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船舶磁力系泊装置利用磁力代替缆绳进行系泊,改变了几千年来手工带缆的方式和观念,使船舶能自动靠离码头(或其他船舶),是船舶全程实现自动化的一个步骤。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船舶磁力系泊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船舶磁力系泊装置,利用磁力代替缆绳进行系泊,改变了几千年来手工带缆的方式和观念,使船舶能自动靠离码头(或其他船舶),是船舶全程实现无人化或自动化的一个步骤,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尖用范围。船舶磁力系泊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实现船舶自动靠离码头的磁力系泊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磁力系泊装置是利用磁力代替缆绳进行系泊,它改变了几千年来手工带缆的方式和观念,使船舶能自动靠离码头(或其他船舶),是船舶全程实现无人化或自动化的一个关键步骤。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说明该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可靠性高和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4.
多船编队自动协同过闸是一种能深入挖掘船闸通航潜能、保障航行安全的航运新模式。为评估和验证船舶编队过闸航行控制效果,研发了一种船舶编队过闸航行三维实时仿真系统。首先,设计了船舶编队过闸航行三维仿真系统分布式架构,结合船闸水域卫星图并利用映射技术构建了船闸水域场景地形,制作了基于Unity的船闸水域三维仿真静态和动态场景。其次,采用动态和静态模型相结合方式构建了船闸运行系统,并根据船舶自身尺度和船闸宽度等条件实时计算船舶编队状态,实现了船舶纵向、横向编队全过程三维实时动态仿真。最后,以船舶自适应巡航编队航行和多船双向编队过闸航行为验证实例,对船舶编队过闸航行三维实时仿真系统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实时动态模拟船舶编队过闸全过程,并准确计算船舶编队过闸航行状态,可为未来实现船闸水域船舶编队航行提供重要的基础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5.
船舶基础物理数据(长、宽、型深等)均记录在船闸调度系统数据库中,船舶过闸需要利用这些数据实现综合管理调度。为了确保各闸次的调度安全,需要针对船闸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动的船舶进闸前基础数据复核机制。本文结合高港船闸实际船情、水情,设计了高效、准确的船舶进闸复核系统,利用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运动物体识别技术,实现了船舶识别抓拍、长宽复核等智能化监测功能,有效监管各类违章行为,提升了船舶进闸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2,34(3):12-14
针对三峡船闸运行以来,过闸货运量快速增长,过闸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的问题,建立三峡船闸通过量与过闸船舶吃水控制标准关系数学模型,并以2010年过闸船舶数据为基础,测算不同吃水控制标准条件下的船闸通过量,提出利用三峡河段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合理挖掘船舶吃水深度潜力,充分发挥过闸船舶的装载能力,进而有效提高三峡船闸通过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内河船舶过闸停泊、登记缴费、等待调度、核对闸次闸号、进入叫号待闸区、进闸以及出闸等环节,流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本文提出一种过闸时间的分时段优化的船舶过闸调度方法,对船舶过闸的流程分段进行优化,并以京杭运河某船闸为实例建立了基于ARENA船舶过闸仿真模型,该船闸单线船闸的仿真结果表明,分时段优化累积时间优势明显,可与船舶实际运行时间相匹配,有效缩短过闸时间。  相似文献   

8.
VTS可依据有关规定适时对过闸船舶的计划进行调整。利用现有的监控设备,随时掌握进出船闸的船舶动态和船闸两侧船舶候闸的数量。高效、有序地组织船舶安全顺利的过闸。  相似文献   

9.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4,(2):22-24,38
针对三峡船闸过闸需求增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需求的问题,在相关管理规范基础上结合模型研究,分析三峡船闸门槛水深、船舶航行下沉量及安全富余水深要求,以三峡船闸门槛水深5.125 m、5.5 m和6 m为参考,分别确定该水深期间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为对外发布吃水控制标准提供依据,对过闸船舶配载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柯姜岑  甘露  程超 《水运工程》2013,(1):124-129
三峡水利枢纽船闸设计通行能力与船闸实际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尴尬现实,将三峡船闸入口船舶流特征与道路交通中三线轨道交通模型结合起来,运用船舶过闸调度原理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构建了水利枢纽区域过闸组织模型,并对双向船闸和升船机组成的过闸系统进行模拟。研究结论反映了船舶达到规律对船舶流聚集和疏散的影响。最后对仿真结果给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传统船闸通过能力的计算基于简单手工排挡得到的主观结果,不能反映船舶随机到闸的动态过程,也未体现出船闸的服务水平。为了全面反映并合理评估船舶随机到闸和船闸运行调度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开展船闸通过能力仿真研究。根据航道内船型的比例自动生成船舶随机到达过程,采用最优配比排挡策略和顺序服务排挡策略进行调度,运用两个经典的运筹学模型(二维装箱问题和背包问题)进行过闸船舶的组合和一次过闸总吨位的计算。以此理论为支撑开发了船闸通过能力仿真计算软件,可较好地弥补现有计算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现场试验对过闸船舶的撞击力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闸船舶撞击力峰值与撞击速度成正比;根据JTJ 307-2001<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公式得到的船舶撞击力,远小于船舶对闸墙碰撞过程产生的动力峰值,以此设计的墙身混凝土强度往往不能满足碰撞抗裂要求.  相似文献   

13.
穆森  吕小龙 《水运工程》2021,(3):145-150
船闸通过能力是平陆运河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货运量和过闸船型预测结果,分析影响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船舶进闸的排队仿真模型,得出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一次过闸船舶数及闸室利用率3个关键参数,据此分析并比较合理尺度下大、小船闸分工运行和双线船闸随机运行两种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并在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下,对小闸通过能力与船舶载货量进行闭合调整。结果表明,平陆运河须同时建设双线船闸,当1000吨级船舶艘次比较大时,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更大,且远期部分1000吨级船舶须从大闸通过才能使小闸通过能力满足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4.
杨港  邓健  刘少勇  曾笑涵 《水运工程》2022,(12):196-203
为了提高内河船闸调度水平、缓解船闸堵航情况,以我国内河水运梯级开发中最为广泛的单级单线船闸为研究对象,运用Arena仿真平台构建了船闸通航仿真模型,以汉江兴隆船闸为例,对单级单线船闸船舶过闸问题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为了评价相关要素对船舶待闸时间的影响,开展了大量单因素和多因素影响下船舶过闸敏感性试验。采用数据拟合方法研究了单因素作用下船舶待闸时间变化规律和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双因素作用下的船舶待闸时间预测模型。检验表明船舶待闸时间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结合过闸预约制和预测模型提出了船闸优化调度策略,可为管理部门开展船闸科学调度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三峡船闸通航在即.三峡枢纽五级船闸是世界上水头最高、规模最大、运行工况最复杂的现代化多级船闸.然而,系统构成愈复杂,船舶过闸安全不确定因素愈多,过闸安全愈显得重要.本文根据葛洲坝船闸船舶过闸安全的经验教训,对三峡船闸过闸安全问题提出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船闸装载系数是计算通航建筑物通过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取过闸船舶装载率,但是在过闸船舶日益大型化的背景下,船舶过闸受水深等条件约束,用船舶装载率代替船闸装载系数可能出现较大误差。通过运用船舶排水量计算原理,提出了船闸装载系数的修正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计算验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天津港的不断发展,船舶吨位及船舶艘次也在随之增长,通过新港船闸的船只逐年增多。2002年总数为11868艘次;2003年总数为13706艘次,可以说以前是船闸等船,现在是船在等闸。因此提高船舶的通航效率,使船舶尽快通过船闸至关重要。以往自引船进闸为安全而过早减速,缓慢进闸与船闸的高效利用形成了矛盾。现根据本人的多年实践经验,就提高船舶过闸速度谈点体会,供自引船舶驾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勃  万韬  杨珏 《水运工程》2020,(2):48-51
针对日益增长的船舶过坝需求与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对葛洲坝船闸船舶出闸方式进行优化研究,提出"全同步出闸"和"半同步出闸"的船舶出闸方式。分析葛洲坝船闸船舶出闸现状、通航建筑设施布局和航道条件,得出船舶在葛洲坝船闸开展"同步出闸"的基本运行组织方案。建立"全同步出闸""半同步出闸"和"逐一出闸"3种船舶出闸方式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结论:选取合适的方案开展同步出闸可以缩短葛洲坝船闸船舶的出闸时间。结论为后期葛洲坝船闸开展同步出闸实船试航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水工结构设计工作中,计算船闸通过能力的关键在于确定一次过闸平均吨位和一次过闸平均时间,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设计结果。本文以江西某航电枢纽工程实践作为案例,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通过构建船舶过闸排挡模型,设计船闸设计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长洲水利枢纽共有4线船闸,2021年下行量达1.19亿t,船闸运行接近饱和。为研究新建船闸建设方案,需结合过闸运量预测,分析既有船闸和新建船闸的通过能力。根据过闸船舶统计数据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2030年过闸船舶的组成、各吨级船舶的平均载重吨和装载系数。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模拟船舶随机到闸和排档过程,考虑多线船闸不同的调度规则,构建了船闸群的系统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按船舶随机到达顺序依次过闸的规则,船闸总体通过能力相对较优;五线船闸选新闸址建设,且闸室平面尺度宜为340 m×34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