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赣江干、支流14个主要控制站1957~2015年的实测径流,对赣江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等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有明显汛期、非汛期之分;径流年际变化呈现支流大、干流小的规律,丰水年群和枯水年群交替出现;径流不均匀系数总体呈减小趋势,径流年内分配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2.
采用长江大通水文站19502011年逐日平均流量资料,运用Pettitt突变点检验法对年、枯季、汛后平均流量序列进行突变点分析。用突变点对时段平均流量序列进行分段,采用M-K趋势性检验法分析各段及整体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初,长江上游区域呈现降温、降水减少是造成年平均径流量缓慢下降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是导致19882011年逐日平均流量资料,运用Pettitt突变点检验法对年、枯季、汛后平均流量序列进行突变点分析。用突变点对时段平均流量序列进行分段,采用M-K趋势性检验法分析各段及整体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初,长江上游区域呈现降温、降水减少是造成年平均径流量缓慢下降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是导致19882011年的枯季平均径流量相对19502011年的枯季平均径流量相对19501987年有明显的抬升、发生均值突变的原因之一;上游水库群在枯季对长江下游的径流补给加剧了枯季入海径流量上升趋势。汛后平均径流量在1990年和2003年都出现了突变点:19501987年有明显的抬升、发生均值突变的原因之一;上游水库群在枯季对长江下游的径流补给加剧了枯季入海径流量上升趋势。汛后平均径流量在1990年和2003年都出现了突变点:19501990年间,显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19901990年间,显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19902003年间虽然为上升趋势,但平均径流量明显低于前40 a;20032003年间虽然为上升趋势,但平均径流量明显低于前40 a;20032011年期间转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平均径流量也低于以往。从三峡工程蓄水运行时间来分析,2003年之后的汛后径流趋势转变可能与三峡工程运行有直接关系,但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省沂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地区1951~2012年雨量资料分析降雨量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发现该地区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趋势可能加剧,对该地区防汛抗旱是一个极大挑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地区汛期、非汛期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利用Morlet小波变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汛期、非汛期降雨量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的循环交替规律。总体来说是小时间尺度上周期震荡剧烈,表现的没有明显规律,随着尺度的增大,周期震荡趋于平缓并逐渐变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北盘江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北盘江流域大渡口水文站、土城水文站及所属12个雨量站历时水文资料,利用水文统计,分析了北盘江流域径流、泥沙、降水、蒸发水文特征的变化分布。得出北盘江流域内水文平均变化周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北盘江流域水资源,解决环境及水资源短缺,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尼雅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对尼雅水文站63年径流资料做了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并对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尼雅水文站年径流系列的代表性较好;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8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9.6%左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总体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陈娟 《珠江水运》2020,(1):42-43
以上海市闵行区1963~2018年降水资料为基础,应用线性趋势回归法、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对56年降水序列进行了特征分析,结论为:闵行区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增长率约为68.3mm/10a;1963-1972年降水呈现下降趋势,1989-2018年降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突变年份分别为1976、1977、1980、1981年;年降水差变系数为0.22,年变化较均匀,其中10月雨量年际变化最大,差变系数为0.97,年际分配最不均匀;morlet小波变化得出闵行区年降水变化存在45年的第一主周期和27年的第二主周期。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降雨径流预报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妮  金生 《中国水运》2006,6(12):119-122
讨论了神经网络在降雨径流模拟中的运用现状,并利用改进的BP网络模型,实现了对复杂流域降雨径流的预报。在构建网络模型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基于各雨量站对径流模拟的影响不同的特点,采用两轴法计算流域平均日雨量;并把汛期和枯水期分开来建模,使降雨径流模型的预报更为准确。使用这种新方法建立了松花江干流流域的降雨径流预报模型,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采用新方法预报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计算流域的降雨径流规律。  相似文献   

8.
根据连云港近岸海域夏冬季多站同步连续实测潮流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潮周期余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余流大小由北向南呈逐渐增大趋势,余流方向在海州湾海域主要为西南向,港口南部海域余流的方向受地形和径流影响,规律性较差。余流垂向大小变化表现为4种形式,方向变化表现为2种形式。夏季上层余流大小、方向与近底层存在明显的差别,冬季余流在垂向上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化规律及径流变化的气候响应受到了广泛关注。流域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发展,流域的水文气象要素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巴拉那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于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特征及径流变化的气候相应机制,希望能给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榆树沟流域高山区的冰川占新疆哈密地区面积大于4km2的50%,该流域水量的持续增多不正常,研究分析该流域气候对年径流的影响对于新疆哈密市的政治、经济影响很大,本文主要根据山区巴里坤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和流域唯一水文站的水文资料分析河道径流变化情况,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析打邦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打邦河流域降雨、径流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本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雨的分布及变化。  相似文献   

12.
大清河是辽东半岛渤海东岸的一条中型河流,全长100.7km,流域面积1,482km2,是营口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大清河流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新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大提高,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清河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从而改变了洪水演变的动力条件和水沙变化规律。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更加明显。同时径流变化规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80年代以后的经常性断流河干,且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1994年~2004年期间,每年断流平均时间长达163天之多。因此研究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变化规律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开发及大清河的生态保护及防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准确分析掌握汛期通航流量规律是科学应对防汛通航工作的前提,本文基于船舶过坝安全及水利枢纽通航运行组织技术要求,在对三峡河段汛期通航流量突变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汛期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时段通航流量突变规律特征,以期对三峡河段汛期过坝船舶的交通组织优化、通航安全保障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依据赣江干、支流14个主要控制站1957~2015年的实测径流,对赣江流域径流的地区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流域径流地区分布不均,边缘山地径流大于中、北部的盆地和河谷平原地区。流域存在梅江和乌江、遂川江和蜀水及袁河和锦江3个径流高值区,章水和桃江,及沿着干流河谷两侧,至下游三角洲滨湖地带是流域的径流低值区。  相似文献   

15.
依据二郎河小流域宿松水文站1958~2008年逐年平均降雨、蒸发、水位、流量水文要素序列,选择累计距平、滑动平均曲线、Mann-Kendall突变检验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域内近50年的降雨、蒸发、水位、流量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选择降雨-蒸发、水位-流量、降雨-流量两两要素组合,采用SPSS软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过去近50年间,降雨量和径流量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蒸发量和水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降雨量和蒸发量呈较弱负相关,水位和径流量无显著相关性;降雨量与径流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极值水位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周期图法和最大熵谱法两种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下游感潮河段芜湖、南京、江阴3个水文站1964-1987年共24 a的年最高水位及年最低水位的周期特征.发现芜湖、南京、江阴的年最高水位都具有3.14 a的周期,芜湖、南京还提取了7.33,2.2 a的周期,江阴还有5.5 a的周期.芜湖、南京、江阴的年最低水位序列都提取有2.44~3.14 a的周期,芜湖、南京、江阴还分别有2.2,5.5,11 a的周期.提取出的这些周期既反映了长江径流的周期特性,也体现了海洋潮汐的周期特性,从而为研究长江下游感潮河段的年际变化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河口洪季盐水入侵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河口在2003年7月大潮期间测得的潮流、泥沙和盐度现场观测资料,对伶仃洋河口洪季的盐度分布及盐淡水混合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盐度受径流和潮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潮周期变化;位于西槽航道内盐度值从上游向下游线性增加,盐度梯度变化接近,在垂向上,底层盐度大于中、表层盐度值,垂线平均盐度与0.6H处盐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江中游河段航道水位变化时空特征,本文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ARIMA模型的短时水位预测模型。结合监利、汉口、安庆水位观测站的逐日平均历史数据(2011-2015年),率定了预测模型的相关参数;检验了水位预测模型对2016年逐日平均水位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总体上预测结果与观测值吻合较好,但汛期频繁剧烈的水位波动对精度产生影响;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结果可为长江航道相关部门的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立武  沈保根 《水运工程》2018,(12):166-171
以淮河干流鲁台子站1951—2015年的水沙原型资料为基础,基于SPSS、Matlab等工具,采用累积距平、M-K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刘台子河段来水来沙特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径流量未发生系统增加或减少的前提下,输沙量和含沙量均呈明显降低趋势,至2000年以后含沙量基本稳定在0. 1 kg/m~3;来沙变化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输沙量突变开始年份在1984年左右,含沙量突变和开始年份发生在1980—1986年;输沙量与含沙量在未来一段时间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该河段河床整体以冲刷下切为主。  相似文献   

20.
掌握极值潮位的变化规律对潮水应用和防灾减灾意义重大。以湄池站1952-2018年长系列极值潮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年内分布特征,利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方法探讨了极值潮位的变化趋势和变异情况。结果发现:年最高潮位呈显著上升趋势,在1968年发生突变;年最低潮位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在1987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