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用自行设计的1对引物,通过RT-PCR从鸡脾细胞中分别克隆了鸡MHCⅡβ链基因片段,大小为798bp。核苷酸测序结果表明,与已登录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5%。将该基因片段插入含谷胱甘肽(GST)基因的质粒pGEX-4T-1,构建了pGEX-4T-1-chMHCⅡβ。经诱导表达,获得分子大小约为53 000的融合蛋白,其中chMHCⅡβ链大小约27 000。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GST-β融合蛋白,进一步用此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鼠源抗鸡MHCⅡβ链抗体。经过琼扩和ELISA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盐溶液浸蚀条件下的沥青与集料粘附性、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等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沥青种类和不同盐溶液浓度对沥青混合料材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化学-力学耦合理论分析了盐分对沥青混合料侵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及耐盐浸蚀性能明显优于普通道路石油沥青,在沥青中预拌消石灰对改善粘附性作用不明显;Na2SO4溶液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浸蚀作用大于NaCl溶液;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破坏属于化学-力学耦合损伤效应;沥青混合料随空隙率的增大,稳定度和残留稳定度降低,但流值变化规律不确定;初始的内部缺陷和损伤会导致沥青混凝土冻融劈裂抗拉强度的较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Sasobit温拌技术能降低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但低温及水稳性能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低温性能最为突出。研究通过在 S a-WMA的基础上添加聚酯纤维技术处理,对基质、S a-WMA 以及聚脂纤维+S a-WMA的温拌效果和路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a-WMA 和聚脂纤维+Sa-WM的拌和温度分别降低了23.4℃和15.2℃,说明聚酯纤维的添加对 Sa-WMA的温拌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聚酯纤维的添加对 Sa-WMA 高温性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与基质混合料相比,S a-WMA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能力明显降低,且低温破坏弯曲应变降低幅度达到33%,而聚酯纤维的添加可以改善 S a-WMA的抗水损害能力与低温抗裂能力,且低温破坏弯曲应变提高幅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及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车辙、低温弯曲、水稳定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高模量沥青改性剂的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0.3%高模量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在45℃、10Hz条件下动态模量可达7 214MPa,动稳定度可达13 754次·mm~(-1),-10℃弯拉应变大于2 500με,冻融劈裂强度比为91.2%;自主开发的高模量改性剂(MA103C)具有良好的高温模量和抗车辙性能,且能够兼顾低温性能,综合性能较优,已成功应用于武汉江北快速路新建工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温拌剂对GAC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分别在热拌和掺加表面活性类温拌剂温拌条件下成型70#普通沥青混合料GAC-25C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GAC-20C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研究表明:1、将不同掺量的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分别加入A-70#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结合料针入度增加,软化点波动下降,沥青结合料高温粘性降低,但幅度不大,SBS改性沥青15℃低温延度略增加,低温延展性提高,但掺入剂量对结合料性能影响不成规律;2、温拌70#普通沥青混合料GAC-25C和温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GAC-20C压实温度相比于热拌沥青混料分别降低45℃和30℃,压实效果、高温稳定性能和水稳定性仍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FLAC3D的高速公路高边坡合理开挖施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的确定实例边坡开挖施工工艺,分别设定不同开挖级数和开挖深度工况,采用FLAC3D软件对该边坡在不同开挖工况下的变形情况和安全系数进行数值模拟,得到:①边坡的安全系数在每一级开挖过程中逐渐减小,因此要尽量减少对边坡的扰动;②边坡每级开挖深度为15 m时边坡的稳定性最好,开挖深度过小会对原始边坡形成持续扰动,而过大则容易形成剪切破坏贯通区,2种情况都不利于该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描述了一系列参与CO_2减排潜力的不同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参数是降低每单位CO_2的额外增加成本:得到参数最低值的技术必须认真考虑,并刻不容缓地推向市场。(上接NO.41 P48~51)安排在两个温度水平的双冷却回路的潜力见图10和图11,图10中显示这两个回路的温度稳定性;低温回路不用任何的恒温控制阀进行稳定。对于预热时间的作用见图11。双回路冷却的另—个特性是可以在第二个回路中装入A/C冷凝器。在传统的系统中,冷凝器由周围空  相似文献   

8.
基于李世辉提出的速率比值法,对地下厂房开挖支护中围岩稳定性的判定进行探讨。利用某地下厂房施工2年来的监测数据,分析在不同支护条件下监测断面的变形速率比值,得出:对于地下厂房中的近水平层状各向异性岩体,当比值(v/v0)达到15%~30%时,可以认为变形速率明显减小,围岩变形近于稳定;当比值达到5%~10%时,可以认为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当比值达到5%以下时,可以认为围岩变形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半主动自适应悬架系统的整车道路友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的道路友好性与平顺性,设计了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控制对象的整车自适应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系统。在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整车半主动悬架模型及其状态方程,并用该模型对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模型的输入采用B级和C级路面谱;道路友好性评价指标采用动载荷系数和动载荷应力因子;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基于2个自适应模块的模糊控制器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均采用车身与车桥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相比,在B级和C级路面、不同速度下,半主动自适应悬架动载荷系数均降低30%左右,动载荷应力因子均降低40%以上,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行平顺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大跨度海上桥梁、高原山区桥梁等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周期较长的栓焊钢梁存在高强度螺栓节点摩擦面搁置周期较长,摩擦面易发生吐锈,影响其抗滑移性能的情况。为解决钢梁节点板摩擦面质量的长效稳定性问题,提出在节点板摩擦面涂装“电弧喷铝+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形成新型复合涂层摩擦面。以浩吉铁路洞庭湖特大桥为背景,制作11组含新型复合涂层摩擦面的试板进行不同涂层厚度及不同静置时间下的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损失及复合涂层摩擦面抗滑移试验,研究新型复合涂层摩擦面防锈、抗滑移以及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损失等性能。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涂层摩擦面的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损失不大于5%,满足规范要求;“(180±40)μm电弧喷铝+40μm无机富锌防锈防滑涂料”复合涂层摩擦面历时15个月时摩擦面抗滑移系数不小于0.53,复合涂层摩擦面对于防止摩擦面锈蚀,提升其抗滑移系数的经时稳定性能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更好地保证高强度螺栓节点的连接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世界桥梁》2021,49(4)
针对三塔斜拉桥温度效应显著、整体刚度不足的特点,以黄茅海大桥[主桥为(100+280+720+720+280+100) m独柱塔双索面三塔斜拉桥,采用分体钢箱梁]为背景,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纵向约束体系下斜拉桥的静、动力响应。结果表明:中塔通过设置弹性索实现弹性约束,单侧弹性约束刚度6.5×10~5 kN/m,可起到塔梁固结的效果;在中塔采用弹性约束基础上,边塔采用纵向放松体系,每个边塔设置4个粘滞阻尼器[阻尼系数C为2 500 kN/(m/s)~α,速度指数α为0.3],明显改善了斜拉桥的静、动力响应;采用的中塔设置弹性约束-边塔设置阻尼器的组合结构体系,与全飘浮体系相比,梁端最大位移减小69%,边、中塔塔底弯矩分别减小40%、15%,与中塔固结体系相比,地震作用下组合结构体系梁端位移减小44%,中塔塔底弯矩减小51%,边塔塔底弯矩变化幅度较小,该组合结构体系合理。  相似文献   

12.
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海洋 《隧道建设》2015,35(7):665-673
为深入研究圆筒状地下连续墙的内力和变形特征,建立实际风井工程的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重点分析不同地下连续墙接头刚度、分幅形式以及坑底加固混凝土标号等因素对施工期整个围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1)地下连续墙接头刚度的变化对圆形围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不甚明显,接头刚度越小,地下连续墙位移稍许增大,内力变化很小;2)地下连续墙分幅数的影响较为明显,槽段设置24幅与15幅相比,围护结构产生的变形和内力较小;3)工作井底板下部混凝土标号越高,墙体所受的内力和变形越小,并由此提出合理的支护技术参数和措施。所得结论表明,风井基坑在土体开挖及盾构破井过程中的稳定性符合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掺加钢渣ARHM-13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采用体积法将粒径为9.5 mm~16 mm档钢渣等质量替代10 mm~15 mm档玄武岩集料,钢渣掺量设计为0%、30%、50%、70%及100%,依据马歇尔试验确定各组油石比,并通过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加速磨耗试验对不同钢渣掺量的ARHM-13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钢渣掺量的ARHM-13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以及抗滑性能均具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中动稳定度最高提升了19.79%,最大弯拉应变最高增加了6.30%;2)当钢渣掺量为30%时,相较于不掺加钢渣的沥青混合料,ARHM-13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了0.03%;当钢渣掺量分别为50%、70%和100%时,ARHM-13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分别降低了3.96%、6.25%和7.19%;3) 10万次荷载作用后摆值损失率最低为20.2%;4) ARHM-13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随钢渣掺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且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衰减过程中回升现象出现的时间越延长,回升幅度越小;5)综合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垃圾飞灰改性水泥土的抗剪强度,提出将垃圾飞灰作为外掺料应用到水泥土的改性研究中。将粒径≤2 mm的黏土颗粒按照不同配比与水泥、飞灰配置成不同飞灰掺量的水泥土试样,采用室内GDS三轴固结排水的试验方法,研究水泥掺量在10%、飞灰掺入比在0%~20%、水泥土在养护龄期为7 d、14 d、28 d时的三轴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发现:1)垃圾飞灰掺入比为5%~10%时,抗剪强度提高最快,且在10%时达到极大值;垃圾飞灰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软化型,由剪缩向剪胀状态过渡;2)由脆性指标I B可知,飞灰掺量在5%左右时,水泥土整体的稳定性较好;3)内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都随飞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飞灰掺量10%时,内聚力c达到极大值,飞灰掺量15%时,内摩擦角φ达到极大值;4)采用非线性回归方程(φ=ax ^3+bx ^2+cx+d)拟合内摩擦角与飞灰掺量的关系,从结果上看,采用此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高。本研究成果可供路基路面及软基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土层间界面稳定性问题突出,天然黄土层之间的交界面呈现渐变过渡形式。为研究黄土渐变带及相邻两土层的各向异性特征,以含黄土层、古土壤层以及两者之间渐变带的早更新世(Q1)黄土为例,通过扫描电镜(SEM)获取各土层不同方向上的微观图像。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计算形状系数F、形态分维数D、概率熵Hm及定向频率Pi(α)等微观结构参数,分析3种典型土层在微观结构上的各向异性。此外,通过三轴压缩试验获得各土层不同方向上的抗剪强度参数,将微观结构参数和抗剪强度参数相结合,探究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揭示含渐变带Q1黄土的各向异性差异表现。结果表明:(1)各土层微观结构均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当平行于沉积方向时,孔隙和颗粒排列的定向性最好,与沉积方向45°斜交及相垂直时次之,但受风化作用影响各向异性表现程度有所差别;(2)当加载方向与沉积方向平行时,各土层的强度表现最高,而垂直时则最低,这种各向异性主要源于黏聚力的差异,并且会随着围压和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弱;(3)黄土层和古土壤层的力学各向异性与内部微观结构的各向异性关系紧...  相似文献   

16.
车载相机拍摄得到的路面裂缝形状分布随机,且由于视场角有限每次只能拍摄到道路上纵向长裂缝的一部分,导致纵长裂缝检测不完整。利用逆透视变换方法将车载相机采集的道路前方倾斜图像转化成正射图像,以去除纵长裂缝图像的透视变形;采用深度学习中的语义分割网络Deeplab V3+实现裂缝像素的提取;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曲率相似性的由粗到精的两阶段路面连续纵长裂缝匹配方法。将待匹配的裂缝曲线分割为一连串相互重叠的子曲线序列,相互匹配的子曲线即为裂缝曲线相匹配的部分;利用曲率将子曲线局部形状与走势的特征表达为描述符,使用Kd-tree最邻近匹配算法对曲线描述符进行快速粗匹配。根据连续2张道路图像中纵长裂缝在空间位置分布上延续的特征,在裂缝曲线分割成子曲线时添加约束条件,前1张图像中裂缝曲线的起点和后1张图像中裂缝曲线的终点分别作为各自子曲线的1个端点;在粗匹配结果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分割曲线的间隔,迭代提高子曲线描述符间的归一化互相关系数,直至其大于等于阈值或者迭代次数超出最大迭代次数,实现对粗匹配结果的精调整。为验证算法精度,以武汉大学校园内路面不同类型的连续纵长裂缝为对象开展实验,匹配结果误差最小为0.688像素,精调整的误差比粗匹配平均减小24.19%。为进一步验证噪声下干扰的稳定性,仿真环境下增加了裂纹像素噪声;当高斯噪声的标准差从0增大到2像素时,匹配结果误差仅增大了1.083像素。将所提方法与SIFT算法进行对比,10组实验中,所提方法都能匹配成功;而SIFT算法在其中2组实验中匹配结果完全错误,表明所提算法有较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复合纤维型无石棉摩阻材料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压摩阻材料中迄今可代替石棉纤维的有 Kevlar,玻璃、钢、铜、硅酸铝陶瓷与炭等纤维。复合纤维无石棉摩阻材料的制造工艺分湿法与干法;湿法将含大量溶剂的粘合剂、纤维增强材料及填料经搅拌混合均匀,出料干燥成半成品再破碎,成均匀颗粒状混合团以利压制,因破坏纤维长度与强度,制品强度与摩擦系数不稳定;干法采用粉末状改性或不改性树脂为粘合剂,再将增强材料、填料搅拌混合出料即可直接压制,制品强度高且稳定,但要解决生产中的膨胀、起泡现象。粘结剂一般利用酚醛树脂或改性酚醛树脂,其配量一般在20%~30%,其摩擦系数在350℃时仍能保持约0.45。金属填料起载体作用,吸收消除水(湿)衰退性,还可刷掉对偶材料上所形成的树脂及磨耗产物;铜纤维有很高强度,纤维截面按加工工艺不同有菱形、三角形和蝶形等,可提高摩擦系数;铜纤维用于重载荷车辆的摩阻材料内,作为材料表层损坏时的清除剂;硅酸铝陶瓷纤维可提高制品使用温度并稳定摩擦系数,磨损也小。压制工艺中应注意:干燥后半成品混合料应置于密闭容器内防潮;厚壁产品压制固化时可按每1mm 壁厚保压、保温约60秒计,薄壁按约30秒计,实际压制时合模1分钟放气一次,以后压2分钟再放一次,可使产品无气泡、起层且外观规整;成型后产品须经热处理,即逐渐升温150℃保温2小时,待降至室温时取出,再作磨制。  相似文献   

18.
*公司动态* 贝尔公司与东洋公司合作 贝尔(Behr)公司是汽车空调和发动机冷却装置领域内举足轻重的配件供应商,1999营业年度其销售额达到35亿德国马克,拥有职工12 700人;东洋(Toyo)散热器有限公司是日本制造冷却装置的专业厂家,可谓是同行内的专家,销售额达6.5亿德国马克,职工1 570人。上述两家公司签署了一项组建一个合资企业的合同。合作的目的是研制和生产发动机冷却装置领域内的产品、系统和部件。贝尔公司和东洋公司各占50 %的股份,2001年起在日本的火田野市设立公司的办公场所,贝尔公司承担合资企业的工业领导,共同策划在欧洲生产和销售东洋公司的产品。据贝尔公司称,双方就合作事宜于1999年就取得了一致意见。 [Ren 供稿] 卡特彼勒与戴姆勒—克莱斯勒 达成合作协议 目前,卡特彼勒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商用汽车公司已签订协议,成立一家双方各持股50 %的合作联盟。这样做是为了开发、制造、市场推广和销售中型发动机、燃油系统和其他动力传动的零件,以满足用户和双方自身对发动机产品的需求。协议中所提出的合作框架包括成立数家合资企业、签署多份供应协议以及多种项目上的合作。 双方认为,愉快合作定会拥有一定的规模和资源以保证自己在一个需要持续增长的市场环境中获得长期的成功。他们有信心通过此次机会诞生一家杰出的全球性发动机和燃油系统的制造商。 Cummins公司与Volvo公司结盟 2000年年底,美国Cummins发动机公司与Volvo北美卡车公司共同宣布,在北美市场建立区域战略联盟,给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合作先例和新的思路。 瑞典Volvo集团的商用汽车公司在全球同行业中排名第2,其第2大市场就在美国,这样与Cummins公司结盟显得举足轻重。Volvo北美卡车公司坐镇美国,兼控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功率柴油机制造商,美国Cummins发动机公司已经构筑起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客户服务网络,双方的硬件优势奠定了他们合作的基础。 [张玉花供稿] Volvo公司投资发动机厂技术改造 Volvo Penta公司宣布将在其位于瑞典Vara的发动机厂投资100多万瑞典克朗(约1 000万美元)用于引入发动机零部件加工新技术和在未来几年里实现发动机产品更新计划。新的生产工艺包括用于加工气缸体和气缸盖的CNC柔性加工系统。Vara工厂雇员近150人,年组装船用柴油机1万台。 MAN公司接管Gottlob Auwarter公司 德国卡车、大客车和发动机制造商MAN载重汽车公司将接管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Gottlob Auwarter公司,从而使这两家公司合并为一个新的公司,其大客车方面的业务将由新公司统筹管理。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其他国家,双方将在进行联合采购、开发和生产的同时,仍保持各自的主体、品牌和独立的销售及服务机构。Gottlob Auwarter公司以生产尼奥普兰(Neoplan)大客车而著称,现在已有50多辆尼奥普兰大客车使用MAN发动机。新的集团公司计划生产7 500多辆大客车,总价值达11亿美元。 [张然治供稿] *产品信息* 博世公司 300万套共轨式喷油系统 2000年11月,博世公司的第300万套共轨式喷油系统走下了装配线。4 a来,该公司用自己不断取得的技术成果为车用柴油机提供蓄压式喷油装置。一年前的产量为月产9万套,目前已上升到月产18万套。共轨技术将压力高达135 MPa的燃油直接喷射到气缸内。降低了高功率经济型发动机的废气排放和噪声排放,这些优越性为柴油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5 a前,德国轿车柴油机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5 %,目前已达到30 %。 据博世公司称,该公司的共轨式喷油系统于1997年首次装置Mercedes—Benz公司的C级轿车和Alfa Romeo156上。目前,这种系统用在了轿车和载重汽车等各种车辆上,即既用于如Smart cdi等轻型汽车,也用在了Audi、BMW和DaimlerChrysler等公司的顶级汽车和载重汽车上。从2000年初开始,就用在了装置低噪声、低排放、经济型发动机的重型载重汽车上。2001年初,第2代共轨式喷油系统已经上市,其突出的部分是新发展的高压泵和有效的控制装置。第2代共轨式喷油系统的喷射压力达到160 MPa。 [Ren 供稿] 奥迪公司轿车用柴油机V8TDI 奥迪公司的V8TDI柴油机排量为3.328 L,缸径为 78.3 mm,行程为86.4 mm,压缩比18.5∶1,在4 000 r/min时的最大功率为165 kW,1 800 r/min~3 000 r/min时的最大扭矩为480 N*m。该机采用传统的V型90 °夹角布置,以获得较好的运转平稳性;传统的支撑方法,球墨铸铁曲轴支架通过螺栓与缸体连接,并从侧面加固。V8TDI柴油机采用了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及共轨式直喷技术。但其涡轮叶片角度的变化是通过气流的压力大小来控制。该机的中冷器位于V型夹角之间,采用水冷方式,发动机结构显得很紧凑。该机采用由Bosch公司提供的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最大喷射压力为135 MPa。 奔驰公司轿车用柴油机V8CDI 奔驰公司轿车用V8CDI柴油机的排量为3.996 L,V型夹角75°,采用4气门技术和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增压器涡轮叶片角度可调,燃烧室形状为正方形设计,采用共轨式喷油系统,缸径和行程均为86 mm,压缩比为18∶1,在4 000 r/min 时的最大功率为 175 kW,在 1 800 r/min~ 3 000 r/min时的转速范围内最大扭矩为560 N*m。 75°的V型夹角使发动机宽度变窄,降低了曲轴旋转时轴颈对支撑点的横向冲击,但必须配置平衡轴以消除由曲轴旋转时产生的不平衡惯性矩,否则柴油机会产生明显的震动。 奔驰公司轿车用V8CDI柴油机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采用铝质缸体,水—空中冷器被设置在发动机的前端,采用Bosch公司提供的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到135 MPa。为了能达到欧Ⅲ排放标准,还安装了废气再循环系统和催化转化装置。 [张玉花供稿] 双燃料汽车发动机 菲亚特公司生产的装有4缸发动机的汽车,既可以使用汽油,也可以使用天然气。发动机使用汽油时功率为76 kW,使用天然气时功率为70 kW,发动机从一种燃料向另一种燃料切换时,汽车不用停车。使用汽油时,汽车最高车速达168 km/h,加速时间为13.5 s;使用天然气时,汽车最高车速达157 km/h,加速时间为16 s。在使用两种燃料工作时,汽车最大行程可达930 km。 目前,在意大利大约有30万辆汽车可使用天然气发动机。 [柴国英供稿] 柴油机排气净化系统 丰田汽车公司在排气净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出一种富有创意的柴油机排气净化系统,称作DPNR(柴油机PM—NOx还原系统)。该系统是在丰田公司NOx储存—还原式三元催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同时连续地减少柴油机排气中的PM和NOx。 丰田公司对柴油机排气净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通过采用直喷技术、电控EGR、电控燃油喷射和氧化催化技术,显著地减少了HC,CO,PM和NOx排放。丰田公司研究开发的DPNR是一种新型排气净化系统,适用于采用最新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直喷式柴油机,其主要特征是用一个简单而紧凑的催化转化系统来同时连续地减少PM和NOx。 DPNR采用了最新研制的微孔陶瓷滤芯,滤芯上涂有专门为稀薄燃烧汽油机而开发的NOx储存—还原三元催化剂。稀薄燃烧时,PM被储存NOx时释放的活性氧和排气中的剩余氧所氧化;即便瞬时处于富油燃烧,PM也能被储存的NOx还原时所释放的活性氧所氧化。 目前,DPNR可减少NOx和PM排放80 %以上,能够满足日本1998年出台的轻型车辆排放限值要求。为使DPNR长期保持高的转化效率,必须燃用低S燃油。通过切换排气在催化转化器中的流动方向,可以提高对PM的氧化能力。 由于DPNR要求对喷油量进行精确控制,除共轨式燃油系统外,目前在用车辆所采用的燃油系统都不能满足精确控制喷油量要求,所以,DPNR不适宜于改装到在用车辆上。 丰田汽车公司计划在彻底解决DPNR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之后,从2003年开始推出装备DPNR的车辆。 [王宇燕供稿] 乌拉尔涡轮发动机厂的柴油机 乌拉尔涡轮发动机厂(TMW)位于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叶卡捷琳堡市,是俄罗斯生产蒸汽机、燃气轮机、高速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及其他工业设备最大制造厂之一。TMW生产2个系列的柴油机产品,其一是150系列柴油机,缸径/行程为150 mm/180 mm,有直列6缸和V型12缸两种机型的产品。直列6缸机的型号为UD6(УД6);V型60°夹角的12缸机则是著名的品牌V2(В2)。 UD6和V2发动机可提供自然进气和涡轮增压两种机型的产品。功率范围为110 kW~440 kW/(1 500 r*min-1~1 600 r*min-1)。该系列发动机的用途非常广泛,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颇有名气。从异常寒冷的西伯利亚到沙尘飞扬干热的中东地区,乃至中非和越南潮湿的热带雨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见其踪迹。TMW生产的150系列柴油机具有高可靠性、优良的燃油经济性和低维护需求的特点,燃油消耗率约为216 g/(kW*h)。 TMW的另一系列是DM—21高速柴油机,缸径/行程为210 mm/210 mm,V 型夹角90°,共有6缸、8缸和 12缸3种机型,均为4行程、液冷、直喷、涡轮增压/中冷机型。功率覆盖范围为(672 kW~1 911 kW)/1 500 r*min-1。该系列发动机可用于多种用途,但主要用于发电和重型自卸卡车。 道依茨1013和1015船用化柴油机 位于德国科隆的道依茨公司最近对其1013 系列 (1.2 L/ 缸、缸径/行程为 108 mm / 130 mm)和1015 系列 (2 L/缸、缸径/行程为132 mm/145 mm)柴油机进行了船用化改造,用于作业船和捕鱼船的主推进装置和船载发电机组。该公司已将用于作业船用途的1015柴油机输出功率的上限拓展到了440 kW/(2 100 r*min-1~2 300 r*min-1)。用于船载发电机组的1015系列柴油机的输出功率为(210 kW ~ 413 kW)/(1 500 r*min-1~1 800 r*min-1)。电子调速器是供用户任选的方案。1015系列发动机的所有附件均采用齿轮传动。1013系列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和涡轮采用水冷结构。 跟踪发动机零部件的状况 德国Marksches Werk公司(MWH)多年来一直从事发动机零部件及主要市场数据的记录和编辑工作。该公司最新推出了一种独特的数据库工具Plato II,不仅可用于建立用户数据库,还可以将世界范围运行中的船舶发动机的市场数据和其他主要市场研究数据以及所提供零部件的寿命周期信息综合在一起。因此,作为一项新的服务,随时可以告诉用户一个零部件的位置及其使用情况。对这种现代数据库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必须以用户为基础,使之可以通过英特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访问。 这种新系统为MWH和其他合作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信息源,从而可以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这对柴油机市场的优化服务和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许多年来,MWH已经在配气机构零部件方面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所要做的进一步工作是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使之可供利用。进行这项投资可对世界各地已注册的发动机零部件进行跟踪监视,据此信息可精确地通知用户何时应更换零部件。 该系统还可根据使用者的例行维修计划推荐检修的日期并组织整个检修过程。当船舶进入港口时,需要更换的发动机零部件已经在码头准备就绪。Plato II用于为MWH提供基本市场数据,从而实现对船队的全面管理。对于用户而言,主要优点是厂商可以预先与用户主动进行快速联系,从而避免发动机发生严重损坏,节省时间和检修费用。 马勒公司新概念活塞 为满足发动机制造商对更高输出功率日益增长的需求,德国马勒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新概念柴油机活塞,可用于开发具有更高燃烧压力的新型柴油机以及对现有发动机进行改造。活塞由锻造钢顶和特殊的锻造合金钢裙组成,活塞的支撑面和销孔有特殊的磷酸盐涂层,活塞裙部还涂有石墨涂层。这种新概念活塞可承受25 MPa以上的燃烧压力,马勒公司将之称之为Ferrocomp。 为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这种新的全钢组合活塞采用中心螺栓、双螺栓和4螺栓固定以及固定采用振荡冷却和孔道冷却等不同的设计。这种新概念活塞在未来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可用于活塞直径大于160 mm的任何新型4行程发动机。三维有限元计算和试验室试验表明,这种活塞可以安全地承受高达30 MPa的燃烧压力。 目前该公司已生产了直径在200 mm~480 mm之间的8种规格的活塞并且正在欧洲和亚洲的5家发动机制造厂进行试验。其中,有一种试验发动机已经在25 MPa的燃烧压力下运转了5 000 h,所有试验均非常成功。现已获得为一种型号的发动机批量生产这种活塞,预计将有更多型号的发动机采用这种活塞。 [张然治供稿] 发动机起动与停车控制装置 该装置是一项发明专利,其作用是当汽车遇到红灯而暂时停驶时,发动机自动停车;当车辆开动时发动机自动起动。过去的同类装置存在诸多不足,如蓄电池电压不足时,发动机停车后再无法起动;频繁的充电放电会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等。新发明的装置主要对充电手段做了改进,在原有蓄电池的基础上增设了大容量的电容器,发动机利用电容器的放电电流来工作。其工作过程是,发电机首先给电容器充电,充电结束后,充电结束信号被传送到发动机停车控制装置和逻辑反向回路中。即使在发动机停车状态发动机停止装置也可根据充电结束信号判断电容器的充电是否正常;另一方面进入逻辑反向回路的充电结束信号使继电器关闭,电容器随时可以放电。车辆一旦停止,发动机停止控制装置就发出停止信号,该信号使另一继电器工作,打开电磁阀,贮气罐内的高压空气进入控制气缸,高压空气使断油控制杆转到停止断油位置,燃油停止喷射。当发动机停止信号消失,电磁阀关闭,同时控制气缸内的高压空气释放到大气中,断油控制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喷油位置上。此时,驾驶员起动车辆时,接通油门和离合器开关,起动电机用继电器也处于接通状态,于是电容器的电压使起动电机起动,发动机也起动,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 标致*雪铁龙集团公司开始 生产GDI发动机 继三菱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之后,法国的标致*雪铁龙集团也开始生产缸内直喷式(GDI)汽油机。 新开发的EW10“HPi16”GDI发动机是以普通2 L直列4缸发动机为原型机改造而成的,大部分结构没有改变,只是气缸盖和电子管理系统不同。最高输出功率 107 kW/6 000 r*min-1,最大扭矩为196 N*m;低速扭矩性能良好,在 2 000 r/min时扭矩达到173 N*m。这种新型GDI发动机已装备在2000年秋天首次推出的雪铁龙新型eguzahtia车上,预计标致406、407也将装用。通过市区的实车试验表明,比该集团公司的最新多点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油耗约降低21 %;在市区和高速公路混合行驶工况试验中,油耗约降低10 %。 在不改变发动机主体结构的前提下,排气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极其稀薄燃烧中,混合气中存在大量的O2,因而排出的NOx也很多。为使NOx能变成N2排出,采用了一种被称为NOx捕集器的特殊催化器。在开发初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燃料中的S分对催化器的污染,标致*雪铁龙集团在Degyussahyuruzu公司的大力协助下,将排气温度提高到 6 000 ℃左右。使S彻底燃烧掉,从而解决了催化器的污染问题,最终实现了降低NOx排放的目的。该项技术今后将得到推广应用。 向无凸轮发动机挑战 长期以来,凸轮作为4行程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结构部分必不可少;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可实现不用凸轮也能开闭气门。发动机取消了凸轮轴,就不再需要挺杆和定时链条,从而可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排放,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当世界各发动机厂家纷纷开始研究开发无凸轮发动机时,BMW公司几年前就与技术力量雄厚的机电制造商——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同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新开发的无凸轮配气系统命名为可无级调整的电子配气机构(IVEV),以其取代凸轮轴,由安装在各气门上的电磁执行器来控制气门的开闭,系统的核心是由电子控制的电磁铁,其执行器直接与气门相连。此外执行器上装有由强力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的位置传感器。西门子公司承担着IVEV系统执行器和控制器的生产任务,此外还提供IVEV系统所需的大功率起动电机。当IVEV系统能准确控制气门开闭时,发动机油耗将降低约10 %,排放明显减少,扭矩也大大改善。迄今为止该系统仍在反复的研制和试验阶段,目标是2003年达到实用化。 西门子公司的技术专家说:“这个系统存在的难题很多,最大的任务是开发执行器、气门与气门座接触的瞬间应为零速度的软件程序”。即解决气门落座产生的冲击和噪声问题。在欧洲除BMW公司外,苯茨、大众、雷诺等公司都热中于无凸轮发动机的研发,谁家最先商品化,人们拭目以待。 GM生产混合动力装置皮卡车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最近宣布到2004年生产由汽油机和电动马达组合的混合动力装置驱动的原尺寸皮卡车。基型车是雪佛莱*西尔瓦拉德和GMC塞拉,为了验证这种混合动力的性能及其市场需求,2000年底,在美国几个主要大城市开始进行样车行驶试验。 这种混合动力装置由位于印第安纳州的GM Alison厂传动技术部设计开发,已装备在市内公交车上。GM的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rii piaasu先生说:“现在美国的9大城市约有公交车13 000辆,如果这些车全部装用GM公司的混合动力装置,1 a可节约柴油113 550 L”。雪佛莱*西尔瓦拉德以及GMC塞拉皮卡车装备GM混合动力比装用普通汽油机的卡车燃烧效率约提高15 %,装用这种动力的公交车与装用柴油机的公交车相比燃烧效率约改善50 %。而且,这种混合型动力装置能使NOx排放量降低30 %,HC和CO2排放降低90 %。 [李建新供稿] *军品信息* 斯堪尼亚公司的军用发动机订单 瑞典斯堪尼亚工业和船用发动机公司现已签定了一项为瑞士陆军新型履带车辆提供发动机的协议。这使瑞士成为世界上第1个购买斯堪尼亚新型16 L V8军用型发动机的国家。按照瑞典赫格隆(Hagglunds)车辆公司与瑞士武装部队之间的订货协议,斯堪尼亚公司将提供186台发动机,首次供货计划在1 a后进行。 这项协议意味着斯堪尼亚公司和赫格隆公司之间的紧密合作在今后数年将进入鼎盛时期。斯堪尼亚公司以前是瑞典陆军CV9030战车发动机的主要供应商,该型号的车辆也有使用新型发动机的意向,但现在仍使用斯堪尼亚老一代的V8发动机。斯堪尼亚公司研制的新型军用发动机于2000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Eurosatory 2000*国际防卫物质展览会上首次亮相。首批186辆车辆将在2002年开始供货,以后有进一步订货的可能。除了瑞士的这项订单外,赫格隆公司还在与芬兰举行进一步的讨论,挪威陆军以前也购买过装有斯堪尼亚发动机的战斗车辆。 荷兰选择PzH2000自行榴弹炮 荷兰已选择德国PzH2000 155 mm/52倍口径身管自行榴弹炮,用于取代57辆M114和M109火炮。据荷兰国防部的信息,由德国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制造的PzH2000 155 mm自行榴弹炮在各方面均满足德国陆军的要求并已进入服役。意大利已开始订购70辆PzH2000自行榴弹炮。荷兰PzH2000自行榴弹炮的采购费用将超过8.3亿荷兰盾(3.13 亿美元),超过预算1亿荷兰盾。荷兰国防部声称,目前正在就费用和预算如何一致进行协商。据悉,荷兰选择PzH2000自行榴弹炮与尚未决定的Fennek装甲侦察车订货直接有关,Fennek装甲侦察车将由荷兰的RDM技术公司和德国的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联合生产。 法国陆军AUF1/2 GCT155 mm 自行榴弹炮 AUF1 GCT155 mm/52倍口径身管的自行榴弹炮是由法国Giat工业公司为法国陆军研制开发的,1973年正式投产,共生产440辆,其中273辆用于装备法国陆军,86 辆出口伊拉克,18 辆出口科威特,63 辆出口沙特阿拉伯。 20多年来,这种自行榴弹炮在设计上经过不断改进,性能仍很先进。目前,法国陆军决定用AUF1 GCT155 mm自行榴弹炮作为法国陆军21世纪的主要火力支援装备,并计划采用AMX—30B2底盘作为155 mmAUF2火炮的改装平台,但这种19 t的炮塔也可安装在大多数主战坦克上。20世纪70年代曾在“豹1”底盘上进行过机动性试验。最近又安装在T—72M1底盘上参加了印度陆军的评估,而且还安装在阿琼底盘上进行了机动性试验。AUF2也曾在法国陆军的勒克莱尔底盘上进行过试验研究,该底盘装有1 103 kW的V8X—1500超高增压柴油机,车辆的单位质量功率可达24.6 kW/t。 AUF2的战斗全重为46.5 t,发动机采用560 kW的Renault/Mack E9柴油机,车辆的单位质量功率为12 kW/t。最大公路速度为60 km/h,车速40 km/h时的最大公路行程为450 km。AUF1 TA和AUF2样车计划于2002年6月开始生产,并计划于2002年12月进行首次试射,2003年定型,2004年开始批量供货。法国陆军计划于2008年完成生产。 *政策法规* 美国环保法规新动态 美国加州大气资源局(CARB)所采用的柴油机排放法规在美国是最为苛刻的。CARB表决通过了美国联邦标准局提出的一项更为严格的计划,要求新的柴油机到2006年必须加装颗粒过滤器和使用低S燃油(含S量质量分数小于1.5×10-6)。该计划还要求对现有的柴油机进行改造,加装颗粒过滤器。 [张然治供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