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辉 《珠江水运》2012,(12):88-89
山区河流航道急流滩整治水下爆破作业,一般都是采用钻孔船钻孔、抓石船清渣等工序。但水下爆破常因爆破网路设计不合理,造成瞎炮、拒爆,处理起来非常困难,不但达不到爆破效果,造成清碴困难,而且会影响进一步的钻孔爆破,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本人结合在乌江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施工实践,就如何采用合理、科学的网路和串、并联形式,保证网路的可靠性和施工安全性,解决急流滩航道水下爆破难题,提出点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2.
周在友  乔新民 《水道港口》2005,26(Z1):174-176
针对湄公河-澜沧江流域急流险滩的地形地质、水深、流速等特点和国际航道环保等要求,宜采用水下钻孔爆破、挖石清碴手段整治急流滩险.研制性能良好、技术先进的钻机则是关键.文中介绍CHG100B电风动型航道钻机的研制和应用情况,这一研制成果填补了湄公河-澜沧江航道整治史上钻机空白,对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挝XESET2水电站调压井开挖采用反井钻机施工导井,再从下向上反向扩挖已经成型的导井,最后从上向下正向扩挖到设计断面;在正向扩挖时,利用升降系统把小型反挖放到工作面,进行掌子面爆碴清理。竖井开挖利用反扩导井及机械清碴的扩挖施工方法,显著降低竖井扩挖中导井被堵塞的风险,减少清碴工程量、并节约人工、施工快速、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4.
传统监测技术方法难以用于护滩堤工程这类水下建筑物软土地基分层沉降监测。针对鳗鱼沙护滩堤水下软土地基分层沉降的安全监测问题,提出新型测量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可避免干扰施工、保护仪器良好工作并获得地基土体压缩量。通过现场仪器安装埋设、原型监测试验及监测成果分析,得到施工加载期和结束运行期水下软基分层沉降及土体压缩过程规律。结果表明水下软基保持安全稳定,验证了水下软基分层沉降新型监测仪器设备及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九朝段项目水下抛石、疏浚、炸礁及清渣各分项工程已基本完成雏形,少数部位达到验收标准。为了掌握在汛期大流速的影响下,炸礁、疏浚区及坝体冲刷对施工区域及整治建筑物周边区域的实际状态,项目部按照汛期观测预案,全面启动对各滩段施工区域汛期测量工作在观测工作实施过程中,项目部首次采用水下多波束与差分精准定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结合当天校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资水干流毛角口滩和焦潭湾滩所在河道弯曲狭窄问题,采用切嘴、疏浚以及填槽的航道整治方法进行方案设计,并基于该方案通过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以及船模通航试验进行分析。工程实施后通过水下河床地形观测和水位观测分析得知,该滩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取得了预期的整治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鳗鱼沙浅滩位于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属顺直宽浅水下分汊型沙质浅滩。顺直宽浅的河道属性使鳗鱼沙心滩和 左、右两槽不稳定,年际间滩槽冲淤变化较大,甚至出现滩槽易位的现象,是长江下游深水航道主要的碍航浅滩。基于河 床演变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鳗鱼沙浅滩近期演变特征以及浅滩成因,确立了维持水下分汊的整治思路,提 出江中实施龟背状潜格坝群的整治工程措施,并进行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前后对比试验,分析研究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后对航 道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工程河段河势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3月26日,重庆九龙坡—朝天门段航道建设工程胡家滩疏浚区南槽通过水下硬式扫床验收,胡家滩单位工程顺利完成,为今年上半年全面完工打下了坚实基础。自胡家滩段航道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项目部精心规划通航航路,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合理调配船舶等资源,增加松动爆破解决砂卵石板结问题,及时处理零星基岩和孤  相似文献   

9.
航道整治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为滩险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外业成果资料.其勘测内容包括:陆上地形及水下地形测绘,水文及水流特性测量,滩情调查(滩情描述、地质地貌、成滩水位及碍航原因分析、海损情况调查),施工条件调查(村寨情况、交通条件、水、电、通讯、料场、弃方区、有无地害情况)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长江航道环境敏感区生态清礁技术,通过开展高频破碎锤水下清礁现场试验,研究高频破碎锤水下清礁特性,优化破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高频破碎锤锤击过程中钎杆嵌入礁石的速度随钎杆和礁石接触面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钎杆嵌入深度随锤击时间的增大依次经历陡增、缓增及恒定3个阶段,依次对应高频破碎锤的高效破岩、低效破岩和无效破岩阶段。高频破碎锤水下清礁的单次最优锤击时间为20 s,最优锤击间距为0.3 m。研究成果对丰富环境敏感区水下生态清礁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鳗鱼沙浅滩位于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下段,属典型的顺直宽浅水下分汊型沙质浅滩。演变分析表明该段的航道条件与鳗鱼沙心滩形态密切相关,当鳗鱼沙高大完整时,航道条件就好;反之,航道条件就差。本段顺直宽浅河床形态决定了该段滩槽不稳定的现象将长期存在,特别是上游来沙量的减少,将导致心滩易冲难淤,碍航问题将更为严峻。在总结河段浅滩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现有一滩两槽格局、加高加大心滩、调整滩槽水流分布、增加浅区的冲刷能力的整治思路,以期解决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浅滩段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复杂的水沙条件和地形条件,建立概化水槽模型,对高滩守护工程护底排边缘冲刷开展试验研究。分别研究了不同流速、压载条件、排体长度对冲刷坑最大深度和水下稳定边坡系数的影响,提出了荆江河段高滩守护护底排边缘水下冲刷坑的计算公式,并确定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荆江河段水下稳定边坡系数宜取0.5,为高滩守护工程护底排长度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两种清管系统:单程清管系统和环路清管系统.通过国外一油田,分析了水下清管系统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安装方法,提出了清管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水道港口》2016,(6):593-598
基于历史地形数据,建立珠江河口水下三角洲数字高程模型分析近期的水下地形变化。并分析上游径流来沙和人类工程活动对河口区水下地形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左右期间,水下三角洲地形基本处于淤积状态,只有深槽等局部区域发生冲刷。20世纪90年代期间,黄茅海水域和伶仃洋水域的淤积强度有减弱的趋势,而鸡啼门水域淤积强度增强,磨刀门水域表现为滩淤槽冲的状态。上游径流来沙除伶仃洋水域外都表现出减少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些区域的淤积强度。而人类活动如土地围垦,航道整治对河口区水下地形的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某航道项目实例为研究背景,对航道整治水下疏浚清渣技术实践要点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该项目工程的资料背景与研究意义,而后在论述该航道境地气象水文基础上,从水下疏浚清渣施工设备选择与技术实践要点讨论。希望解析后,可以给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下裸露爆破就是将药包直接放置在水底被爆破介质的表面进行爆破的方法.在航道整治工程施工中,特别是山区河流石质滩的施工中,是人们经常采用的爆破施工方法,它具有施工简单、操作容易和机动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曾涛  范鹏朋  陈希 《水运工程》2022,(9):141-146
20世纪以来,长江上游频繁的采砂活动造成河道地形变化剧烈,采砂河段航道内泥沙淤积威胁通航安全。以长江上游莲石滩为例,在综合分析水沙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洲滩破坏后河道地形及航道条件的变化,结合外部调研情况,针对碍航特性提出了治理方案。除通过疏浚、清礁保障航道水深外,采用筑坝与回填固滩相结合的形式恢复关刀碛心滩高大完整的形态以提高中洪水束水能力,并采用清礁石料、生态鱼巢砖等构建生态涵养区以营造良好的生境。模型研究表明生态整治方案效果较好,可为类似滩险的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伶仃洋铜鼓海区海床演变分析及铜鼓航道淤积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伶仃洋铜鼓海区的水流、泥沙实浊资料和水下地形图,以泥沙运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铜鼓海区滩槽演变规律;从泥沙回淤的角度探讨开挖铜鼓航道的年淤积量和平均淤积强度,为估算铜鼓航道开挖后的泥沙淤积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河段内有新港作业区、九龙坡港区、佛耳岩作业区等多个大型港区,是重庆市连接云、贵、川三省的水路运输重要通道,也是建设重庆航运中心战略的重要组成,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可明显提升长江航运能力,对长江流域沿线城镇的经济建设促进作用明显,本文依托长江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航道整治水下疏浚清渣建设工程,探讨了长江航道整治水下疏浚清渣施工工艺技术,可在内河航道整治水下疏浚工程建设中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结合广深港客运专线跨沙湾水道(112+2×168+104)m连续刚构有碴轨道改无碴轨道的适应性研究,从静力计算及动力分析各方面对大跨结构采用无碴轨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