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泵封水系统是关系到挖泥船泥泵能否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长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大型绞吸挖泥船特点和要求,对其泥泵封水系统进行设计研究。文章将泥泵封水系统分为供水净化系统、封水泵及管路系统、封水泵控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研究,最后结合大型绞吸挖泥船特点和要求,设计出了适合大型绞吸挖泥船的泥泵封水系统。  相似文献   

2.
王斌  温泉 《船舶工程》2020,42(6):61-67
针对绞吸式挖泥船吸扬系统匹配选型不佳和产量预测不准等问题,利用数字仿真建模技术重构绞吸挖泥船吸扬系统的镜像数字模型。针对不同的绞吸挖泥船,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可求解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各子系统数字模型。在绞刀及其驱动系统中定量分析了绞刀转速、横移速度和吸口流速与泥浆比重的关系;在泥泵与管路系统中根据相似定律构建了泥泵-管路模型,研究了不同土质和泥浆浓度对泥泵扬程的影响,并求解预测出不同管道流速下的施工最佳工况点。将仿真系统应用到实验室小型疏浚平台上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数字系统能准确预测施工动态参数和产量,并能提前为施工策略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疏浚过程中泥泵内产生的气体大大降低了泥泵的效率。文章分析了泥泵内的气体是怎样产生的;而气体又是如何使工作效率降低的;怎样将泥泵内的气体排除。并详细介绍了"万倾沙"泥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结果表明:泥泵除气系统在理论上和实际使用中都能够提高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4.
如今随着人类对于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强,近远海的渔业资源已经大幅减少并面临枯竭。在这一背景之下,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开始把眼光放到了深远海、极地等人类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处女地,极地所蕴藏的大量丰富资源和优质的水产品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支撑。目前国外对于深远海极地等渔业装备的研究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但可惜的是在我国该领域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深远海海产品的品质极大地依赖于渔船的捕捞设备,因此本文在连续捕捞试验平台上进行泵吸技术系统研究,建立了三维的吸鱼泵模型并试制出样机,且在试验平台上进行反复试验,通过优化关键泵吸参数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泵吸试验效果,为深远海捕捞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型高效吸鱼泵由双真空泵、双吸鱼筒组成,利用双筒交替吸鱼、排鱼,可实现连续鱼虾起捕,其效率是单筒间歇式吸鱼泵的1.5倍以上,有效解决了传统真空吸鱼泵存在的效率低、功耗大的问题;双真空泵可互为备用,也可轮流使用,通过冗余设计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这对远洋捕捞业尤为重要;该吸鱼泵采用真空负压抽吸和零压排放原理,有效提高活鱼成活率;主吸鱼管采用套管式结构,可在水平、垂直方向灵活伸缩;控制系统采用全程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6.
范殿忠 《世界海运》2011,34(5):27-29
根据疏浚船舶的实际工作需要,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和工程控制理论,开发了一套由平面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SCADA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的船用挖泥监视控制系统,并在"青草沙"浏河沙"两艘绞吸式挖泥船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线性吸振器原理对波浪激励下深水导管架平台振动进行减振研究。将平台和吸振器简化成两自由度系统,选取立方刚度,建立平台-非线性吸振器动力学方程,使用多尺度混合谐波平衡法,考虑外激励与固有频率1:1共振,求解运动方程的近似解析解,并使用数值方法进行验证;分析平衡解的稳定性和系统非线性响应特性,最后采用振动传递率对减振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附加非线性吸振器的导管架平台运动响应出现非线性特性,在共振频率附近的大部分能量转移到了非线性吸振器中,从而实现很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8.
泵沙船的作用是将泥沙一个地点通过船上的泥泵等设备经由预先铺设好的输送管路输送到另外一个目的地。本大中型泵沙船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在泥泵的功率大,粗沙或机制沙能通过泵沙船较大批量地输送出去,解决吹沙过程中的环保问题。通过参考其它耙吸和绞吸挖泥船的设计原理,结合泵沙船的设计特点,特制定了本大中型泵沙船的设计原则,解决了目前国内该种船舶的设计空白,对以后相同类型船舶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倪永亮 《机电设备》2020,37(4):16-20,28
泥泵系统是挖泥船的重要系统,吸排泥作业都由泥泵完成,其性能好坏对挖泥船能否正常工作起到重大影响。文章基于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18 000 m3耙吸式挖泥船对泥泵水下泵系统设计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泥泵变频器系统功能进行详细说明,希望对以后建造类似船舶可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倪国 《江苏船舶》2004,21(5):15-16,37
50m内河清淤吸沙2用船是作者主持设计并组织建造的主要用于对江河湖水下进行清淤/吸沙的新型工程船,该船不仅能作江河湖清淤船使用,也可采集江河湖水底的黄沙而作为采沙船使用。为了满足这些工作的需要,本船不仅配备了清淤及吸沙装置,还配备了全套输送系统,可将所采集的水底淤泥及黄沙按要求输送到指定地点。  相似文献   

11.
高聪 《船舶工程》2019,41(S1):197-202
针对已建海洋平台结构低频(30Hz以下)线谱振动控制难题,基于吸振原理,开展了低频线谱振动控制方法研究。讨论了动力吸振器与振动系统主结构最优质量比、阻尼比、频率比的取值范围,以及动力吸振器最优布置数量、布置位置等。以典型海洋平台板架结构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动力吸振系统化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某海洋平台振动超标问题,开展了动力吸振系统化方法的工程应用研究,旨在为海洋平台低频线谱振动控制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康康  朱继军  吴磊 《船舶》2019,30(1):35-39
为适应大型绞吸挖泥船泥泵系统长排距、高扬程的需求,多泥泵串联运行的应用使泥泵封水系统的压力越来越高,泥泵运行在不同工况时对封水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文章以7800kW绞刀功率自航绞吸挖泥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泥泵封水系统的配置及设计方案,以保障泥泵的安全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戴雪良  章庆生 《江苏船舶》2009,26(5):1-3,25
大型挖泥船利用潜水电机驱动铰刀可大幅提高传输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以3800m^3/h电动绞吸挖泥船为例,着重介绍了舱内泥泵系统、水下泥泵系统、电动绞刀和电动绞车系统以及定位桩系统的配置情况,对于我国电动驱动大型绞吸挖泥船的国产化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仁科  于再红  许婉莹 《船舶》2019,30(1):49-54
通过研究某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压载系统,分析泵舱压载泵和深井压载泵的适用条件,为其他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压载系统的配置设计提供一定参考。通过对半潜式生产平台压载系统的设计理念及相关规范进行调研,掌握了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压载系统的设计方法,总结不同压载泵形式的特点,并基于该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特点提出适用的压载泵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耙吸船在俄罗斯布朗克工程中疏浚多石底质工况时,频繁出现块石堵泵、堵耙口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的难题,对耙吸船泥泵通道的通过能力及耙头格栅进行研究。采用泥泵相似性原理,从泥泵叶轮球面通道尺寸、叶轮切割对泥泵性能影响、叶片切割长度计算、叶轮切割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整泥泵叶轮通径以适应多石底质复杂工况。通过实施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多石底质下耙吸船小流道叶轮施工效率低的难题,单船过泵量平均提高44%,装舱生产率平均提高17%,周期生产率提高11. 5%。  相似文献   

16.
张太佶 《船舶》2007,(3):24-28
通过对耙吸挖泥船在挖泥装舱和抽舱排放作业时,船上吸排系统若干参数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确定吸排系统中泥泵、高压冲水、艏吹等分系统参数的方法,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船舶安全,需对大型船用泵组电气控制自动切换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本文介绍大型用泵组电气控制设备自动切换故障排查的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采用Labview控制系统使得运行泵和备用泵能自动切换。用Labview软件设计开发运行泵和备用泵自动转换系统,着重分析船用泵组的自动切换和顺序重启,最后针对船用泵一个重要故障进行了模拟仿真并验证。结果表明,大型船用泵自动切换中电气控制故障排查系统同时系统具备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能强和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泥泵装置及输泥系统是水力输送式挖泥船的主要生产系统,通过编制计算机软件,计算吸泥管参数、泥泵参数和绞刀参数,并根据泥泵和柴油机的功率、减速比匹配进行多方案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半潜平台运动对燃气轮机机组润滑油运行状态的影响,建立润滑油箱物理模型,利用VOF方法进行润滑油摇摆垂荡复合运动仿真模拟,揭示了半潜平台燃气轮机机组润滑油摇荡运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半潜平台上典型润滑油箱充液系统,摇荡运动周期远离共振周期,润滑油箱在摇荡运动工况下液面上下起伏波动较小。润滑油泵吸油口距离液面最小距离发生在箱体摇摆到最大角度前后,最小距离较共振时有明显增加,保证润滑油泵工作在安全液位高度。  相似文献   

20.
定机移船码头结构由装卸平台、移船平台和设置于平台前沿的靠船桩组成。其中靠船桩在靠泊过程中承受船舶撞击力并将其传递给后方橡胶护舷和码头平台,结构受力形式复杂,为码头设计的关键,现有规范和手册没有相应的计算方法。针对该问题,着重论述了靠船桩的设计特点;通过把护舷压缩过程简化为理想弹塑性变形、将靠泊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分析其受力状态;并利用能量守恒的原理,建立了系统受力、位移和吸能的方程组;总结了一套简化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