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光飞逝!弹指之间,《航海》杂志即将迎来她创刊二十周年的喜庆。作为一名与《航海》相伴十八载的忠实读者,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动,脑海中不由得回想起与《航海》相识交往过程中的那些个“第一次”…… 第一次认识《航海》 我第一次见到并认识《航海》杂志,是在1981年的秋季。那时,我是一名刚跨入海军第一水面舰艇学校(即现在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门不久的新学员。由于从小养成喜欢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我在海校繁忙的训练和学习之余,经常自费购买或是去图书馆浏览报刊杂志,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作为一名未来的海军军官,我将阅读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了有关海洋和海军  相似文献   

2.
《航海》1983,(5)
我是《航海》杂志的老读者了。我非常喜欢海,尤其是航海。看了国外航海体育运动情况的介绍,感触很深。我感到我们的航海运动太落后了。现在,许多航海体育运动已被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了。我国要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应迅速发展航海体育运动。上海读者朱伟  相似文献   

3.
《航海》1988,(1)
去年十二月四日,上海市航海学会在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召开了航海杂志社成立大会。《航海》杂志自1979年创刊以来,在国内影响日益扩大,深受读者欢迎。为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经上级部门批准,在《航海》杂志的基础上,充实力量,加强  相似文献   

4.
正我藏书不多,但至今珍藏着《航海》创刊初期数十本杂志,几度搬家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闲时翻阅,有一种别样的情感,仿佛又回到了特殊的年代。上海市航海学会建会四十周年,《航海》走过39个春秋,几乎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年轮相吻合,顺着杂志栏目、题材、文风嬗变脉络,寻觅我国航运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足迹,期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印痕。重读《航海》早期的文章,回想当年作者的思考和读者的喜好,以及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在将近40年后的今天显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海学会主办的《全国航海界知名人士座谈会》于八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在江西庐山举行。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来自交通部、海军、国家水产总局、国家海洋局等系统的航海界老前辈、老专家以及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和各地区航海学会部分领导等共六十余人。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航海》1997,(6)
在新老读者不断爱护和关怀下,《航海》杂志走过了近20年的路程。我们经常收到许多热心的读者来信,或嘉许、或批评、或建议,使编辑部在办好杂志方面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沟通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我们将不定期地开辟“读者信箱”专栏。 本期刊登张新泉老读者的来信,他对《航海》杂志的挚爱让人感动,他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编辑工作很有帮助。希望更多的读者来信,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航海》杂志办得更好更出色!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书架和写字台上,甚至连几把本应坐人的椅子上都堆满了各类书报杂志,这是信息爆炸时代所给予我生活空间的有形挤压,有时为了找一本东西可得忙上一阵。但其中有一份杂志我却总把它置于伸手可及的地方,而且几乎每期我都会津津有味地拜读一番,这便是《航海》。相对于它创刊至今的近二十年历史来说,我既是它的老读者,又是新读者。 记得最早读到这份杂志是在1979年,当时我是一名恢复高考后才得以跨入大学的大学生(之前我曾当过工人和企业干部)。虽然我从未做  相似文献   

8.
小明赔书     
小明是个“航海迷”,这天他从图书室发现了两本《航海》杂志,便高兴地借回了家。 晚上,他越看越喜欢,不知怎的,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里…… 第二天,小明兴冲冲地拿了一本《怎样养猪》交给了图书室老师: 《航海》杂志给我弄丢了,照价赔偿,找我五  相似文献   

9.
我与《航海》杂志已经有十七、八年的情缘了。追思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勾起深切的回忆。 1981年下半年,组织上把我从船上调到新成立的黑龙江省航海学会工作。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12月,经理事会议决定,1982年开始订购《航海》杂志,将它作为对学会会员进行普及航海科学知识的读物,免费赠送给会员。 20年来,《航海》杂志在传播中华海洋文化、歌颂中华海魂方面做出不少贡献。中国古代航海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中国历来就是航海大国,从徐福东渡到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七下西洋的  相似文献   

10.
答读者问     
《航海》1986,(1)
江苏高港港务局滕增荣读者来信:“我是《航海》杂志的忠实读者,从创刊以来至今都订阅它。现手头缺1985年的第二期,在当地并曾托人去上海邮局零购,都没有买到,殊为可惜。不知贵部有否多余的?”  相似文献   

11.
卫太夷 《航海》2012,(3):30-32
龙年新春,前往《航海》杂志社贺岁,上海市航海学会桑史良秘书长嘱我写篇彭德清老部长当年编纂《中国航海史》的往事,我欣然应命。  相似文献   

12.
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周立同志: 你的来信已由航海杂志编辑部转给了我。关于三明治的发明者问题,我在《库克船长航海记》(刊于《航海》杂志80年第五期)中提了一下,现在查阅英文版有关资料,再作一个说明: 桑德韦奇、三明治都是Sandwich的译音,指的同一个人(同一个贵族世家),只是中文字面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内燃动力机械专业。现在,每当我以记者的身份到全军各部队采访时,人们常常会问我,你一个工科大学的毕业生,是怎么从一名普通技术干部成长为解放军报社记者的呢? 我每次几乎都是这样回答的:“我走上新闻之路是从科普创作开始的,我的成功得益于《航海》等杂志。《航海》等杂志是我永远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正1980年,告别了紧张的高考,我进入武汉河运专科学校船舶驾驶专业学习,显得非常轻松,泡图书馆成了最主要的爱好。泡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浏览各种各样的报刊。起初,还没有接触专业知识,我比较爱看的杂志有《读者文摘》《科学画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人民文学》《大众电影》等。后来上了专业课,《航海》《海洋世界》《舰船知识》等科普读物开始进入我阅读领地。也记不清是哪一期了,《航海》杂志上刊登的《海上路标》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广东造船工程学会承担了广州市科协的科普项目,邀请《海军装备》杂志原总编辑余春大校,到市内大中学校开展《强国,必须走向海洋》的专题讲座。6月21日下午,该科普讲座的第2讲在广州航海学院开讲,受到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大一年级约300名师生热烈欢迎。讲座活动由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书记谭文才主持。广州航海学院设有13个院,经多年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航海为特色,形成了"航海类专业群  相似文献   

16.
《航海技术》2009,(6):77-77
国庆60周年前夕,9月18日,《航海技术》编委会、编辑部召开《航海技术》创刊30周年纪念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在沪航运单位、航海院校与其他方面有关单位领导、原《航海技术》支持单位老领导与热心人士以及读者、作者代表等五十余人。会议由编委会主任、中海集团张国发副总裁和主编、中远集运韩成敏副总经理主持,中国航海学会洪善祥理事长应邀莅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
在《航海》喜迎二十华诞之际,我要由衷地说一句:我爱《航海》。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读者,而且既深居内陆、不习舟楫,又年愈不惑、案牍劳形,纯属“海外人士”(航海界的圈外人)。但我仍对《航海》一往情深,自1982年“初结良缘”,一发而不可收,长期订阅,“忠贞不渝”。每收到新的一期杂志,就迫不急待地打开“先睹为快”,平日闲遐也时常展卷  相似文献   

18.
复刊词     
根据1979年召开的中国航海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海》在相隔了十三年后,又和广大读者见面了。《中国航海》系中国航海学会学报,是根据1965年中国航海学会筹备大会的精神,于同年创刊的。后来,由于林彪、“四人邦”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学会难于开展工作,《中国航海》也被迫仃刊。  相似文献   

19.
《航海》2008,(5):5-5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谱写历史华章之时,在庆祝第四届中国航海日期间,上海市航海学会三十而立,这是上海地区航海界的一件盛事。在交通部、中国航海学会、上海市科协的指导和关怀下,在航海界同仁的支持和期盼下,历尽筹备、停滞、复会波折的上海市航海学会于1978年正式成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轨迹。1979年1月间,当时国内航海界第一本科普杂志《航海》正式创刊。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九十岁了,看到祖国航海事业的巨变,回想自己坎坷的航海生涯,时常感慨万千,今借《航海》杂志一隅,老生常谈一番。记得1928年我国始有现代远洋轮船长。那时中国统治当局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分子仗强欺弱,大肆侵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