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是关于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其本质特征是汽车产业生态经济。到目前为止,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特征、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框架、环境友好设计与环境友好制造、环境政策与管理。此外,文中还指出了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研究工作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介机构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文献主要从总体上或者静态的视角来研究产业集群与中介机构的互动关系。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及各阶段对中介机构的差异化服务需求,提出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内容,以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演进发展。  相似文献   

3.
夏婷 《中国电动车》2013,(11):24-26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融资战略选择应运而生地成为当今企业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里,我们从企业融资战略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财务特征和融资战略,并通过案例分析为理论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成本分析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考量环境和经济2个属性,对桥梁工程进行了生命周期的整体分析与评价,以弥补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理论研究表明:影响桥梁工程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有:资源消耗、大气水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针对桥梁生命周期的分析研究以4个阶段划分为最优;采用环境影响因素单独定量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形成影响桥梁工程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成本的模型,理论效果最佳.工程实例表明:影响桥梁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中,资源消耗因素影响效果显著;在桥梁生命周期4个阶段中,原材料生产与加工阶段影响效果显著,造成的环境影响成本占比高达62%.  相似文献   

5.
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在汽车排放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定义、评估对象、范围、评价思路、步骤及其体系框架,说明了汽车排放分析中存在的两种循环(燃料循环和车辆循环)。通过分析汽车生命周期排放模型及其在CATCH(Clean A ccessible Transport for Community Health)研究中的一个实际应用案例,进一步阐明了生命周期评价在对各种燃料进行排放分析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最后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在国外汽车企业中的研究发展情况、实际产品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研国外汽车产品生态设计的成功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的汽车产业现状,采用全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研究汽车产业在原材料的生产、零部件的生产、整车生产、汽车使用阶段、以及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在汽车行业的开展,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汽车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周期评价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可持续发展支持工具,汽车LCA可以从产品层次定量揭示汽车全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中介绍了汽车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研究现状、评价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汽车国际贸易的背景下,我国汽车企业应该尽早开展汽车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以应对未来的汽车生态标准竞争。  相似文献   

8.
《驾驶园》2017,(10)
一本《汽车理想国》,谁解其中味?中国汽车产业要想突破"大而不强"的窘境、建立汽车理想国,其前提是必须准确分析和把握大而不强的系统成因,而这个基础是用一个什么分析框架或理论呢?西方理论对于中国产业发展,一定有充分的借鉴。然而诸多中国的创新和竞争现象,西方主流理论却无法提供完美的解释。显然,李显君博士有自己的学术追求和理想:建立中国情景下的原创理论。他的核心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建立一个中国情景下的产业通用分析框架,以此破解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系统成因,进而提出既大又强的对策和政策。本文由李显君博士授权《人民交通》杂志发布。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作为单一产业而言也必须要顺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潮流不断地增强产业的经济循环能力。循环经济主要就是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也就针对墙体材料产业的经济循环性进行了探讨,针对循环经济下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及墙体材料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后对墙体材料产业的循环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有容乃大     
2008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异常演化中,中国东南沿海产业加速了向内地转移的进程.这种由高梯度向低梯度转移的现象,与美国经济学家弗农的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