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而且是重要地貌景观、地质科普、历史文化等旅游观光资源。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态势分析,从而为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并结合崆峒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文采用岩溶顶板岩体抗弯与抗剪计算方法对合山电厂天窗岩溶漏斗区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溶漏斗区不会产生较大规模的岩溶塌陷和剪切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剑岭、锦山村陆续发生地面岩溶塌陷和变形。通过对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及岩溶地面塌陷分布特征的分析,讨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重庆煤矿区石灰岩发育岩溶及岩溶水,存在岩溶管道流、岩溶裂隙流、岩溶管道裂隙流三种不同流态,不同流态的岩溶水对矿井生产具有不同的影响。岩溶水的三种流态是一个岩溶发育周期的不同表现,反映重庆煤矿区不同标高的岩溶流态性质。根据相关观测资料,可以预测煤矿区在不同标高的岩溶发育和岩溶水性质,能够为矿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珠江水运》2005,(B10):45-45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以漓江风光和溶洞为代表的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从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河段,也称漓江精华游,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发育典型、丰富和集中地带,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令人有“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游”之感。  相似文献   

6.
江西武山铜矿区岩溶塌陷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山铜矿地区岩溶塌陷调查研究,本文主要从岩溶塌陷的发育特征、时空分布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该区岩溶塌陷成因进行了探索分析研究,,指出这些岩溶塌陷的发生具有突发性、重复性,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形成原因一方面取决于该区具备岩溶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以及降雨等一些诱发因素的存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防治岩溶塌陷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澄江动物群是世界化石遗产地,同时也是我国首批申报的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即澄江动物群拥有双重身份—世界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充分认识其双重身份对资源保护和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对其资源类型进行介绍,分析了其现状问题,由此为双重身份的开发提供四点启示:发挥双重身份优势;引入游学游;建立特色小镇;完善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存在的岩溶问题,结合地质勘查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库区岩性、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基础上,对裂隙性岩溶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资料分析表明,该坝肩的岩溶是风化卸荷与构造作用等内外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北方岩溶形成的典型模式之一。鉴于裂隙性岩溶的空间位置的重要性,结合现场压水试验资料,对坝肩岩体的渗透参数取值进行了探讨,并对岩溶渗漏问题和加固防渗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为岩溶渗漏加固方案的选取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岩溶塌陷预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孙景海 《中国水运》2009,(7):181-182
总结了岩溶塌陷成因机制的理论和形成条件,以及岩溶塌陷预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并对各方法的特点进行评价,并认为未来岩溶塌陷的时空预测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技术原理、优越性及设备组成,通过对阁丫沟大桥下伏岩溶的高密度电法技术应用成果分析,说明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能准确地查明地下岩溶情况,推测埋深和规模,并通过钻探验证其在岩溶勘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开展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对岩溶区地下水管理、污染修复及饮用水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以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为综述对象,系统的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岩溶地下水流及溶质迁移模拟、岩溶含水介质非均质性、非饱和带-含水层溶质迁移和污染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最后分析了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重点指出加强随机模拟及逾渗理论的应用是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进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浅谈岩溶对贵州水利开发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岩溶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岩溶区归纳为山间盆地、峰洼(谷)地、山间河谷和深埋藏4类基本的水文地质单元,提出了各类型岩溶水适宜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3.
岩溶是贵州城市道路的修建中最为常见的地质问题。高密度电法具有数据丰富、效率高等优点,是岩溶勘察中最常用的物探方法。本文以贵安新区黔中大道(三期)道路工程K0+400~K0+540段岩溶路基为例,论述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有效查明了岩溶的分布范围和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个旧老厂木登硐村岩溶发育强烈,已对当地村民房屋安全构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采用经验预测指标法对岩溶塌陷进了危险性评估,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出经验预测指标划分为高、中、低易发区岩溶塌陷危险性等级,综合得出了危险性评估分级图,为当地岩溶塌陷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也为今后研究区岩溶塌陷的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岩溶地区的地表形态,分析了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破坏的形式,并根据地下水资料提出了合理的路线平、纵线形设计方案,旨在减小公路建设对水环境的破坏,保护岩溶地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西南喀斯特地区,路基岩溶病害严重威胁道路运营安全,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可快速且无损探测隐伏的路基岩溶病害。本文以贵阳环城高速西南环线K64+000~K64+200段路基塌陷区域岩溶探测为例,论述了探地雷达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利用雷达波的振幅、相位、频率、同相轴的连续性等方面的信息可查明岩溶的分布范围和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7.
省界隧道在施工期间遇到大型岩溶充填物,隧道拱顶及左侧全为岩溶充填物。岩溶段长度约30m,埋深约100m,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时逢降雨,岩溶充填物在地表水的作用下下滑,使初期支护严重超载,致使隧道发生坍塌。文中介绍了隧道的病害情况,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岩溶的类型及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和危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线位避让、岩溶水处理、合理选择隧道衬砌结构、坑道形式等设计建议及安全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9.
岩溶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岩溶地基是特殊复杂类型的地基,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有针对性,应抓住重点,特别是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地质灾害方面必须详细查明。既要保证拟建工程的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本文针对岩溶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探地雷达已经发展成为近地表的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技术。采用非接地性测量,可作快速连续检测,对检测对象无损。因此,探地雷达技术成为地球物理无损勘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广泛应用到高速公路桥梁桩基底岩溶无损检测领域。本文中,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在贵州省高速公路桥梁桩基底岩溶探测,查明了桩底溶洞、破碎带和裂隙发育。实测数据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在岩溶地区桩基底岩溶探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