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直径盾构下穿机场高架桥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地铁大直径盾构穿越北京机场高架桥的风险控制技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大直径盾构穿越机场高架桥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的桥梁加固方案,得出最优的加固措施,并通过数值模拟预测采取加固措施时既有高架桥结构的变形值。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及该工程实际掘进反馈信息,总结出盾构穿越中合理的掘进参数及控制技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既有结构的变形规律,将穿越过程中既有高架桥结构的变形分为4个时期,相关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应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并结合现场实测,对直径为11.68m的泥水平衡盾构下穿钱塘江大堤而导致大堤变形的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受大直径盾构下穿施工的影响,堤顶的最大沉降为30.5mm,沉降曲线最大斜率为0.13%,基本符合变形控制值,说明选取的掘进参数合理、可行;大堤堤顶的横向沉降槽与直径为6.34m的地铁盾构类似,呈高斯正态分布,仍可用Peck公式预估沉降;大堤深层的土体横向沉降槽虽也符合高斯正态分布,但沉降量及沉降槽宽度随深度的变化不如直径为6.34m的地铁盾构明显,因此可近似用堤顶的沉降反映大堤深层土体的沉降;大堤的堤顶及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曲线近似呈倒"S"形,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地表沉降槽曲线的反弯点处,在施工中应重视大堤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监测以及大堤区域内桩基等挡土结构物受到的附加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3.
盾构施工换刀风险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盾构隧道由黄河北岸竖井始发,穿越黄河3 480 m,至南岸竖井接收过程中的换刀风险控制方法,确保了穿黄盾构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隧道施工中,为克服工程地质复杂、水压大、盾构掘进距离长等施工难点,通过盾构机针对性设计、地质超前勘察、渣土改良、掘进参数优化、合理注浆管理等措施,总结出一套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穿越湘江的施工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综合施工技术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南京长江隧道复杂的地质条件,结合已施工地段的特点,对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的掘进参数设定、掘进姿态控制、泥水管理、同步注浆、管片拼装、同步施工等综合施工技术进行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大直径盾构长距离下穿老旧棚户区的沉降控制一直是地铁盾构施工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武汉地铁8号线Φ12.55m大直径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长江隧道项目为工程背景,对大直径盾构下穿浅覆土棚户区沉降控制展开研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沉降形成机理,首先对沉降控制方案进行分析,进而对现场4个试验段近40米的盾构施工现场监控反馈,分析沉降规律对实际施工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对泥浆、压力、克泥效、砂浆等关键步序的精细化施工把控,实现了下穿754m、460余座棚户沉降控制在2mm以内的目标,得到宝贵施工经验,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某公路地铁合建越江段盾构隧道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工程具有盾构直径大、一次掘进距离长、水压力高、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大等特点。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多方面,对建设期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准确度和可靠度风险、河势演变风险、盾构机掘进风险、隧道发生较大位移或不均匀沉降、隧道上浮风险、基坑失稳风险、隧道下穿高架桥时桥基沉降太大风险等。采用R=P×C风险等级矩阵评价方法对施工风险及残余风险进行评价,并针对主要风险提出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某城际轨道交通大直径(8.8 m)盾构空推通过矿山法隧道段的施工项目,对盾构进洞前、空推及出洞期间的施工控制措施及变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施工完成后整个空推通过的矿山法隧道段的管片拼装在左线水平和高程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1mm、9.6mm;在右线水平和高程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2mm、10 mm;...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盾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发了隧道盾构施工风险信息系统,系统包括盾构实时监控子系统、三维地质信息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查看盾构施工信息和地质数据,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远程实时分析,对隧道盾构施工作出工风险评估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大直径盾构下穿既有地铁车站的施工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直径盾构铁路隧道下穿已经建成的某地铁4号线车站及近邻的地铁2号线车站,为确定设计方案可行性,保证车站结构安全及运营正常,采用三维有限元对盾构近邻施工过程及后期变形沉降进行分析。盾构外径11.97 m,与既有地下车站最近距离约4 m。通过三维模拟盾构掘进、同步注浆及管片脱出盾尾后受力情况,分析盾构施工对地铁的影响,提出降低施工影响的工程措施建议,为确定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位于北京城市核心区,频繁穿越地铁、城市主干道和重要市政管线,周边建(构)筑物密集。存在周边环境复杂、环保要求严格、盾构始发接收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紧张、防灾救援难度大等工程难题,设计及施工采用大直径盾构隧道、机械化全预制拼装、泥浆高效环保处理、大直径盾构变形控制及安全保障等技术,实现了盾构隧道施工可视化动态预测、动态监控与动态管理、盾构隧道结构机械化预制拼装,泥浆处理采用绿色快速絮凝压滤,形成了一套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长沙桐梓坡路—鸭子铺通道工程直径、水文、地质等条件,分析该隧道工程盾构设备选型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和盾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盾构设备的选型进行探讨,并从盾构各系统配置上针对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京张高铁清华园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重点探究盾构掘进过程中竖向隔离措施对于地层变形传播的阻隔特征。实测3种竖向隔离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复合锚杆桩及门型墩的位移及其影响下的地层变形,同时提出衡量隔离措施对地层变形阻隔程度的判别指标,依据此指标发现,门型墩的隔离效果最优、钻孔灌注桩的隔离效果次之、复合锚杆桩的隔离效果最差,但三者的隔离效果的差别并不很明显。同时采用数值方法对隔离措施的隔离效应进行模拟,得出同样类似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类似工程中隔离措施的选择提供借鉴,考虑到经济的适用性要求,一般采用复合锚杆桩足以阻隔变形。 相似文献
14.
15.
盾构在富水砂层中近距离穿越铁路箱涵,不仅仅涉及盾构施工本身的安全与质量问题,更需确保铁路箱涵的沉降在要求范围内,保证铁路列车行车安全。以南昌地铁土建六标穿越京九铁路箱涵为背景,从设备选用与改进、施工辅助措施、掘进参数选择与控制等方面论述了施工过程中采取的相应对策与技术措施,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越江隧道工程泥水盾构适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目的:盾构机选型是盾构法施工的关键环节,盾构的适应性直接决定和影响盾构隧道的施工成本、进度及安全风险。本文结合武汉地铁二号线越江段工程,系统分析了越江隧道泥水盾构选型的适应性,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研究结论:基于人-盾构-环境系统工程理念,分析了盾构与工程环境适应性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具体针对高水位、浅覆土、复合地层等工程环境特点,分别提出了防止开挖面失稳、江底冒浆、泵吸口堵塞、盾尾漏浆、隧道上浮等方面的施工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和控制盾构江底段施工风险,并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建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3):124-128
为探究盾构近接侧穿既有高架桥桩基时各相关施工控制技术的适应性,以成都地铁5号线科园站—高升桥站区间盾构侧穿二环路高架桥为工程背景,提出钢管隔离桩、袖阀管注浆加固、洞内注浆加固、综合加固4种施工控制技术.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分析,得到结论如下:盾构侧穿高架桩基时双洞间的桩基础位置为施工的高风险区域,局部的施工保护措... 相似文献
18.
介绍北京地铁14号线某段采用内径9 m大盾构隧道的情况,阐述隧道直径确定、线路选取、管片设计、盾构机选型的依据,结合已完成段的大盾构沉降规律、车站区间结合方法等实际施工经验,总结北京地铁采用大直径盾构的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之处,对地铁大盾构的推广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