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冉 《商用汽车》2013,(10):52-54
从卡车制造商到商用车悬架、车轴、转向桥、保险杠等配件的制造供应商,瀚瑞森这一百年品牌,正在陆续为中国商用车市场提供新型产品。在2013上海车展上,瀚瑞森(中国)展出了其橡胶悬架(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挂车空气悬架和挂车车轴等产品。同期还举办了"瀚瑞森百年华诞庆典"发布会,彰显其立足中国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对超载超限的严格管理,卡车产品的轻量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实现降重不降质,考验的不仅仅是材质还有技术。瀚瑞森此次推出的新一代轻量化HMX-V橡胶悬架就是针对中国轻量化标载公路运输市场而研发。"近几年,橡胶悬架逐渐在国内重卡上开始应用。作为这个市场的主要推动者,瀚瑞森自200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起,就与中国重汽集团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针对中国的路况和特殊的市场需求,专门研发出HUV橡胶悬架系统。经过4年多的产品推  相似文献   

3.
自创始以来,瀚瑞森的宗旨从未改变,始终是满足商用车行业的需求。正是因为专注,百年瀚瑞森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卡车、挂车车轴及悬架技术和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鸿雁 《商用汽车》2012,(15):70-71
2012年7月21日,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公司在南京首发了其第一款轻量化牵引车——豪瀚,该车曾在2011年底中国重汽举行的商务年会上首次亮相.据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介绍,该车是中国重汽集团针对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推出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轻量化车型,这也标志着中国重汽正式吹响了进军公路运输车市场的"号角".  相似文献   

5.
《时代汽车》2013,(1):74-75
重汽轻卡商务大会上,重汽推出了新品——黄河自卸轻卡以及福泺产品。2012年,中国重汽重新启用“黄河”品牌,是中国重汽整体战略规划中重要的一举,同时.也可看出重汽对轻卡自卸市场的重视。中国重汽旗下的重型自卸车,一直以来部是国内的顶级车型,此次出兵轻卡自卸,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公司豪瀚重卡首发仪式在南京举行。 豪瀚系列商用车是中国重汽针对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推出的最新的轻量化车型,产品汇集了奔驰技术、斯太尔技术和中国重汽自身技术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匹配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重汽销售部自2017年年初制定了"百款经典重卡十大客户领域"的营销指导策略,自实施以来,销售部在产品力、营销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就,HOWO和豪瀚品牌齐头并进。在国内重卡行业,中国重汽一向被业内称为"技术咖",而当前中国重汽的看家技术自然非"曼技术"莫属了,前10个月中国重汽销售部曼技术产品同比增长140%,占全部销量的45%,曼技术车型已在十大客户领域充分展现了主角的风采。随着"十大客户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些特定补缺市场中.瀚德是全球主要的专有汽车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我们的品牌代表先进的高科技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全球汽车制造商对产品的需求.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性、改善环境、改善汽车的动力性能。”这是瀚德集团总裁兼CEO Joakim Olsson先生在瀚德汽车产品(苏州)有限公司开业典礼上的一席讲话。瀚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十年后的今天,终于迎来了首家工厂的开业。本刊记者在工厂开业之际采访了这家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1 设计增加车架定位装合胎的现实背景 中国重汽在国内重卡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中国重汽集团与德国曼公司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德国曼公司向中国重汽注资5.6亿欧元,成为中国重汽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及股东.中国重汽联手德国曼公司于2012年初推出基于TGA技术平台的全新品牌,该品牌涉及多达50多种整车基本车型,该品牌的产品将高于中国目前重卡市场的主流产品,并面向全球新兴市场.新品牌的生产基地为中国重汽章丘工业园区的济南商用车公司.为了新车型的快速顺利投产,也为了中国重汽真正建立起重卡技术的国际化平台,在基于多方位因素的综合考虑后,中国重汽决定在商用车原生产线基础上,针对新车型的需要进行改造,以达到新、老车型并线生产、提高整车质量、共同发展的目的.增加车架装合胎是其中改造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中国重汽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系列重型卡车。该车多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HOWO系列重卡,是中国重汽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发的“国际化产品”.中国重汽在引进20多年的品牌车后,终于有了自主品牌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中国重汽的品牌战略初见成效,形成了产品结构新优势。中国重汽认真实施企业主品牌与高端、中高端以及标准适用型多级品牌战略,公司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产品品牌定位更加准确。2014年12月,中国重汽集团2015年商务大会在杭州召开。中国重汽经销商、改装合作单位、客户代表、金融和投资机构代表等1600余人共赴年度商务大会。今年中国重汽商务大会上展出车辆达到62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重汽销售部联合国内领先的互联网+物流平台——货车帮,推出新车超级品牌周系列活动,10月9~15日7天,200台中国重汽豪沃、豪瀚车型被抢购一空,成交金额超过6000万元。实际上,中国重汽与货车帮早就相中了彼此。在货车帮平台网络发展之初,双方便尝试合作,探索互联网+汽贸新模式。随着货车帮网络的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步伐加快。除了新车销售,中国重汽与货车帮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重汽经过近些年的延伸式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在重卡、中卡、轻卡、大客、特种车等领域全面开花结果。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国外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重汽生产的重卡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尤其亮眼,成为中国重卡行业在海外市场占有率一直居于首位的品牌;而且中国重汽呈献给国际市场的"SINOTRUK"品牌,已成为被海外用户广泛认可、喜爱的国际品牌。连续14年重卡出口排名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4.
曼上一次来到上海车展,是和他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重汽同台展示的.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他们的展出策略有所变化,"抛弃"了中国重汽,和大众旗下的另一个品牌斯堪尼亚并肩亮相.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曼的中国战略有什么样的调整? 曼对中国卡车行业的影响 曼的卡车产品以高端著称,我们很少能在中国的道路上看到曼公司的产品.其实这个德国高端商用车品牌和我国的重卡行业有着不解之缘.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重卡领域大家都熟知的斯太尔技术.1983年,经中国政府批准,德国曼子品牌的斯太尔91系列重卡技术被引入中国,这也是中国首例重型卡车技术引进项目.斯太尔技术成功帮助中国解决了当时载货汽车"缺重少轻"的问题,这堪称德国曼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的典范.从后来我国中国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曼的斯太尔平台对中国重卡行业的影响意义相当深远.多年过去了,技术也已经更新好几代了,如今曼的市场触角已经全面深入中国市场,他们又将重点推什么产品?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中国重汽商用车销售部副总经理魏福平对"亲人"服务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表示贯彻执行47个文件提出的要求,将是这一年的工作思路。2013年,中国重汽将多款吸收德国曼技术的重、中、轻型商用车成功导入市场;接下来的1年里,售后服务对产品经受住市场的检验至关重要。中国重汽将如何在2014年打好服务牌?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在2014年商务大会上给出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国重汽副总裁韦志海率考察团在印度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活动,重点对印度国内重卡汽车市场现状、重卡制造业现状及国际贸易环境等进行了系统考察。考察期间,韦志海率团先后拜访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和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就中国重汽产品、出口市场情况、发展前景及开拓印度市场意向等作了介绍,同时,就印度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7.
2016年,中国重汽豪瀚燃气重卡(LNG半挂牵引车)进入新疆,获得了终端用户——新疆九洲恒昌公司的充分认可;截至目前,该用户拥有豪瀚LNG车辆逾400辆,同时以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其他用户购买。  相似文献   

18.
《驾驶园》2013,(11):26-27
中国重汽携6款车型亮相2013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SITRAK品牌下的C7H格外引人注目。这款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合作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型,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重汽在重卡市场、尤其是牵引车市场上的表现。SITRAK来势汹汹2011年4月,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在上海发布合作品牌——SITRAK。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公司董事长严文俊在发布会上表示:"SITRAK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3年初上市以来,拥有国内最高技术成果的中国重汽HOWO-T系列产品获得了用户的好口碑,成为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车型之一。这款上市将近两年的重汽产品为何能获得如此多用户的信赖?车辆在运行中的表现又如何?为此,笔者与T系列用户进行了深入沟通。品质过硬——省时、省力、省心使用几年下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重汽的车省力、省心、好管理,而且这种优势在HOWO—T7H上体现得更加  相似文献   

20.
周雪 《驾驶园》2014,(8):6-9
<正>中国重汽集团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品牌历史源远流长,从1960年第一辆重型汽车试制成功,老一辈重汽人就已经有了最初的品牌意识,他们把这辆车命名为"黄河"。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元帅还亲笔题写"黄河",赋予了中国重汽品牌之路的荣耀开端。"黄河"牌重卡,不仅填补了我国重型汽车市场的空白,更是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就占据了国内重卡市场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