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整体自装卸车运输的某多式联运托盘为研究对象,对试验中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通过分析可得,改进方案能较好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式联运的高度复杂性决定了多主体集成特征,合作伙伴选择是多式联运经营人构建联盟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从战略维度、业务运营维度2个方面分析承运人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包括13个指标的多式联运联盟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组合设置指标权重,建立具有模糊特征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以吉林省某公司的长春—佛山线路的商品车集装箱公水联运为例,从长春到大连的公路运输中有4家物流企业作为潜在备选分承运人,通过语气算子与模糊标度、相对隶属度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实地调研取得指标的基础数据,根据决策向量,4个多式联运承运人选择顺序为丙、乙、甲、丁。该计算结果与4个多式联运联盟潜在承运人的发展实际一致,验证了基于组合赋权的承运人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多式联运经营人选择承运人形成联盟提供了科学的比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条件。我厂于1981年在设计科正式设立了专职标准化人员。并建立了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何勇 《公路交通科技》2014,(3):311-313,319
我国国际多式联运发展一直以铁路为重心,铁路一直的积弊又阻碍了其发展。铁路改革对于我国国际多式联运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突破性的,但绝非前置条件。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市场主体缺位无序、铁路改革任重道远、示范项目预期难显等现实困境,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思维,围绕顶层目标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机制建立、铁路货运改革、联运趋势研究等方面探求我国国际多式联运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山东及京津冀地区的半挂车生产企业日子不是很好过。9·21治超带来的政策红利逐渐消失,环保督查加严上下游货源减少,偏巧在这个关键节点公转铁时间表出台。国务院公开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2018年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2020年采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以及唐山港、黄骅港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主要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单一化的公路运输已不能满足汽车行业配送物流需求,整车多式联运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普遍需求。多式联运在其他领域的高速发展及现阶段我国政府对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也为多式联运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契机。文章从战略规划、战术规划和运营规划三个层面对国内外汽车整车多式联运网络规划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汽车整车多式联运网络规划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汽车整车多式联运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多式联运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变,加快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对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实现降本增效有着非常大的指导与现实意义。我国为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发展多式联运,并将多式联运列入物流业发展十二大重点工程之首。同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不断落地,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多式联运所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也需要得到科学验证。为测算我国发展多式联运能够产生的效应,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选取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的相关指标,对不同运输方式的能耗量及单位里程碳排放量进行计算,然后和多式联运的指标作比较。通过现阶段广州市至哈尔滨市的货物运输情况进行测算,可以发现多式联运比单一的公路运输模式更具有优势,不仅可以减少能耗,还能大大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同时,我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将会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的成果和收益,因此需要针对我国的多式联运量进行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发展多式联运的运量进行预测,从而测算发展多式联运的效果。预计到2020年,多式联运能够减少能耗254. 06万t标准煤,减少碳排放461. 97万t,运输成本降低46. 07%以上,可以看出发展多式联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波兰最大的挂车生产企业Wielton最近向CLIP集团提供了100辆可用于多式联运的厢式车,专门用于铁路和货车的联运. 多式联运在波兰越来越受到欢迎 Wielton认为,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尽管波兰的地理位置优越,铁路连接网络密集,但波兰并未充分发挥多式联运的全部潜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得益于欧盟分配给公路和铁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周明华  李楠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2):65-69,73
多式联运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高速公路,而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多式联运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文中介绍了多式联运协同服务(MTC)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port to door"各环节的信息互动和协同作业要求,为货主/货代、船公司、物流企业等部门物流操作、信息跟踪及物流监管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通过系统建设,全面整合各环节系统及信息资源,构筑高效联动、功能完备的集疏运服务平台,为多式联运提供全程无缝式信息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多式联运实施过程中,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干预会导致货物运输速度值、准时送达概率阈值和转运时间值不确定.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首先,采用随机规划理论估计不确定值;其次,设置最小运输总成本为模型的优化目标,包括运输费用、转运费用以及货物未准时送达产生的延误惩罚费用;设置货物准时送达概率为模...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军事变革浪潮推动和现代战争作战需要的牵引下,美军继续加紧实施军事转型,深入进行军队后勤改革,积极开发研制新型后勤技术与装备,以满足现代  相似文献   

13.
14.
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从实现广义运输总费用最小化的原则出发, 建立了一种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优化模型,并运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从理论上探讨该模型的求解,并列举了一个可提供6个中转地和3种运输方式的算例进行分析说明,确定合理的最佳运输路线和最佳运输方式选择的联运方案,使广义运输总费用最小.  相似文献   

15.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推动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多式联运的发展,促进其经济发展,文中运用优劣势分析法(SWOT),分析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多式联运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多式联运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多式联运网络由基础网络、运输服务网络和环境网络构成,风险因素在网络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风险系统。对多式联运风险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初步从基础网络、运营服务网络和环境网络3个方面识别了11个多式联运网络风险因素。适应我国多式联运当前的发展特点,建立风险因素的FISM模型,具体包括第1层的自然环境、信息共享、设备设施、场站设施、载运工具、人员能力、市场环境,第2层的线路能力,第3层的主体责任、管理规则,第4层的政治法律环境。清晰地展示了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和重要性程度,明确了多式联运网络风险的发生路径,为进一步做好风险管理和控制奠定基础。根据研究结果,从全方位加强政府推动和支持、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加强基础和服务网络联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4个方面提出多式联运网络风险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一般长途城际高效物流运输应用较多的是甩挂运输,而中短途的省际运输通常需要的就是短小灵活的甩箱运输。交换箱不仅在欧洲早已普遍应用,而且还是欧洲城市物流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种运输方式。实现多式联运是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交换箱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欧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建立和完善了集装箱的综合运输系统,使交换箱突破了传统运输方式的港到港概念,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为货主提供门到门的优质运输服务,从而使交换箱的优势得到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式联运各参与者需求偏好不同的实际背景,以提高所有参与者的综合满意度为优化目标,对中欧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考虑组成列车等待时间的要素,以列车、船舶的固定时刻表和收货人的软时间窗要求,组成的混合时间窗为约束条件,在分析了影响各参与者满意度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效用值偏好信息的综合满意度模型.为解决货物时、空、量的衔接组合问题,设计双信息素蚁群算法,用以搜索路径与运输方式的组合搭配,并将改进的小生境遗传算法嵌套进蚁群算法.采用由连云港到马德里的实例做对比验算,分别给出不同需求偏好下的运输方案,并与现有研究方案对比,其综合满意度指标可平均提升约6%~10%,采用混合算法后收敛速度平均提升约36.21%,能够为不同参与者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路径与运输方式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公路》1959,(6)
一九五六年交通部发出了关于开展双班运输的指示,并作为公路运输企业三大改革之一。我们贯彻了上级的指示,开展了双班运输,挖掘了运输潜力,完成了当时紧张的运输任务。在推广双班运输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作了多次改进。如开始实行双班运输时,白天一班早晨八时至下午五时,夜班从下午七时半到凌晨三时半。但至一九五七年,运输情况缓和,我们又确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