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变气门相位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WAVE整机性能软件,研究分析了某汽油机的可变进气相位对发动机进气性能的影响.在优化进气相位基础上,分析了采用可变气门相位技术的发动机在6000 r/min(最大功率)和低速1500 r/min两种工况下,不同排气相位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柴油机排气SCR后处理装置在排气温度较低时性能不佳问题,在WP10柴油机进气系统上设置了进气节流阀,进行了进气节流对柴油机排气温度、排放和油耗等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气节流可明显提高柴油机小负荷时的排气温度,随着节流度的加大,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发动机油耗和PM与NOx排放的明显增加,但当节流度超过一定范围,影响会明显增加,且转速越高,影响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以采用双VCT和可变进气管的V6气道喷射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不同的VCT和可变进气管对发动机充气、燃烧、油耗和排放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恰当的进排气VCT开度组合辅以不同的进气管容积腔状态可以有效改善发动机充气效率和降低排放:不同的进/排气门开启时刻、气门重叠角以及进气管容积腔大小对放热规目的影响不大:恰当地控制进/排气门开启时刻和气门重叠角,再结合点火提前角的优化有助于改善油耗.  相似文献   

4.
汽油车进排气系统降低噪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汽油车进、排气系统降低噪声方法,并基于Helmholtz共振原理,利用三维CAD软件Pro/E设计了进气谐振消声器。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整车、发动机、进气谐振器、排气消声器的联合模型。根据发动机工作过程,对排气消声器进行了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谐振器和改进后的排气消声器,能够降低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以满足要求,且基本保持汽车输出功率不变。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作为整车的"心脏",其进排气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经济性和动力性.进气系统的功能是尽可能多且均匀地向燃烧室提供可燃新鲜充量,保持发动机高效工作.其维护保养的内容一般包括进气歧管、节气门体、空气滤清器及附件等.排气系统的功能是将燃烧产物进行车尾排放,并减小燃烧产物产生的污染及噪声,其维护保养的内容一般包括曲轴箱通...  相似文献   

6.
除环境噪音外,叉车本身是一个包含各种噪音的综合性噪音源,其主要噪音源可分为:发动机、排气系统、进气系统、液压系统、传动系统及轮胎等。在这些噪音源中,有的与发动机转速有关,有的与整车速度有关。其中与发动机有关的噪音有排气噪音、进气噪音、液压噪音和发动机表面辐射噪音,用发动机带  相似文献   

7.
涡轮增压器包含一个排气转子和安装在共用轴上的进气转子,并封闭在铸造壳体内。共用轴由两个半浮式轴承支持。铸造壳体构成2个室,紧紧围住排气转子和进气转子。排气转子位于发动机的废气流和排气系统之间。进气转子位于空气滤清器和增压空气冷却器出口之间的进气流中。在涡轮增压器运行期间,排气转子和进气转子轴的速度可能超过  相似文献   

8.
正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原理是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情况,调整进、排气量,气门开合时间和角度。使进入的空气量达到最佳,提高燃烧效率。采用可变配气定时机构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发动机转速不同,要求不同的配气定时。这是因为当发动机转速改变时,由于进气流速和强制排气时期的废气流速也随之改变,因此在气门晚关期间利用气流惯性增加进气和促进排气的效果将会不同。当汽车发动机在低速运转时,气流惯性小,若此时配气定时保持不  相似文献   

9.
在开发某款天然气发动机的过程中,发动机出现了进气回火、排气放炮等性能不稳定现象。借助CFD软件模拟缸内流动与燃烧,对燃烧室进行了优化设计,对比了新旧两种燃烧室内混合气燃烧和流动情况,分析造成两种燃烧室内燃烧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对比湍动能、火焰传播与形成过程的差异诠释了原燃烧室产生回火放炮的原因。新开发的燃烧室不仅有效解决了进气回火、排气放炮问题,还使发动机的扭矩、功率比原来有所提高,同时燃料消耗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传统发动机上,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时刻是固定不变的,气门叠开角也是固定不变的,这些数据是根据试验取得的最佳配气相位。然而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变化时,其进气量、排气量、进排气流的流速、进气及排气行程的持续时间、气缸内燃烧过程等都不一样,对配气相  相似文献   

11.
汽车装备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发动机排气气流的动能,推动涡轮和压气机高速旋转,对进气进行压缩,以便在加速和高负荷工况增加汽缸的进气量,提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废气涡轮增压器实质上是一台气体压缩机,增压器将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与进气系统联系在一起(图1),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配气相位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VL-BOOST软件进行了配气相位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依次把排气提前角和进气晚关角作为优化自变量,以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对原型发动机的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柴油机在进行国六排放标准试验时,WHTC循环试验中排气温度低,部分工况点达不到后处理器的起喷温度,SCR催化转化效率不佳的问题,在1台带有节气门的柴油机上开展了试验,研究了进气节流对柴油机排气温度、空燃比、排放和燃油消耗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负荷时,节气门关度在0%~40%时,进气节流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影响较小;节气门关度在40%~65%时,进气节流可以明显提高柴油机小负荷时的排气温度,且不会使发动机不透光烟度、CO、THC、NO_x显著增加;当节气门关度超过70%时,进一步增加节气门关度能迅速提升排气温度,但是会使发动机排放严重恶化,燃油消耗率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2011,(11):26-26
请问摩托车消声器有什么用?是否可以拆除?拆除后发动机性能能否提高?(北京亮仔)许多人总感到排气声越大发动机功率越高,所以把消声器内部的消声结构拆除,这是不正确的。虽然这样能够减小排气阻力,但在设计阶段,是在有消声器的条件下考虑提高排气效率的,而且排气系统的变动也将影响到进气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以发动机转速、进气量、循环油量、发动机出水温度、中冷后进气温度、进气湿度、排气背压、柴油温度作为输入,NO_x排放质量流量为输出,优化隐层节点和迭代次数,并经过样本训练,构建了NO_x排放预测模型。结合台架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其预测值与试验值间误差小于1.5%。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试验因素的重要度和试验控制性。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循环油耗、中冷后进气温度、排气背压对柴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相对较高;进气湿度控制范围过宽,对NO_x排放测试结果影响高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车辆》2007,(4):5-5
郑州宇通制造的ZK6859H型城市公路客车,该车型的节能技术特点与技术创新描述: 该车通过对发动机冷却系优化,使发动机保持稳定工作温度. 通过对发动机进气、排气系统的优化,减少发动机进、排气阻力,改善发动机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性能好的发动机应具备的最基本特点是:进气系尽可能多地吸进混合气,排气系尽可能干净地排出废气。其中,作为能量来源的进气系尤其重要。理由很简单:其一,如果没有进气,发动机根本不可能工作;其二,进气是靠气缸的真空度把混合气吸进去的,因为真空度十分有限,故要想增加进气量十分困难;其三,一定排量的发动机,因进气时间非常短,当发动机的转速达到6000r/min时,发动机进气时间仅为1/200s,因此,气缸吸入的混合气根本达不到排量的数值;其四,空气是有质量的,因此活塞在下行时,空气的质量就产生了流动惯性,而不能和活塞同步下行。此外,空气在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等处流动时还会遇到相应的阻力。由此可见进气的重要和增加进气量的难度。而要想增大发动机的功率,必须首先考虑增加进气量,以便气缸吸入更多的燃料。在排气量和气缸数  相似文献   

18.
德国大众公司的 4缸 2 0气门发动机首次用于批量生产的轿车上。该发动机每缸 3个进气门 ,2个排气门 ,这样使燃烧室空气混合更快、更均匀 ,发动机排气更迅速、更彻底。燃烧室空间得到更充分利用。采用可变凸轮轴结构 ,改变进排气正时 ,使发动机在高转速时获得尽可能高的功率 ;低转速时 ,极大地降低燃烧不平稳性 ,提高扭矩。采用可变截面进气管 ,即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不同 ,借助气门开关 ,改变进气路线的长短。高转速时进气通道变短 ,可减少空气流动损失 ,提高高速功率 ;低转速时 ,进气通道变长 ,以提高进气流速 ,增加低速扭矩。由于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东辰 《汽车与安全》2011,(11):60-60
进排气系统的改装发动机上的空气过滤器是为了过滤发动机运转所需要的空气,在很多人看来,原车所安装的空气过滤器有进气量不足之嫌。改装空气过滤器是很关键的一步,进气系统改装后,排气系统也要进一步改动,目前流行的是将排气管尾段改成直接排气方式。很多人认为,大流量  相似文献   

20.
进气系统是为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提供充足干净的空气,排气系统主要作用是降低排气噪声,防止排气泄漏,保持排气畅通。进排气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功率的发挥,对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产生影响,同时进排气系统设计的好坏对整车的噪声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