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横坡较陡,高填方顺层陡坡路堤常常存在滑塌变形的风险。为设计S304省道K7+500~K7+580左侧高填方顺层陡坡路堤的防护支挡方案,以该段填方路堤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以剩余下滑力稳定性分析计算为手段进行分析。以剩余下滑力作为比选参数,确定桩板墙作为该段高填方顺层陡坡路堤的防护支挡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填方路堤常见的病害和成因的分析,综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加强与同行的积极沟通交流,减少高填方路堤危害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路基高填方路堤填筑质量,保证车辆的安全通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际工程,对土石混填高填方路堤的沉降的监测方案进行了简述,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施工期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高填方路堤施工期沉降进行了模拟,模拟得出的沉降变形规律与现场实验数据得出的规律基本相符,可以有效地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对高填方路堤在浸水情况下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水位高低、路堤高度、加筋、填料性质等因素对浸水高填方路堤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水位时路堤的侧向位移和竖向位移比低水位时显著;浸水高填方路堤的最大侧向位移一般发生在填土层高度的25%~35%处;加筋能有效地减小浸水高填方路堤的侧向位移和竖向位移,起到防止路堤填土层底部开裂和提高路堤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对高填方路堤在浸水情况下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水位高低、路堤高度、加筋、填料性质等因素对浸水高填方路堤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水位时路堤的侧向位移和竖向位移比低水位时显著:浸水高填方路堤的最大侧向位移一般发生在填土层高度的25%~35%处:加筋能有效地减小浸水高填方路堤的侧向位移和竖向位移,起到防止路堤填土层底部开裂和提高路堤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具体工程,对深层搅拌桩在软土高填方路堤中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介绍了深层搅拌桩技术,主要对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高填方路堤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路基稳定性监测、土压力监测、水压力监测、测斜监测,工程实践表明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高填方路堤具有良好路用性能。该工艺在处理软土高填方路堤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某在建昔格达填料路堤试验段为原型,进行了6组离心模型试验.通过测定模型顶面的沉降、模型内部的水平和竖向土压力,对高填方路堤中土工格栅的加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土工格栅对高填方路堤的影响及作用,为昔格达填料路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路基稳定性、水毁的防治及路堤的加固三方面研究,从多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影响高填方黄粘土路堤长期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有效的增强了高填方黄粘土路堤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河池机场道槽区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原位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了两种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幂函数模型、平方根模型和对数模型等回归参数模型在河池机场道槽区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确定了能较真实反映河池机场道槽区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规律的指数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了道槽区路堤工后沉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由于道槽区高填方路堤填筑体厚度极不均匀,工后沉降变化显著,但单位路堤填高沉降量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0.
高路堤压实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填方路堤病害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填方路堤的压实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