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地铁的客流具有时空不均衡的特点,大客流车站在客流高峰时段会出现站内密度过大与乘客滞留等问题。为提高地铁的运营效率与保障乘客安全,需要对地铁站内的客流进行全面监测与量化分析。文章在总结地铁站客流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对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客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北京市西二旗地铁站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客流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针对性分析,其次对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客流监测系统的总体框架、硬件组成与网络拓扑以及所采用的算法分别进行说明,最后对所搭建的西二旗地铁站客流监测系统的平台界面进行简要描述。初步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客流统计的全面性和安全防范的效能,从而证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地铁站客流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列车客流分析存在的检测精度不高和适用场景单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异质集成学习方法的城轨列车智能客流分析系统。该系统基于云边协同架构,采用分组Voting方法,将YOLOv5s(You Only Look Once v5s)、FCHD(Fully Convolutional Head Detector)、CSRNet(Network for Congested Scene Recognition)模型作为基模型进行集成,最终实现客流统计、拥挤度分析和辅助清客等功能。利用北京城轨某线路列车的监控图像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各基模型相比,该系统采用的模型检测效果更佳,有效提升了检测精度,丰富了可适用的检测场景。  相似文献   

3.
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营、地铁运营公司运营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光流法视频分析的手段,对地联客流监测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视频图像的智能分析,视频质量诊断系统实现对图像常见的雪花、滚屏、模糊、偏色、画面冻结、增益失衡、云台失控、视频信号丢失等常见故障进行自动分析排查;通过抽样算法,对视频存储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图像质量进行判断,给规模越来越大的视频系统运用维护带来极大的便利,成为视频运用维护的一个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5.
王巍  张沫  任永健 《中国铁路》2018,(12):106-110
梳理铁路客站视频监控应用现状及相关部门的需求,分析现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轨道交通应用的可行性。介绍区域密度检测、电梯异常检测、越线检测、物品移走检测、徘徊检测、脱岗检测、人脸识别等7项视频分析技术,并详细阐述7项技术在西安北站的测试过程及结果。通过本次测试研究,检验了现有视频分析技术对铁路客站的适用性,为编制铁路客运视频监控需求规范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既有铁路道口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分析模块,以实现铁路道口障碍物自动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交通规划原理及TransCAD软件,探讨在已知轨道交通各车站进出站客流量的条件下,如何计算站间客流量,进而分析得出断面客流量及各换乘站分向客流量指标,最后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交通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介绍视频分析技术在电子警察系统、交通卡口系统和动态车流量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现状,从适应的图像像素、视频分析的维度、前段硬件设备和视频运算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界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辐射区域,提出基于栅格数据的GIS缓冲区算法。利用空间数据格式中的栅格数据表示道路网络和非道路网络,并通过定义栅格的属性首先计算城市交通道路网络各个栅格单元距轨道交通站点的累计成本距离,然后计算非交通路网每个栅格单元距最近道路的距离,最后累计得到每个栅格单元距离最近站点的通行成本距离,进而得出轨道交通每个站点的客流辐射区域。由于每个栅格被赋予所属站点的标识值,从而避免了各个站点间客流辐射区域的交叉重叠。通过对2008年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辐射区域进行界定,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高速列车智能化水平,搭建高速列车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主要由车载摄像机、视频监控服务器、智能分析主机等设备构成,可通过车厢控制器与其他车载系统和设备进行信息交互。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智能视频分析模型,实现车厢敏感人员识别、车厢乘客拥挤度检测、车厢遗留行李检测、车厢重点位置监控、司机疲劳驾驶监测等功能;当检测和识别出异常事件时,告警信息可在旅客信息系统的显示终端上自动显示,或由广播装置播放告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体,在缓解交通出行压力、促进城市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精准的测算列车实时客流,对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水平,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模式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实时客流检测算法,实现列车监控视频视野内乘客数量的实时检测。基于成都地铁1号线车载监控视频建立列车客流图像数据集,以剔除全连接层的VGG-16网络作为算法基础框架,提取输入图像的边缘、角点等浅层细节特征;将多尺度卷积层和膨胀卷积结构融合构建乘客多尺度特征感知模块,在保持图像分辨率的同时,通过不同的感受野增强尺度上下文信息的提取性能,提升网络对乘客尺度变化的鲁棒性;构建特征融合网络将网络浅层提取的细节特征与上采样后的深层语义特征嵌入融合,提升小尺度乘客目标的计数精度和特征图的信息丰富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场景下的检测精度得到显著提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以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指标分别达到了1.1%,1.8%和5.4%,同时单张图像检测速率低于60 ms,能够满足列车客流检测的实时性需求;且算法在2个标准人群数据集Shanghai...  相似文献   

12.
针对智能分析在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的重要性,从专业测试的角度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的测试方法进行阐述,并且结合检测结果对系统设备的选择等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沪杭高铁的客流变化情况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旅客出行行为特征,针对其候车时间的敏感性、节假日的出行选择、不同收入人群对票价敏感性差异,分析客流产生的机理。通过对高铁客流的预测分析,经济合理地组织列车的开行方案和运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从市场营销策划、运输组织、客票服务、换乘衔接、站点设施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运营对策和优化方案,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视频监控系统人工监视容易产生疏漏的问题,研究在铁路场景下基于智能视频监控图像序列处理和分析的识别物体入侵行为检测技术,给出铁路入侵物体检测、定位与跟踪的适用算法,实现基于轨迹点行为模型的入侵行为分析与理解。设计和开发了基于OpenCV的铁路入侵检测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实现背景建模、运动检测与跟踪等项功能,初步实现了对入侵行为的识别、分析以及对危险行为的报警。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yLogic的岛式站台客流特性分析及换乘楼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采集北京地铁建国门车站内设施设备、列车运行信息,以及行人在车站内的疏散情况等数据,使用相关软件处理得到列车平均发车间隔时间、进站与出站客流特征,以及客流排队、上下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软件Any Logic进行建国门地铁站站台建模和仿真模拟,以换乘疏散时间作为统计指标,对换乘楼梯宽度进行适当加宽的优化设计研究。仿真分析表明,换乘楼梯拓宽至2.8 m时对客流换乘疏散最有利。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关于客流高峰持续时间现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回归分析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持续时间预测模型。分析和定义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高峰事件的概念,探讨了客流高峰事件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回归分析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以南京地铁1号线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并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Anylogic仿真技术的北京南站客流组织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北京南站地下一层客流组织的复杂性,依据站内功能区位布局及客流分布特征,利用Anylogic微观动态仿真软件对北京南站地下一层客流进行了仿真分析.建立了客流组织动态仿真环境模型,设计了仿真流程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站内的客流拥堵瓶颈分布、排队长度、等待时间等多指标评价分析,提出了客服设备(检售票系统设备、安全检查系统设备、换乘通道服务设备等)合理配置与运用管理的优化方案,为实际运营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重庆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前后的主要客流特征,包括:进出站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区间客流空间分布特征、换乘客流空间分布特征.重点研究网络化运营后对早期开通运营线路的分流效果,对早期部分换乘量集中车站的缓解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后期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使上海轨道交通在满足常态客流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上海世博会客流的吸引和疏散工作,通过世博客流与背景客流相叠加的方法,预测并获得世博客流集散时的出行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对世博会现场实测数据和客流输送情况进行了比较,以期该计算方法能为编制轨道交通运营计划起到有效地辅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