动机的油门开度的同步调节等操作过程,最终实现换档过程的操纵自动化。AMT保持了原有机械变速器的基本结构,与常用的AT(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比较,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成本低、易于制造、工作可靠及操纵方便等优点,尤其是其省油的特点适合于我国大、中型客车和中重型载货车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载货汽车使用条件恶劣,变速器负载大、档位多,选换档操纵复杂,从国际载货汽车自动变速技术发展趋势和目前我国载货汽车装用的都是手动机械式变速器,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与研发能力的现实出发,要提高载货汽车操纵的轻便程度和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AMT)技术是最好的途径。AMT系统中执行机构的研究与开发是其重点内容之一。换档执行机构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铃木公司独创的电子控制无级自动变速系统SECVT(Suzuki Electrically-controlled ContinuouslyVariable Transmission)于10年前问世,并首次安装到铃木Burgman 650运动型踏板车上后(图1),近乎完美地解决了  相似文献   

7.
AMT(Automated dMechanical Transmission,即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执行机构广泛采用液压系统,包括蓄能器、电磁阀、管路、选换挡液压缸和离合器操纵液压缸。为了缩短换挡时间,提高换挡品质,对液压系统的流量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载质量大的车辆,对流量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液压系统的流量,同时照顾系统的小型轻量化,运用功率键合图方法,首次对AMT液压系统建立了完善的高阶时变非线性状态方程,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实车应用后,明显提高了换挡速度,从而大大缩短了液压系统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8.
(上接2009年第5期) 3.4液压操纵系统 液压操纵系统主要由安装在方向把上的变速模式按钮、手动变速按钮和变速手柄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变速箱正在走向自动变速,AMT作为一种省油的自动变速技术正在走向成熟,本文透过AMT公交样车载客运营基本数据,分析了AMT技术在整车经济性、可靠性、营运效率等方面的价值和优势,从而使得人们对AMT的价值判断更加全面、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Hondamatic的英文全名是Hondaelectronically—controlled,mechanicalautomatic transmission with infinitely variable reductionratio,译意为本田电控液压自动变速系统。该系统非常适用于越野赛车、全地形车等在特殊赛场或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行驶。这种由电子控制的液压自动变速系统,让传统的变速操纵成为过去,将骑乘者从繁琐的换挡操纵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骑乘或比赛。本文简略介绍其系统特点、发展历程、组成及作用、工作原理和工作控制过程等,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品质,通过对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分析,采用电磁阀控制换挡离合器接合分离的方法,基于Simulink建立了换挡电磁阀控制系统模型,包括电磁阀工作逻辑控制和开闭合曲线控制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换挡过程中电磁阀控制规律的变化对换挡冲击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开发方向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设计了基于dSPACE的自动变速器快速控制原型试验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换挡电磁阀控制系统能够减小换挡冲击度,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2.
自动变速器主要由变矩器、行星变速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控系统四个部分组成、结合丰田豪华型轿车使用的A43DE型自动变速器和蓝鸟车装用的RLF02A型自动变速器,对自动变速器中的变矩器和行星变速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车自动变速器阀体的自动化加工质量检测,本文中提出了一套基于工业内窥镜拍摄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融合机械、电控、视觉、软件等多个模块,以实现自动化视觉检测;并进行系统关键部分的原型研发及拍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完成阀孔内壁面的完整图像拍摄和缺陷特征提取,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且数据整理方便,有助于提升工厂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志忠 《汽车技术》2005,(11):39-45
介绍了一种汽车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的系统分析诊断方法。包括基本检查、手动档试验、电控系统检测、失速试验、动力传动分析、液压控制系统分析和电控系统检测等。结合一辆装备4T60-E电控自动变速器的GM LUMINA车辆,冷车时前进档、R档均不能起步,以及一辆装备A650E电控5速自动变速器的LEXUSLS400车辆,D、4、3、2挡不能起步等故障实例,论述了系统分析诊断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志忠  陈建国 《汽车电器》2006,(4):29-34,38
针对汽车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结构,分析速比电磁阀、锁止电磁阀、调压电磁阀、蓄压器调节电磁阀、强制离合器电磁阀的控制原理;介绍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一般诊断方法,电控系统检测(包括故障码检查、手动档试验和控制功能的检测),手动档试验(包括手动操纵试验和手动电磁阀试验),控制功能的检测(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系统传动效率的前提下,建立回流式无级变速系统倒挡传动的数学模型和制动器自动接合的控制策略,并通过系统仿真和试验对所制定的控制策略加以验证,为新型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麻友良 《汽车技术》2001,(12):35-39
阐述了富康轿车AL4型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分析了AL4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现象的可能故障原因,介绍了AL4型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当该自动变速器出现故障时,自动变速器计算机系统可使车辆进入后备方式运行,并可通过专用故障检测仪从计算机自诊断系统中取得故障信息。  相似文献   

18.
由于自动变速器故障自诊断系统不易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和具体位置,文章借助汽车OBD自诊断协议,组建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数据采集系统。以某轿车01M型自动变速器不能升挡故障为例,采用V.A.S5052故障诊断仪对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典型故障诊断模型,并对自动变速器典型故障进行实际数据测试,准确识别出自动变速器不能升挡的典型故障原因是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线路故障和车速传感器断路故障。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高的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19.
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联合操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焕松  葛安林 《汽车工程》1993,15(4):226-233
为实现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的统一控制,本文展开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为该系统建立了一种最佳变速特性曲线;其次,为其加速踏板设计了一种稳定实用的踏板工作曲线;最后,通过动力分析,确定了在换档过程中,系统各总成应采取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液压控制系统是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路和阀的设计选择对变速器的动力传递和换挡实现有很大影响。分析了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并结合一种新型结构变速器,设计其液压控制系统来满足其换挡和动力传递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