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底泥生态清淤是削减内源污染物、治理黑臭水体、提升水质的重要措施,但传统清淤刀具会造成底泥污染源的扩散和二次污染,影响清淤效果。天航局研发出一款新型的螺旋式机具,通过分析该机具的工作原理及生产能力、横移速度、泥浆吸入浓度等疏浚参数,使用CFD仿真技术对不同工况下机具的水动力特点进行研究,发现采用螺旋切削和输送能够获得较高浓度的泥浆,较小的螺距参数有助于吸入更多泥浆,并能减少底泥扰动,从而证实该机具具有良好的疏浚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航道进行整治与疏浚能够有效提升航道的运行效果,为区域航运优化提供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优化航道疏浚施工的作用,然后就航道疏浚施工技术的难点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泥浆处理措施的选择和清淤设备的必选情况,探讨了其质控要点,最后对其施工中的管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港口航道建设和维护产生的大量疏浚泥浆进行减量化处理,通过添加聚丙烯酰胺(APAM)和聚合氯化铝(PAC)的方法,进行疏浚泥浆泥水快速分离的复合絮凝试验研究,探究了复合絮凝对泥浆的沉积时间、底泥含水率和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APAM和PAC复合絮凝泥浆的泥水分离效果优于单一APAM或PAC,其中APAM对泥浆沉积时间起控制作用,PAC对上液清澈度起控制作用;2)APAM和PAC复合絮凝能够有效降低底泥含水率,但随着APAM和PAC添加量的增大,底泥含水率呈上升趋势,较小的APAM和PAC添加量更有利于底泥含水率的降低;3)APAM与PAC复合絮凝泥浆能够提高底泥的渗透系数,并存在APAM的最佳添加量;4)在减小泥浆沉积时间、降低底泥含水率和提高底泥渗透系数方面,APAM优于PAC。当粉土与黏土比为2.4时,复合絮凝剂的适宜添量为1 600 g/t的PAC与240 g/t的APAM,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综合提高中小河道治理能力,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指出在河道治理中,常见的技术有水下清淤、排干清淤、环保清淤,同时在分析常用技术的基础上,对处理淤泥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清淤船+移动式脱水固化站组合应用于城市内河环保疏浚,可以迅速缓解河道底泥泛臭、淤堵问题,淤泥减量化效果明显。城市河道水深浅,水量少等不具备一般挖泥船疏浚作业的水深条件,多功能清淤船具有多功能性和良好的机动性,有良好清淤效果[1]。移动式脱水固化具备即插即用的特点,低能耗、环保地实现对城市生活污泥的处理。本文通过介绍多功能清淤船+移动式脱水固化站组合施工的原理、优势以及应用效果,为城市河道的定期或应急快速清淤及减量化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力吹填过程细颗粒材料积聚产生淤积难以满足地基处理要求的情况,以科威特某疏浚吹填项目为例对淤积范围及厚度判断进行研究,提出利用疏浚设备在吹填过程中进行同步清淤的方法,着重介绍绞吸船清淤施工工艺。疏浚设备清淤具有高效、及时的优势,能够适应疏浚吹填工程持续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海洋钻井泥浆处理系统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亭  李福建  曾湛 《船舶》2014,(5):89-95
对海洋钻井泥浆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基于业主个性化要求,对适应不同船型的泥浆处理系统的布置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特别探讨了振动筛总成、入筛泥浆分配、出筛泥浆分配及出筛岩屑排放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国内海洋钻井泥浆处理系统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韦敬民 《珠江水运》2023,(11):62-64
为降低河道内污染,清淤是河道治理的一种重要措施,以东引运河流域河道为例,对其河道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展开探讨,全面分析生态清淤以及淤泥处理效果。对该河道淤泥采样,分析淤泥的物理性质、有机污染情况、重金属污染情况;将分析结果和环境情况、污染和污泌程度相结合,主要使用机械脱水固结一体化措施,实现生态清淤和淤泥处理;并且在进行固结处理过程中,为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固结处理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实现,分别为淤泥的钝化处理、固化处理、工业化利用处理,为东引运河流域河道治理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岳文飞 《水运工程》2023,(S2):81-85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入库航道处淤积越来越严重,为提高灌溉供水能力、满足水质需要、增强纳洪防洪能力,需及时对入库航道进行清淤。由于入库航道清淤疏浚土不像河、海区域那样进行水运抛卸,需要转运上岸处理,因此疏浚土处理工艺繁杂、成本较大,且普遍存在堆存区有限、环境污染而无法满足工程清淤要求情况,影响航道清淤的正常推进。本文针对入库航道清淤疏浚土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结合疏浚土资源利用技术、优化清淤工艺达到正常推进清淤施工的目的,该工艺既可推进入库航道清淤的正常实施,又可满足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因此,在入库航道清淤工程中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湖泊清淤、航道整治、港口建设和吹填造地等工程项目中,绞吸挖泥船远距离输送泥浆存在管道阻力大、磨损严重、能耗增加等问题,限制了疏浚船舶生产率的发挥。结合工程实例对疏浚排泥管道注气输送技术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注气输送技术对疏浚船舶油耗及生产效率的影响,得出“注气输送技术在远距离疏浚中能降低船舶能耗,提升船舶生产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河道清淤治理可以有效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和灌溉能力,现代清淤治理工程施工还可以有效改善水质,解决污染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针对河流清淤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展开研究,介绍了常见淤泥处理技术,以清淤疏浚工程为例,具体分析河流清淤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孙云飞 《珠江水运》2023,(13):110-112
针对水利工程中河道淤积问题,本文对河道清淤治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河道淤积的原因和危害,然后从机械清淤、物理清淤、化学清淤、生物清淤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河道清淤的常用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适用情况和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工程的河道清淤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深中通道项目气候多变,海况复杂,周边水域存在多个采砂坑,回淤强度大及清淤质量要求高,针对以上困难及风险,对清淤施工船舶进行设备改造.本文对船舶改造的关键设备及相应参数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典型施工区进行多波束扫测获取单点清淤尺寸,进一步统计分析出清淤断面模型.采用列举法对定点盖章式清淤施工参数进行研究,确定了清淤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河湖环保清淤工程的实施,大量清淤底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社会关注问题。为解决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难题,以白洋淀生态清淤试点工程中的土工管袋脱水底泥为研究对象,在底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以河砂和蛭石作为改良剂,改善底泥的pH值、含盐量、有机质、质地、土壤入渗率5项主控指标。结果表明:河砂和蛭石均对底泥有改善作用,但蛭石对底泥质地改变不显著,同时考虑经济性、工程实操性等因素,选择河砂作为改良剂,添加比例为底泥质量(干质量)的25%~30%较为适宜,此时改良后绿化土的质地基本上处于壤土的范围内,最适宜于植物生长,且pH值、含盐量、有机质、入渗率等其余4项主控指标均能满足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的要求。同时,针对白洋淀生态清淤试点工程提出工程应用方案,为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环保疏浚底泥中会混杂有害的污染物,传统清淤绞刀产生的扰动效应会导致污染源扩散、清淤效果变差,因此国内环保清淤工程迫切需要适合施工要求的环保型清淤机具.采用理论研究与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出一款环保型清淤绞刀.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不同工况下机具的结构变形和应力情况,对机具进行轻量化优化.研究表明:1)新型环保清淤绞刀...  相似文献   

16.
田雪  赵建亭  程峰  曾庆松 《船舶》2021,32(1):63-73
泥浆系统是大洋钻探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常常面临系统设备众多,参数匹配困难、钻井作业效率低、安全性等问题,直接影响大洋钻探效果。该文在大洋钻探船泥浆需求论证基础上,对高压泥浆系统、泥浆配置系统、泥浆存储输送系统、泥浆处理系统、散料存储输送系统、高压固井系统等开展工艺流程分析,提出泥浆系统区域规划原则,合理规划泥浆泵舱、泥浆池舱和泥浆处理区域,形成适用于目标船型的泥浆系统区域布置方案;并基于泥浆工艺流程的功能要求,合理进行泥浆设备选型,形成系统配置方案,为船型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云雷 《珠江水运》2023,(10):39-41
对传统软土地基处理真空预压水气分离技术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施工工艺优化,以工程实体为依托,对泥浆搅拌墙施工工艺和水气分离抽真空控制技术要点进行优化,并确定泥浆搅拌墙、水气分离真空预压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加固中相关施工参数,同时对地基处理加固及土体压缩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泥浆搅拌墙最佳施工参数及水气分离抽真空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河道多数都具有严重污染的问题,各个地区水利建设部门也逐渐开始对中小河道污染治理技术实施深入研究,促使这些治理技术能够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在对我国中小河道治理中水下清淤及环保清淤等主要清淤技术应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得出其具体的适用范围,并且有效总结淤泥处理的具体技术,明确不同技术适用的范围,从而预测清淤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的河道清淤和淤泥处理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晓 《水上消防》2024,(5):193-195
中小河道治理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清淤技术包括人工清淤技术、机械清淤技术和水力冲淤技术。淤泥处理方法包括淤泥的自然干化方法、淤泥填埋法以及淤泥资源化利用方法。河道治理中存在清淤标准不一致、淤泥处理成本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不足等问题,需要多学科合作和全面考虑,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降低洪水风险,改善水质和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张小婧 《珠江水运》2023,(17):112-114
河湖清淤工程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如何对河湖清淤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湖清淤底泥的组成成分,分析探讨了近年河湖清淤底泥的利用场景及其利用关键技术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有关解决方案,旨在为河湖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