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公铁两用连续刚桁梁桥的公路桥面铺装结构的力学行为和力学指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简化桥面铺装的某公铁两用大桥整体有限元模型,对在简化铁路荷载和公路荷载作用下铺装结构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到铺装层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力学控制指标和最不利荷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3跨公路桥局部模型能获得相对合理的桥面铺装分析模型;各个轮载位的沥青面层最大横、纵向剪应力均出现在车轮荷载正下方沥青层与混凝土层交界处,计算结果显示沥青面层剪应力水平普遍于0.1~0.15 MPa之间,而SMA沥青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的抗剪强度为1 MPa,由此可见理论计算值满足容许值需求,并且留下了较大的抗剪储备空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力学计算分析了半柔性路面在标准荷载及超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轮隙中心点下的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最大;荷载作用中心点下处的路表弯沉、面层层底拉应变和面层内最大剪应力最大;路表最大弯沉值、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面层内最大剪应力及半刚性基层底最大拉应力都随着轴载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机床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稳定性极限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推导了机床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极限切削宽度随主轴转速变化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机床切削系统稳定性极限预测方法,就实验系统的切削稳定性极限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最小极限切削宽度的预测误差为32%,与其相对应的主轴转速的预测平均误差小于。  相似文献   

4.
应用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构建了微切削第一变形区的力学模型,在此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变形区几何尺寸的分析预测方法和影响因素,得出当材料的内禀长度l越小,即材料相对均匀时,第一变形区厚度赿小.当切削厚度增大时,第一变形区的长度增大.设计了正交切削实验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量的增大,第一变形区厚度减小而第一变形区的长度反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对铣削测温过程热电偶测温系统的热电势采集模块热电偶参比端进行测温,发现切削测温过程参比端温度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用热电阻来动态采集热电势采集模块热电偶参比端的温度,并结合数据库实现对参比端温度的动态补偿,从而实现对切削测温点温度的准确测量.测温对比实验表明基于数据库和热电阻的热电偶测温系统能准确实现参比端温度的动态补偿.  相似文献   

6.
为了计算绞吸式挖泥船绞刀刀臂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所受到的载荷作用,引入二维切削理论,对绞刀刀臂所受到的载荷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用MATLAB软件来实现载荷的计算,并用ANSYS对切削过程进行分析,证明计算受力时引入二维切削理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从位错密度出发,基于应变梯度理论建立了正交微切削力的预测模型,并设计了正交微切削实验,验证了微切削力预测模型的可靠性.用此模型预测微切削力与实验数据相比,平均误差不超过5%,更好地反映微尺度特征.分析微切削力实验数据发现:在正交微切削中主切削力基本是大于进给力的;当在相同切削速度时,进给量越小时,主切削力和进给力的变化程度越大;主切削力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而进给力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复合式沥青路面力学模型,采用回归分析,得到层间剪应力和表面剪应力以及沥青层厚度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剪切疲劳强度的复合式路面沥青层厚度设计方法,并通过算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9.
带磁切削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脉冲磁场处理高速钢刀具切削45钢的系统研究,确定了带磁切削能提高刀具耐用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找到了适用于带磁切削的合理的磁化方式和切削参数,为带磁切削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提出的观点对磁处理在其它领域的推广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叶轮切削律在调节水泵运行工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叶轮切削调节水泵的运行工况,提高了水泵的运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通过叶轮切削提高水泵效率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全面考虑确定水泵叶轮的切削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