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一维三级联解方法,对东江惠州一东江口范围进行建模、率定和验证,计算和分析在各种设计水文组次(设计最小通航流量、整治流量、各级洪水流量)下,6个整治工程方案对博罗浅段水位和流速的影响,并确定推荐方案。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河道的实际情况,可用于各工程方案之对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分汊河段碍航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采用的锁坝和丁顺坝整治方案进行了优化,根据丁顺坝和护岸夹角的不同,分别对五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较好的工程借鉴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袁涛峰 《水运工程》2020,(12):123-130
以澜沧江Ⅳ级航道建设工程溪口滩航道整治为依托,针对溪口滩整治过程中需要提升航道等级、维持航槽稳定的问题,从溪口滩水沙运动规律、历史整治情况、来水来石特征等方面分析不同溪口滩险形成原因,提出修建拦石坝、溪口导流坝以及常年维护疏浚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提升航道尺度并维持航道稳定的目的。结果表明,在山区河流溪口滩航道整治过程中采用拦、导、疏等工程措施,能够解决溪口滩险碍航成滩的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泥沙冲淤变化是航道整治工程的主要原因,泥沙的沉降、扩散、起动与交换都与水流的作用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的二维水流泥沙控制方程,对航道整治工程中水动力和冲淤、河床变形进行了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打脑新滩航道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澜沧江打脑新滩水枯水期弯急,水浅,航道狭窄,船舶航行十分困难,整治试验采用两条斜挑丁坝封弯导流。结合在滩段作局部动床模拟河床演变,并用自航船模配合方案论证,该工程于1992年初施工后经过洪水考验,满足航道设计要求,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胡家滩为弯曲展宽河段浅滩。探讨了胡家滩浅滩河段河床演变特征、碍航特性及滩险成因,提出了航道整治思路与方案。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采用2002—2011年的水沙序列资料,对方案整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整治后航槽流速增加且不会成为急滩,消落期航槽内泥沙冲刷加强,起冲时间提前,冲刷历时延长,航道尺度满足规划要求,航槽基本稳定,说明采用筑坝、疏浚与炸礁相结合的方法对胡家滩浅滩航道整治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水井湾滩段是长江上游弯道分汊河道,具有急、浅、险等多种碍航特性。洪中枯流量的差异引起主支汊分流比与分沙比的变化,河床不稳定。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丁顺坝平面初步布置方案,研究丁顺坝坝头不同偏角布置下水井湾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及汊道分流比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各布置方案的计算结果得到平面布置最优方案。研究表明:通航水流条件与丁顺坝坝头偏角不成正向变动关系,坝头偏角存在合适区间;分汊主河道分流比与流量成反向变动关系,坝头偏角对河道分流比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河流航道整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江清远枢纽蓄水后,回水衔接至飞来峡枢纽坝下,河床演变规律发生变化。若进行千吨级航道整治则需新建二线船闸,船闸工程对所在河段产生一定的互相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研究河段在工程措施下河床冲淤趋势变化进行模拟研究,为工程方案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北江航道整治工程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河性和滩性的分析,模型试验研究,提出适合北江的航道整治原理和方法及整治参数和措施,经实施后证明工程效果明显,达到并超过预期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文中结合汉江丹江口至襄樊段航道整原型观测结果,从整治工程实施后航轴线走向变化、航道尺度的变化、通航条件的变化入手,对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汉江下阶段及国内外同类河流航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马宪浩 《水运工程》2019,(11):74-80
以曼厅大沙坝浅滩航道整治为依托,针对滩险整治过程中提升航道等级并维护航槽稳定的问题,从水文特征、河床演变和历史航道整治状况等3个方面总结澜沧江曼厅大沙坝河段河势变化及航道现状,分析此滩险河段现有的滩槽格局及滩险成因,提出以守护为基础、采用中枯水两级整治思路的整治方案。结果表明,在兼具库区特征的滩险整治过程中,采用疏浚增加航槽水深,并布置整治建筑物守护洲滩、束水攻沙,能够提高航道尺度,保障航槽稳定。  相似文献   

12.
青岩子河段航道整治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后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进行了三峡建库后156m,175m蓄水期整治前后青岩子河段冲淤变化的计算,对该河段各蓄水期整治措施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对万年洲浅滩段的水流泥沙、演变特性以及碍航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定床模型实验研究,进行整治工程前后的试验分析,确定整治线的走向、弯道半径、设计水深,提出整治推荐方案。在工程实施后,根据低、中、高三个水位下的测图进行效果分析,整治效果良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韬  王华峦 《港工技术》2012,49(4):45-47
在正交贴体坐标系下建立长河段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详细阐述模型的主要方程、给定的边界条件、动边界的处理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等.根据广西右江那吉—鱼梁河段的实测资料,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探讨关于长河段航道治理的相关问题,并采用Matlable可视化技术对河道地形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15.
杨忠超  杨雷  巴添 《水运工程》2022,(8):114-120
丹溪口滩险治理是渠江航道整治的关键性工程。草街电站成库后水位上升及洪水冲刷导致江心洲左支汊发展和岸坡崩塌,严重危及右岸航槽稳定以及左岸居民财产安全。拟采取护岸、封汊、挑流和固滩的措施加以整治,提出了4个整治布置方案。采用二维水流数模和极限冲深公式对各个整治布置方案开展了多级流量计算,通过流速、流向和冲刷深度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优选推荐整治方案:顺直斜坡式护岸阻止丹溪口左岸持续崩塌,锁坝防止左汊进一步变深变宽,江心洲头设置鱼嘴形护坝减小冲刷。研究成果可为渠江丹溪口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9月22日至23日,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二期整治工程前期工作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举行。据中老缅泰共同编制的规划,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范围为湄公河中缅243号界碑至老挝琅勃拉邦河段631 km航道,整治内容包括航道整治、港口建设和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梁洪 《中国水运》2005,(8):60-61
在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声中,云南省人民政府反澜沧江一湄公河的国际水运通道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去年,上湄公河的航道整治工程,通过中老顷泰四国政府的共同努力,331公里航段可常年通行200吨级以上船舶,性通航300吨级船舶。而澜沧江下游思茅港至中顷243号界碑158公里对外开放航道,  相似文献   

18.
嘉陵江草街至河口段整治工程分期实施,部分滩段整治效果未及预期,通航条件仍然较差。针对嘉陵江草街至北碚段航道枯水期斑鸠背、二郎滩等滩段出浅碍航的问题,结合深度平均的平面二维水力学数值模拟和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原型观测,分析研究河段各滩险的碍航特性及整治效果,提出重点滩段达到航道维护尺度的流量要求及相应保证率。研究结果表明:嘉陵江草街至北碚段航道近年来虽进行了系统整治,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受逐年地形变化影响,航槽内冲淤变化显著,目前已不能满足Ⅲ级航道尺度要求;在现状条件下,满足Ⅲ级航道尺度要求的草街最小下泄流量约为1 391 m~3/s。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湘江渠化河段大花滩连续弯道滩险航道整治措施进行研究。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建立工程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验证原型实测水位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后,计算得到了不同流量情况下工程河段的航道水深、流场以及船模操纵的舵角、漂角、最小航速等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工程河段内不实施切嘴及整治建筑物也可通过优化航线、拓宽航宽并结合适当的疏浚、护岸工程措施满足通航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澜沧江景洪水道是交通部批准的澜沧江Ⅴ级航道建设的起点,该水道上、下游均为峡谷,中间河床宽阔,边滩发育,属山区卡口性河段,历史上航槽游荡,是一个典型的中、枯水浅滩水道。2004年底,景洪水电站开工建设,拟在该河段开采沙石料供作大坝建筑物骨料。论述采沙可行性及Ⅴ级航道整治综合试验研究成果,得出了“两者可以兼顾,达到双赢”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