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饶达 《轿车情报》2006,(6):46-47
乘用车市场的思考 四月份乘用车的产销量(不包括微型客车)又创历史新高,若加上微型客车则没有达到三月份的水平.主要是微型客车的销量减少了两万多辆。但总体来说。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井喷”时期。前四个月累计销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万辆左右。这让国外的大汽车公司感到吃惊。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前,微型客车发展速度一直远低于我国乘用车整体的发展速度,微型客车一度被边缘化。但随着我国国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及对节能环保汽车重视程度的提高,微型客车在我国乘用车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国内,微型客车主要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出现,其装载能力与经济效益有直接关系,所以无论是从载货还是载人的角度来分析,用户都会更倾向于购买大型化的微型客车,以增加效率和收益。  相似文献   

3.
1 2009年国内微型乘用车总体发展情况 2009年,受国家政策利好刺激,国内微型乘用车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1季度,国内微 型乘用车市场率先扁动,拉开了国内乘用车市场振兴的帷幕;2季度,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双双报捷.  相似文献   

4.
2006年对于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来说,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 一、国内微型客车市场分析 相对于国内乘用车行业的绝对主角轿车而言,已经沦为配角的微型客车市场表现尚可,与2006年销售量首次负增长的微型轿车相比,微型客车产销量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足以令人宽慰。2006年,微型客车产量为93.08万辆。同比增长14.55%,微型客车销售量为91.79万辆,同比增长10.40%。  相似文献   

5.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7,(16):17-24
正如市场各方所料,2007年一季度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依然延续的疲弱市场走势,但2007年以来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市场走势之弱,却出乎市场各方的预料:2007年一季度,国内微型客车销售增长率由2006年底的10%降到目前的1%,国内微型轿车销售增长由2006年底的负1%降到目前的负10%左右,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销售下降幅度均在10%左右;作为国内微型轿车行业的旗帜,曾经连续数年名列国内轿车企业前十强的天津一汽夏利在2007年一季度首次被挤出前十强之列,被市场各方以及厂家寄予厚望的第三代微型乘用车的臀台亮相并未能探救国内微型乘用车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2010年的国内微型乘用车的市场表现可以用不尽如人意和大失所望来概括。 微型汽车家族中最重要的车型——微型客车曾经是2009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一颗“耀眼”的明星,销售增长幅度高居国内乘用车各细分市场榜首;到2010年,销售增长幅度却跌至国内乘用车各细分市场倒数第2位;国内微型轿车的销售增长幅度则略高于国内轿车市场平均水平,总算为微型乘用车挽回了一些颜面。  相似文献   

7.
2006年对于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来说,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虽然以自主品牌为绝对主力军的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表现欠佳,让人从感情上难以接受,但在讲究投资回报的今天,国内微型客车、微型轿车行业在国内乘用车领域由主角沦为配角,主流微型车企业“见异思迁”,对经济型轿车甚至是中级轿车“情有独钟”也是迫不得已和情理之中的事。  相似文献   

8.
2007年小排量微型轿车的市场急剧萎缩堪称国内轿车行业的一大新闻,相关各方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悲观者(行业权威)甚至预言未来国内微型轿车行业会逐渐消亡。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震动不可谓不大。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微型乘用车走过了艰难的2007年岁月。  相似文献   

9.
5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1.产销率不理想5月份乘用车生产59.14万辆,销售56.46万辆。其中轿车生产43.47万辆,销售41.52万辆;MPV生产1.70万辆,销售1.77万辆;SUV生产4.01万辆,销售3.79万辆;微型客车生产9.97万辆,销售9.38万辆。除MPV销大于产外,乘用车以及轿车、SUV、微型客车的产销率都不很理想,乘用车产销率95.48%,其中轿车95.53%、SUV94.48%、微型客车94.13%。1~5月份乘用车累计产销率首次低于100%,只有95.48%。  相似文献   

10.
张伯顺 《汽车情报》2007,(27):28-34
8月份乘用车市场明显升温,销售48.13万辆,比上月增长5.29%,四大车种均有一定增长,其中轿车销售37.22万辆,比上月增长4.83%,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1.90万辆,比上月增长9.10%,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2.96万辆,比上月增长1.10%,交叉型乘用车即微型客车销售6.05万辆,比上月增长9.23%。多功能乘用车(MPV)和交叉型乘用车即微型客车增幅较为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为检阅我国近几年乘用车的引进和开发成果,满足国内多层次的需要,同时要为国庆40周年和十一届亚运会提供更多更好的车辆,顶住进口,力争出口,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于1988年10月7日至15日在北京农展馆举办1988年全国乘用车展览会.这次展览会展出的乘用车共171辆(包括轿车、微型客车、硬顶吉普车、620轻型客车、630轻型客车、中型客车、大型客车).参加这次展出  相似文献   

12.
饶达 《轿车情报》2006,(5):40-41
乘用车市场总体分析 今年三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又创历史新高。但是月销售同比增长率比一、二月份有所下滑。由于消费税的税率上调。在4月1日新消费税实施前,对税率上涨的乘用车(过去占市场总量的26%),经销商大量提车,以便赚取税差。使三月份销量至少多增长了2万辆,因此,“五一黄金周”前的四月份乘用车市场销量可能不如三月份,但是,包括微型客车在内。全部乘用车市场今年的销售量在600万辆左右估计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正智 《汽车情报》2007,(27):14-23,26
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的出现,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一些国家对发展小排量乘用车给予高度关注。但各国发展小排量乘用车并不均衡,对小排量乘用车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本文旨在研究世界相关国家小排量乘用车的发展,以及中国发展小排量乘用车的历程,探索在能源、环保、安全、交通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提出中国发展小排量乘用车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国家尽快出台支持小排量乘用车发展的产业政策,使中国小排量乘用车得到快速、持续发展,也使中国汽车工业稳定、持续发展,实现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饶达 《轿车情报》2008,(1):30-32
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之下的2007年乘用车注定也是一个全面飘红的市场。全年乘用车总销量估计在630万辆.同比增长约22.8%。而不包括微型客车在内的狭义乘用车总销量约为530万辆。同比增长约24.9%。其增长的绝对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但如同国民经济一样,汽车市场在高速增长时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会影响今后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1.企业普遍调低产量8月份乘用车生产43.48万辆,销售45.13万辆。其中轿车生产33.17万辆,销售34.46万辆;MPV生产1.33万辆,销售1.32万辆;SUV车生产3.32万辆,销售3.51万辆;微型客车生产5.66万辆,销售5.84万辆。8月份产销数据显示,乘用车(总体)以及轿车、SUV和微型客车的销量均大于产量,MPV的产销几乎相当,表明多数企业理性应对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7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产销节奏续放缓7月份乘用车生产99.09万辆、销售94.62万辆,环比分别下降5.21%和9.27%,同比则分别增长16.42%和13.55%。乘用车四类车型中,7月份销量均低于上月,其中微型客车15.04万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内微型乘用车行业仍在遭受苦难:市场在流失,消费者在漠视,人气在下降,行业内主流企业“无心恋战”,纷纷升级换代,微型乘用车成了低端、落后的代名词和抛售的对象。需要看到的是,国内微型乘用车行业每年150万辆的销售规模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广阔市场,特别是国内微型轿车市场尽管仍为负增长,但已经先于国内轿车行业率先止跌,呈现出反弹迹象,国内微型客车市场的增长幅度首次高于国内轿车行业的发展水平。相信随着2009年初国家在政策和市场方面频频出台的利好消息,国内微型乘用车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新的乘用车消费税实施以及8月“小排量解禁令”出台后,都反映出国家鼓励发展小排量车的决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前三季度,以自主品牌为生力军的国内微型轿车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中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本文简要描述了2005年前三季度国内微型轿车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国家采取的一系列鼓励小排量轿车政策和举措,结合2005年国内微型轿车行业产销数据.对前三季度国内微型轿车的市场运行情况和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天津一汽车夏利、奇瑞QQ、吉利系列及长安奥拓等10个品牌的微型轿车2005年前三季度的市场表现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6月国内传统微车(微型客车+微型货车)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虽然降幅较2013年略有收窄,但仍保持较高的下滑速率。同时,随着经济型MPV车型的持续火爆,微车企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有数据显示,2014年6月我国汽车销售184.58万辆,同比增长5.2%;上半年汽车销售1 168.35万辆,同比增长8.36%。其中,乘用车仍然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11.18%),而商用车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市场表现持续低靡(-3.2%),但我国汽车工业保持了温和增长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