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ABC免疫酶技术和一组淋巴细胞亚群、巨噬细胞,HLA-DR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10例甲状腺炎,7例甲亢伴甲状腺炎,6例甲亢。结果发现甲状腺内有大量活化T淋巴细胞浸润。引人注目地是甲状腺上皮细胞可异常表达DR抗原,且随着淋巴细胞浸润的增多,炎性破坏加重,甲状腺上皮细胞DR抗原的异常表达亦增多。I_2~+、T_8~+、T_4~+细胞、M_5~+细胞和Leu7~+细胞均可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接触并侵入上皮细胞内。免疫活性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可能是甲状腺上皮细胞受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 2的表达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0例桥本甲状腺炎、2 0例Graves病及 2 0例甲状腺腺瘤 (对照组 )患者甲状腺标本中Fas,FasL和Bcl 2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Fas在所有的标本中表达 ,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表面和细胞质上。除了 3例甲状腺瘤标本外 ,其余的都有FasL表达。Bcl 2表达于 15例桥本甲状腺炎 ,19例Graves病以及 17例甲状腺瘤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上。在甲状腺瘤的滤泡细胞上表达中等强度的Fas,很少或是没有表达FasL。在桥本甲状腺炎中Fas和FasL免疫染色强阳性甲状腺滤泡细胞多分布于浸润淋巴滤泡附近 ,浸润淋巴细胞中Fas ,FasL免疫染色相对较弱。在Graves病中 ,Fas的表达强度与桥本甲状腺炎类似 ,但是FasL的表达却更弱。在Graves病和甲状腺瘤组织中 ,Bcl 2的表达两者类似。但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 ,分布于浸润淋巴细胞附近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以及生发中心的淋巴细胞上 ,Bcl 2的表达很弱。结论 Fas,FasL和Bcl 2的表达在桥本甲状腺炎和Graves病中相似。FasL的高表达和Bcl 2的低表达可能引起桥本甲状腺炎滤泡细胞的凋亡。进一步证明了这三种细胞凋亡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的表达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桥本甲状腺炎、20例Graves病及20例甲状腺腺瘤(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标本中Fas,FasL和Bcl-2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Fas在所有的标本中表达,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表面和细胞质上。除了3例甲状腺瘤标本外,其余的都有FasL表达。Bcl-2表达于15例桥本甲状腺炎,19例Graves病以及17例甲状腺瘤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上。在甲状腺瘤的滤泡细胞上表达中等强度的Fas,很少或是没有表达FasL。在桥本甲状腺炎中Fas和FaasL免疫染色强阳性甲状腺滤泡细胞多分布于浸润淋巴滤泡附近,浸润淋巴细胞中Fas,FasL免疫染色相对较弱。在Graves病中,Fas的表达强度与桥本甲状腺炎类似,但是FasL的表达却更弱。在Graves病和甲状腺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两者类似。但在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分布于浸润淋巴细胞附近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以及生发中心的淋巴细胞上,Bcl-2的表达很弱。结论 Fas,FasL和Bcl-2的表达在桥本甲状腺炎和Graves病中相似。FasL的高表达和Bcl-2的低表达可能引起桥本甲状腺炎滤泡细胞的凋亡。进一步证明了这三种细胞凋亡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桥本甲状腺炎中,滤泡细胞的凋亡并非由浸润淋巴细胞其FasL发挥作用直接杀伤,但是它们能通过提供细胞因子提高滤泡细胞自身Fas,FasL的表达,从而导致滤泡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免疫抑制因子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小牛血清体系中加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 ;甲基噻唑蓝法 (MTT)法检测异体混和淋巴细胞反应 (MLR)和细胞毒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 10和VEGF含量。结果  10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 10d后 ,获得 (40± 2 0 ) %的DC ,此类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减低 ,刺激自体T细胞杀伤癌细胞能力不足 ,分泌IL 10及VEGF的含量却升高。结论 IL 10和VEGF抑制了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血浆铜蓝蛋白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86例甲状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P表达,发现所有的滤泡性腺癌和95%的乳头状腺癌表现有CP的免疫阳性反应,而良性甲状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中除1例嗜酸性细胞腺癌外,均未发现有CP的免疫染色。提示CP在甲状腺癌的生长、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可能成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对甲状腺癌的标志物,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细针抽吸(FNAB)细胞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甲状腺细胞病理学诊断的82例AIT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TSH、TPOAb、TGAb及T4等检测,分析血清学指标与细胞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①82例患者中TPOAb、TGAb的阳性率分别为91.4%和74.4%,约有半数(47.6%)TSH值位于正常值范围内(0.3~5 mu/L);②所有患者细胞病理学均存在淋巴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49.3%可见生发中心,32.8%可见嗜酸性变细胞(Askanazy细胞),26.9%可见浆细胞,22.4%可见胶质,9%可见多核巨细胞;③将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分别与TSH、TPOAb及TGAb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淋巴细胞极重度浸润者其血清TSH、TPOAb水平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细胞病理学改变与血清学指标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TPOAb、TGAb是AIT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chemiluminescenceimmunossay ,CLI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immunoassay ,RIA)测定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autoantibodiesagainstthyroglobulin ,anti 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autoantibodiesagainstthyroidperoxidase,anti TpoAb)的临床应用意义进行比较。 方法 经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病理证实 ,37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 ,30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及 36例其它患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 (包括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糖尿病及库兴氏综合征 )和 35例正常人用CLIA和RIA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清的Anti TgAb和Anti TpoA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CLIA和RIA两种方法的批内变异 (CV % )分别为 3.0 %和 10 .0 % ,其批间变异 (CV % )分别为 3.9%和15 .0 %。② 35例正常人的Anti TgAb水平CLIA法的 x±s为 ( 2 5 .9± 9.6 )U·mL-1;RIA为 ( 11.2± 2 .8) % ,Anti TpoAb水平CLIA法为 ( 31.4± 6 .7)U·mL-1;RIA为 ( 8.7± 3.0 ) %。③经病理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 ,其用CLIA法测定Anti TgAb为 2 92 .6± 334.1(n =17) ;RIA为 ( 5 6 .4± 11.2 ) % (n =2 1) ,而Anti TpoAb的CLIA法为 5 0 4 3.3± 3196 .1(n =17) ;RIA为 ( 35 .4± 6 .9) % (n =2 1)?  相似文献   

8.
应用抗降钙素抗体及ABC免疫酶技术,对50例(其中儿童33例,成人17例)尸体解剖甲状腺标本(非内分泌及甲状腺疾病)研究发现:C细胞主要集中在甲状腺两侧叶的深部,降钙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浆较丰富,阳性反应产物弥漫分布在胞浆中,阳性细胞位于滤泡细胞间或滤泡旁;或散在分布,或小灶状聚集,或成串排列。儿童甲状腺C细胞含量较成人为高,尤以婴儿为著,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C细胞含量呈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P53和Sialyl Lewis-X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P53和唾液酸化路易斯- X(SLeX)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CSA)方法,对46例PTC、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20例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CLT)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NT)进行了 P53 和 SLeX基因蛋白检测。结果 在 PTC中,P53 和 SLeX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2%(30/46)和69.6%(32/46),显著高于 NG、CLT和 NT(P<0.05);P53 和 SLeX表达阳性与PTC的侵袭、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53 和 SLeX阳性表达与 PT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 P53 和SLeX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27例癌性胸腹水中肿瘤相关性淋巴细胞(TAL)的白细胞间介素2(IL-2)产生能力并与结核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TAL产生IL-2明显低于结核组;加入8%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可抑制TAL的IL-2产生而结核组中需加16%的巨噬细胞才有抑制作用;消炎痛可逆转这种抑制。TAL可抑制PBL对PHA刺激的增殖反应。作者认为癌性渗出浓淋巴细胞功能降低与抑制性淋巴细胞的存在及TAM抑制活性增强有关。TAM的抑制作用似主要通过释放PGE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细针穿刺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各种甲状腺疾病1000例,共1318例次,其结果与临床诊断对比符合率在90%以上,重复一致性达70%以上,与甲状腺手术后病理对比符合率达90%。故我们认为此法操作简易,病人痛苦少,诊断精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Bcl 2、Fas/FasL等凋亡调控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细胞凋亡与AITD的关系 ,以期进一步阐明AITD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 37例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组织标本 ,包括 10例Graves病 (GD)、11例桥本氏病 (HT)、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NG)和 8例正常甲状腺 (NT)组织。所有标本均制备成石蜡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每例标本分别做Bcl 2、Fas及FasL的染色 ,计算染色积分。结果 ① 8例NT和 8例NG组织均表达Bcl 2和Fas,FasL表达的阳性率仅为 12 .5 % ( 1/ 8)。② 10例GD患者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均表达Bcl 2 ,平均积分为 5 .5± 1.72 ,明显高于NT和NG组织 (P <0 .0 5 ) ;Fas染色也均呈阳性 ,平均积分为 3.5± 2 .12 ,与NT和NG组织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FasL染色的阳性率为 4 0 .0 % ( 4 / 10 ) ,且均为弱阳性 ,与NT和NG组织相比亦无差异 (P =0 .3137)。③ 11例HT组织Bcl 2染色均呈弱阳性 ,平均积分为 1.8± 0 .75 ,明显低于NT组织 (P <0 .0 5 ) ,而淋巴细胞却呈强阳性 ;Fas染色均为阳性 ,其中 8例为强阳性 ,平均积分为 6 .4± 1.75 ,明显高于NT和NG组织 (P <0 .0 0 5 ) ,淋巴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 ;FasL染色的阳性率为 9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3(FGF3)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和SABC法检测61例甲状腺癌、4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和19例癌旁组织标本的VEGF及FGF3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9%、16.3%、10.5%,FGF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7.0%及5.3%的,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比较,VEGF及FGF3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甲状腺癌T3/T4期组、预后不良组及复发组的强阳性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VEGF染色分数与甲状腺癌预后指数呈正相关(r=0.323,P=0.011);FGF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P>0.05),但在VEGF阳性的甲状腺癌中有更高的表达(P<0.05)。结论VEGF及FGF3的过表达可作为协助甲状腺癌诊断的一个指标,两者在甲状腺癌中有协同表达;VEGF是甲状腺癌的预后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包括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 ,其发病与遗传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免疫介质。目前研究表明有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 1、IL 4、IL 6、肿瘤坏死因子(TNF)、γ干扰素 (IFN γ)通过改变免疫活性细胞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某些功能状态直接或间接参与AITD的发生发展。本课题以IL 1α、IL 4、IL 6、TNFα为侯选基因研究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AITD患者的多态性 ,找出与AITD发病有关联的基因。方法 选取内分泌专科门诊及住院无血缘关系的山东地区汉族GD及HT患者各 10 0例 ,其中GD组再根据性别、有无甲亢家族史、有无甲亢性眼病再分为三个亚组。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 10 0例 ,均无甲状腺疾病及家族史 ,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 ①GD组与HT组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 ,全部AITD患者IL 4 5 90位置启动子区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6 %vs 15 .5 % ,P <0 .0 5 )。②基因型分析表明 ,由于t?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的免疫机制 ,明确在Graves病 (Graves’disease ,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甲状腺内Th1/Th2平衡偏移在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 13例GD、12例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FN γ、IL 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 ,并检测这些患者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学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GD、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L 4、IFN γ阳性表达高于正常 (P <0 .0 5 ) ;GD组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 (P<0 .0 1) ;而HT组Th1类细胞因子IFN 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 4阳性表达 (P <0 .0 1) ;GD患者的IL 4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刺激抗体显著正相关 (r =0 .6 7) ;HT患者的IFN γ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6 8,r=0 .5 7)。结论 GD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L 4的Th2浸润为主 ,而HT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FN γ的Th1浸润为主 ,AITD的发病与Th1/Th2平衡偏移及其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利用FRTL?5细胞为靶细胞,以~3H-TdR掺入细胞DNA内值,细胞cAMP产生量为终点测定,聚乙二醇(PEG)法制备IgG。对61例活动性Graves’甲亢(GD),16例散发性甲肿,9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病人和33例正常对照血清中的甲状腺生长刺激抗体(TGAb)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也测定3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的发病机理,我们检测了AGN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能力。结果表明AGN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经PHA刺激激活后的淋巴细胞IL-2R表达能力低于对照组(P<0.005);而未经PHA刺激的淋巴细胞IL-2R表达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儿T淋巴细胞功能不足,免疫应答能力下降:T—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锂盐对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131例双相障碍患者分为非锂盐组(78例,未用过碳酸锂),锂盐组(53例,用过碳酸锂)。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结果非锂盐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率明显低于锂盐组(躁狂:6.3%vs.28.0%,P<0.05;双相抑郁:10.8%vs.32.1%,P<0.05)。非锂盐组中躁狂患者长病程(>60个月)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明显的相关性;躁狂患者血清TSH与病程呈正相关;双相抑郁患者T4水平降低与发作次数有关。锂盐组躁狂患者严重程度和发作次数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明显的相关性;双相抑郁患者T3水平降低与性别有关,TSH水平升高与长病程有关。结论双相障碍患者非锂盐组及锂盐组的双相障碍患者在流行病学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生的免疫机制,明确在Graves病(Gravs,disease,GD)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motos sthyroiditis,HT)甲状腺内Thl/Th2平衡偏移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3例GD、12例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FN-γ、IL--4细胞因子抗原表达,并检测这些患者外周血甲状腺刺激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D、HT患者甲状腺内浸润单个核细胞IL--4、IFN-γ阳性表达高于正常(P<0.05);GD组Th2类细胞因子IL--4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l类细胞因子IFN-γ阳性表达(P<0.01);而HT组TN类细胞因子IFN-γ阳性表达明显高于Th2类细胞因子IL-4阳性表达(P<o.01);GD患者的IL--4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刺激抗体显著正相关(r=0.67);HT患者的IFN-γ阳性表达均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8,r=0.57)。结公GD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L--4的Th2浸润为主,而HT患者甲状腺以分泌IFN-γ的Thl浸润为主,AITD的发病与Thl汀h2平衡偏移及其分泌的Thl/Th2细胞因子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C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旁或滤泡细胞间,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CT)。有报道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与核因子调节降钙素受体的表达和功能。但是GM—CSF与血钙浓度及甲状腺c细胞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也未见相关报道。我们采用GM—CSF刺激大鼠,然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浓度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细胞数量及形态,旨在探讨GM—CSF与C细胞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