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宇  解宝新 《水运工程》2015,(10):173-17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泡沫轻质土对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案,并根据地下水腐蚀强度进行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验算。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超挖换填软弱地基,不增加附加应力,工后沉降为0,考虑地下水腐蚀影响时,通过素填土层厚度控制超挖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工后沉降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为表层素填土下卧软弱淤泥层场地地基处理的方法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土体内部微孔分布特征对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强度发挥的影响,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对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内部微孔分布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河道淤泥气泡混合土内部优势微孔孔组为等效孔径0.06~0.08 mm与0.20~0.40 mm两个孔组,混合土强度发挥与优势孔组在土中的分布特征具有密切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气泡混合轻质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得到广泛推广,但各项目施工工艺及细节把控还不够完善。基于此,以高恩至恩平高速公路某路段气泡轻质土施工为工程实例,阐述了其材料特性与设计原则,具体分析了其施工过程中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要点,为气泡轻质土技术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施工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近吹填超软土经真空预压浅层加固后,普遍会在排水板周围形成土体强度相对较高的小范围区域,该区域范 围内的土体较密实,抗剪强度较高,而沉降较小,即所谓的“土桩”,“土桩”范围外的土体固结效果较差,造成大面积 吹填淤泥现场加固不均匀现象。针对以上现象,首先进行了吹填土无砂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并研究土体在加固过程中 颗粒组成、沉降、孔压水头高度和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其次采用颗粒流数值软件PFC2D从微观角度进行模拟,探究土颗粒的 移动情况。室内模型试验结果:真空预压加固后,土体产生不均匀沉降,排水板处产生半径为20~25 cm明显的隆起,排水 板附近土体细颗粒含量和密实度明显升高,渗透系数下降,形成一个相对密实和弱透水性的“土桩”现象。数值模拟分析 表明:土颗粒在土体表面负压影响下向下移动是土体固结下沉的原因,排水板附近的土颗粒在排水板负压影响下向排水板 方向移动,是形成“土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软弱土地基段桥头跳车等质量通病一直困扰着工程界。文中从减轻路堤重量着手,介绍国内外最新轻质填土材料——气泡混合轻质土新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并提出了气泡混合轻质土施工质量的检验方法,为滨海地区软基处理方法提供了一项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古雷填海造地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为背景,对振动沉管砂桩处理软基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反应土体竖向加固与沉降状态;深层水平位移体现土体固结程度;孔隙水压与地表沉降紧密相关,反应土体加固强度。  相似文献   

7.
浅表层快速加固技术是基于真空预压原理针对新吹填淤泥等超软弱土快速加固的一种新技术。依托惠州港荃湾港区软基处理工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不同排水板间距对浅表层快速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加固过程中膜下真空度、地表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对惠州荃湾吹填淤泥加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强度及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云冬  张乾  程瑾  常金钊 《水运工程》2015,(12):148-152
结合目前对真空预压的理论认识和工程实践,对某工程真空预压地基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沉降、物性参数、强度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孔隙负压消散量受土体扰动及沉降导致的排水板弯折和淤堵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其不简单地随深度增大而减小;计算吹填土的沉降量时,经验系数可取大些,下部原位土体的沉降经验系数可适当取小些;加固后的土体物性参数及强度参数明显变好,且在排水板底深度以下仍有强度增长。结合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真空预压的有效深度和加固效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土体的有效加固深度受真空负压和土体排水阻力的综合影响;在排水板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加固效果明显,而该深度以下的加固效果则随深度增大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无。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真空预压法表层容易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下部土体加固效果较差等问题,依托具体工程项目,进行相关现场试验研究。采用增压式真空预压法,并与常规真空预压法试验对比,进一步分析该工艺的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增压式真空预压法不仅满足常规真空预压法的加固要求,而且土体含水率更低、孔压消散快、沉降量大、地基承载力高、土体强度增长快,在提高土体加固效果的同时可以缩短工期,是一种有效加固新近吹填土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于介于软粘土和砂性土之间的砂混粘性土或粘性土混砂地基,因土体颗粒细、渗透性差,孔压消散慢,土体是否可以直接承受强夯施工,保证置换体形成足够强度是方案成败且达到较高加固标准的关键。设计通过进行试验区现场试验,得出打设塑料排水板+降水强夯置换处理工艺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加固效果,达到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现浇泡沫轻质土在桥台台后处理及控制后期沉降的工程施工实例,讲述本工程采用的泡沫轻质土的技术指标、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及防范措施等,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廖世强  陈汨梨 《水道港口》2020,41(3):324-328
在粘土、粉土等软土地基上建造重力式码头,必须进行可靠的地基加固处理,费用一般较高,故相应的工程实例比较少。文章以西非某泻湖内港口扩建项目为例,提出采取深水开挖深槽换填中粗砂并振冲加固地基可满足建造大型沉箱重力式码头需求。实践中总结出深水开挖超深换填砂基槽及其防淤控淤技术,深水回填砂技术及前后砂样变化特性、深水振冲砂技术及效果特征、最佳振冲参数、码头沉降特性等。  相似文献   

13.
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采用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湿排粉煤灰软革的试验结过和效果,试验中对面层沉降,分层沉降,土体侧向位移,静力触探,标贯试验,十字板剪切强度,土压力,孔隙压力和原状上对比试验都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南沙地区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军  臧少慧 《水运工程》2005,(9):101-105
全面分析南沙某真空预压区的监测成果,从土体的变形、孔隙水压的消散、水位的变化加固前后土层土工参数的变化、十字板试验等各方面评价了真空预压加固超软地基的效果,监测结果说明真空预压加固后,土体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工后沉降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5.
崔伯华 《水运工程》2006,(8):103-107
温州港七里港区后方堆场软基采用真空加水载联合加固处理。选用水载可解决地区缺少土源问题,水载可使膜面荷载均匀、土体均匀固结,对减小建筑物地基工后差异沉降有利;工程加固区各项测试成果表明:通过3个月左右的加固处理,地基平均固结度达到87.4%,说明地基主固结已经完成;在整个加固处理深度范围内,土质指标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地基抗剪强度增长50%左右,加固效果显著。类似工程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孟加拉国某港口工程海陆交互相复杂互层地基加固中遇到的地层特性复杂、加固效果难以预测以及软黏土和粉细砂互层土场地地震液化的问题,结合场地地质条件、使用功能、工程特点等,对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在该场地条件下的加固效果展开研究。依托项目试验区块,通过对加固前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对比分析和沉降-时程曲线、孔隙水压力-时程消散曲线等的研究,得到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加固的过程特性以及对原状土和吹填土的加固效果。研究表明,插板预压联合降水强夯法对于复杂互层土上吹填砂场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加固效果可满足设计承载力和工后沉降控制要求,该法对于减轻砂土层的液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研究成果对于南亚地区复杂互层土吹填场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普通真空预压法的真空度传递不足、孔隙水压力消散过慢、工期较长和深层土体加固效果欠佳等缺点,提出了分层插板真空预压法。采用无孔密封管通过密封接头直接与下层排水板连接而插入深层土体,与普通真空预压法模型桶试验的累积沉降量、真空度、孔隙水压力、抗剪强度、含水率和出水量等指标比较表明,上层土体的各项参数大致相等,但其下层土体的各项指标具有明显优势。分层插板真空预压法能够较好地将真空度传递到深层土体,加快孔隙水压力消散,缩短工期,并取得良好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8.
石灰浆体、水泥浆体搅拌地基加固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技术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点,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文中通过模型试验得到:水泥、石灰混合浆体搅拌地基加固是可行,其强度与纯水泥土强度基本一样,水泥掺入量对土体强度的提高要大于石灰掺入量的影响。在考虑水泥掺入量增大对土体强度的有利影响,也应考虑土体内含水量加大对土体强度的负作用。水泥掺入量和石灰掺入量应控制在适当的比例内,以降低造价。  相似文献   

19.
以滨海新区的超软土地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纯电渗法和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加固超软土地基的室内试验,对比两种加固方法中土体孔隙水压力、土体沉降以及土体强度的变化,分析两种加固方法的适用性与经济性,为现场施工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对土体加固效果较电渗法更均匀,土体固结更完全,总耗电量是电渗法的2倍,而土体强度的提高值却是纯电渗法的7倍。  相似文献   

20.
从土体的微观结构出发,运用分形几何的理论,对土体分形结构状态进行研究。并用此方法对4种分别掺有外掺剂NCS—IV3.6%、白灰3.9%、水泥1.8% 白灰3.6%、粉煤灰8.5%的4组加固土体进行微观分析,进而找出分形维数与4种加固土龄期和强度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揭示土体的强度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