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铁路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线状展布,山区铁路穿过多个地貌单元和多种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对铁路穿过区域地质灾害进行与铁路工程相关的分区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价线路方案和铁路工程的适宜性。本文在对山区地质灾害分区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杂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的特点,建立了地质灾害工程分区的原则和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质灾害工程分区模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监测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针对铁路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铁路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详细阐述了无人机数据采集流程与数据处理技术,对某段运营期铁路现场踏勘并生成数字地形成果,并对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进行数字地形成果综合解译。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可对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监测,为铁路运行安全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工程建设项目受地质灾害影响很大,因此在项目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以便通过评估结论为今后拟建项目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在项目规划阶段必须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以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现状危险性以及在激发地质环境因素下的危险性;(2)要对各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地质灾害进行针对性的危险性评估,不能只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评估,而忽略缓变地质灾害的危险性;(3)要对现状和预测评估中的地质灾害灾种作出判识和分析,根据不同灾种类型采取相应的量化因子判别方法,以确定其危险程度,从而对灾种类型、规模、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同时,要针对不同的灾种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产生的地质背景和发生机理非常复杂,强度和危害性也大。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及形成条件应该进行彻底的分析,并应研究其基本类型与特点,同时需要相应的预测评价理论来支承地质灾害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的隧道逐渐向大断面、大埋深、大长度方向发展。目前制约隧道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地质灾害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控制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以减少复杂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研究结论:在长大隧道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控制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发生成为隧道能否顺利通车的关键。本文根据影响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众多因素,探讨了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控制措施,认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进行;TSP、高密度电阻率等方法为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预警预报需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来保证预报的准确性;另外需加强控制爆破、信息化施工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规范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评价指标规范化处理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传统线性规范化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对评价指标危险等级的取值论域进行处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直线型和曲线型2种规范化处理方法,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规范化处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规范化处理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7.
川藏铁路康定至昌都段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评判地质灾害对川藏铁路工程的影响,针对康定至昌都段地形高差大、地灾速度大、地灾规模大、构造活动强的特点,通过对现场调查和分析,将地质灾害区域危险划分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4个等级。根据灰色聚类理论,将影响线路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归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断层破碎带灾害,采用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分区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康定至昌都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康定至昌都区域工程地质灾害主要为高危险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适当提高标准,以抵御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策 《铁道勘察》2006,32(3):31-33
为保证大跨径桥梁安全与顺利施工,在前期进行地质灾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地质的角度,结合润扬大桥工程实例,对大跨径桥梁的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描述大桥区域的地质灾害以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ArcGIS的公路地质灾害信息远程查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网络浏览和远程查询,论文以ArcSDE和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数据,灾害空间地理数据和灾害一般属性数据,建立系统服务器端的核心数据库.以ArcIMS为平台,结合JSP、Severlet,JavaBean和ArcSDE等综合技术进行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的WebGIS开发.在Struts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远程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空间信息的网络发布,提供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远程查询平台,用户可以在互联网终端检索有关公路地质灾害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一般属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和灾害监测数据,为及时了解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整治灾害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避免地质灾害引起铁路行车事故,建立有效的铁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了一种山体裂缝计。通过监测山体裂缝变化,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实现当山体裂缝变化率超过警戒值时发出报警信号。该山体裂缝计在西南地区铁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现了自动跟踪灾害发展趋势,提前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并且为铁路外的地质灾害监测提供重要的关键参数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