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巴拿马新运河投入运营后,超大型船舶经巴拿马运河运输货物的便利性显著增强。但因船舶尺寸大、巴拿马运河宽度受限、运河本身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通航难度较大。如未提前掌握通航方法,船舶在通过运河时易因各种意外情况而造成船体受损。因此,必须积极分析各类不利因素,对超大型船舶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操纵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江苏船舶》2016,(2):16-19
通过73 000 t油船和110 000 t油船系泊设备布置情况,介绍了巴拿马运河新旧航道对通航船舶的尺寸限制、系泊设备布置、登乘装置、巴拿马引水员天幕等具体要求,特别强调了新航道对于船舶系泊设备布置的要求。另外,还介绍了巴拿马运河当局对送审图纸的要求,为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新船舾装设计和在建船舶的舾装设备布置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发展基础枣庄段运河位于山东省最南端,是京杭运河常年通航和货运繁忙的重要航段。辖区航道里程93.9公里,其中43公里主航道达到国家三级航道标准,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建有台儿庄、万年闸两座国家二级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2500万  相似文献   

4.
陈胜兰 《船舶》2011,22(6):1-5
介绍了巴拿马运河的航运和地理位置,运河对通航船舶的吃水限制和尺度限制,以及运河对通航船舶视线和布置的要求等,并简要介绍了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同时通过驾驶室视线图送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清晰地阐明了规范要求。对规范规则的解读,以期给巴拿马级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船舶在航道内通航时,航道尺度对船舶通航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针对秦皇岛港150航道的设计尺度,对大型矿石船通过150航道时的风、流压差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150航道的通航船舶限制和通航条件的限制,为大型矿石船驾引人员通过150航道的通航条件提供参考,结论表明,对于船宽在45m以上的大型矿石船,通航150航时不仅需要限制船舶条件,还应限制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通常指载箱量在2700TEU以上)由于其船舶尺度大、暸望盲区大、船速快(尤其是“微速前进”船速快)等特点,使得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操作较为困难,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安全通过运河,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现笔者以多次通过运河的实际体会,分析、探讨过巴拿马运河的有关特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中国远洋航务》2013,(12):58-59
巴拿马运河是否正在渐渐失去作为美国东海岸进口商从亚洲进口货物的主要航道的地位?在其大型船闸于2015年底对超巴拿马型船开放后,巴拿马运河是否能重新从苏伊士运河航道拿回其失去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采用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模型精确度不高,无法准确描述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方法,通过计算航道弯曲半径,及船舶安全通过的最小弯曲半径,分析航道弯曲半径与船长关系,计算船舶能够顺利通过的弯曲航道宽度,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的关系,利用最小平方法确定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关系误差,从而建立航道曲率与相对事故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顺直河道单线航行和双线航行航道宽度,确定了顺直河道长宽比与船长的关系,并计算船舶安全通过弯曲河道所需最小航宽,并对其中参数进行计算,综合二者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立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弯曲河流和航道尺寸与船舶通航能力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方敏儿 《航海》2013,(1):42-46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之一。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25米不等,河宽150米至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本文介绍了集装箱船舶过巴拿马运河的操作,主要涉及过河手续、船舶盲区和吃水等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青岛港前湾单向航道扩建工程结束后航道通过能力变化,进一步提升航道服务水平,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建立青岛港港口时空作业系统,构建青岛港前湾航道仿真模型。根据不同水平年通航船舶分不同吨级、船型通过前湾航道的艘次预测结果,开展仿真试验,对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有效提升了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扩建后确定船舶通航标准提供重要理论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现有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规定制约和限制了大型集装箱班轮进出广州港南沙港区的通航效率。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海事部门有必要对伶仃航道的通航能力重新做科学评估,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适合目前通航环境下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通航深圳港铜鼓航道船舶逐渐增多,船舶在铜鼓航道内如出现船舶失火、主机故障等特殊情况,会对当事船的操纵施救,和下一时段铜鼓航道通航船舶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就铜鼓航道船舶出现意外突发情况,和下一时段铜鼓航道通航船舶安置情况,做一个应急预案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吕小龙  吴澎  刘晓玲 《水运工程》2021,(10):266-270
航道等级的确定是航道工程建设前须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常规项目主要考虑腹地水运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并依据上位规划确定,但新开发的运河航道通常规划依据较少且缺乏理论分析支撑。考虑运河与天然河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基于运河衔接水系的通航条件,采用保证率分析法分析航道、通航建筑物及跨河桥梁对通航的限制影响。根据运输组织方式及大型船舶变吃水运输的经济性分析,综合考虑工程技术经济性、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运输通达性等因素,得出运河推荐航道等级,为运河航道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平陆运河应采用I级航道标准建设,通航5 000吨级船舶。  相似文献   

14.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进出港航道通航能力要求日益提高,文中基于《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中航道宽度理论分别对不同类型船舶的航迹带、船舶之间及船与航道边界的安全距离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湛江港航道大型船舶双向通航的最大会遇船宽,为船舶交通管制提供一些参考,在一定程度减少进出港船舶等待航道的时间,提高航道通航效率。  相似文献   

15.
《水道港口》2007,28(4):239-239
本刊从2007午7月5日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将把充分发挥京杭运河航运作用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升级扩能,改善通航环境,使运河通过能力增长40%。据介绍,“十一五”期间,交通部门将重点加快山东段扩能延伸、苏北航段航道三级升二级、江南四级升三级的改造工程,使航道等级分别提高到可通航2000t级和1000t级船舶;  相似文献   

16.
孔庄  项雨略  廖鹏  陈虹 《水运工程》2020,(4):125-129
为分析内河航道局部缩窄段交通运行状态,根据航道单线交替通航特征设计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缩窄航段的交通运行状态及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船流量大小和方向分布影响缩窄航道的交通运行状态,2个方向船流量差异较大时船舶集中通行有助于提高通航效率,但会增加部分船舶的延误;缩窄航段的通过能力随缩窄段的长度增加而减小,但当缩窄段长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航段的通过能力接近某一极小值。实践中可根据航运需求,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安排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主要运河之一,在国际集装箱海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对全球集装箱海运业的影响巨大,将推动集装箱海运航线、船舶、港口等发展格局的变迁。本文在分析巴拿马运河通航现状和扩建计划的基础上,对目前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船舶、集装箱货运量、运输竞争等现有格局进行全面的剖析,并研究了巴拿马运河扩建后的主要船型、航线网络、港口发展等运输新格局,最后对运河扩建后的配套设施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范浩 《水运管理》2009,31(10):14-16,19
为解决现有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规定制约大型船舶进出广州港通航效率的问题,特别是限制大型集装箱班轮进出广州港南沙港区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对伶仃航道的通航能力重新作出科学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适合目前通航环境下伶仃航道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刘贵祥  邓志良  姜文刚 《江苏船舶》2006,23(1):30-31,42
为了有效控制运河航行秩序,解决船舶乱停乱靠问题,本文设计了远程无线数字视频监控和广播系统,实现了对运河航道的24h实时监控,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航道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路 《中国船检》2007,(12):19-19
巴拿马决定拓宽其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航道后,越来越多的船东倾向于选择超巴拿马型的散货船。运河拓宽工程预计在2015年完成,而目前船东大多要求船厂在2012或2013年交船,以便工程完工后能穿越巴拿马运河。现在运营的大多数巴拿马型船舶将不再用于穿越巴拿马运河,仅仅用于太平洋或者大西洋贸易运输。目前设计的超巴拿马型船舶能达到85000载重吨至100000载重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