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虽然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2012年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仅为7.4%,是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单季度的最慢增速,也是连续第七个季度出现增速下降,但是德国《经济周刊》认为,中国经济表面上似乎未能止住滑向"硬着陆"的步伐,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中国经济已经走过发展的低谷,一切预示着"软着陆",这一说法与前不久美国《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里的观点基本一致,中国经济正在重拾生机.  相似文献   

2.
当美国次贷危机发生时,我们还觉得那事儿离我们还很遥远,而当次贷危机从美国金融行业迅速传递到全世界,并扩展到实体经济后,通过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的种种委顿现象,我们才感受到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已经让危机因子渗透到了世界经济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日臻完善,中国市场日益为世界各大集团所关注;同时,中国市场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世界伸出合作之手,接纳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他们获得的不仅是销售市场,更重要的是丰富的原材料以及充足的劳动力.中国正怀有"天下归心"的壮志,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根据摩根斯坦利的研究,2002年中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5%,仅次于美国,位于第二.谁把握了中国的资源基地,谁就会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中国与东盟双方正式启动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使双方的出口增长50%,而且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提高1个百分点,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将提高0.3个百分点.<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亚洲国家出口出现一年多来的首次同比增长,并非受益于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因为中国市场需求的提升.今年4月,新加坡对美国和欧盟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不到2%.  相似文献   

5.
眼下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触发、殃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其来势之猛、波及范围之大,可以与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经过前期略带迟疑地、自发性地采取有关措施后,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和央行已开始协同一致,共同寻求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但是,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已大打折扣,北美、欧洲甚至全世界面临一次为期较长的经济衰退已成趋势,而中国经济发展也因此放慢步伐.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中国摩托车行业正面临"油门"松开,发展减速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 2021 年 4 月 26 日 报 道,氢能被期待成为脱碳化时代的"理想燃料".要像石油产品一样在全世界得到使用,构建供应链十分重要.供应链指的是大规模商品流通的过程,包括"制造""运输和储存""销售"和"使用"4个阶段.以美国、欧洲、中国以及日本4个地区为中心,扩大和加强氢能供应链的行动已经开...  相似文献   

7.
继二战期间的"美国制造"、上一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制造"之后,新世纪有可能出现的是"中国制造"时代. 伴随着新经济的到来,一方面,我们不可否认,目前支撑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点支柱仍是传统产业;另一方面,我们同样看到,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传统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撼.人们不禁要问,传统产业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能否相容?  相似文献   

8.
一、"20佳"起源 1992年,我刊合作伙伴--美国MOTOR杂志在美国举办了"全美年度20佳维修工具评选",以后每年一届. 2004年,在美国MOTOR杂志的协助下,我刊引进"全美20佳"的评选体系,在中国举办了"2004年度20佳维修工具评选",以后每年一届.  相似文献   

9.
2008年初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风暴,全世界都在为美国转嫁危机而"买单"。此次金融海啸中,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出口贸易停滞,许多大型工程喊停,股市重挫,房市低迷,不少企业尤其中小型企业裁员甚至倒闭。受此影响,近年来一直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自2008下半年以来增速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动车》2002,(2):26-27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三十五届成员国大会上,通过了中国的提案,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作为"世界知识产权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产权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现.前不久,由国务院国际合作中心举办的一场记者招待会上,美国知识产权评估权威公司M-CM的老板马丁对中国的记者说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我们在这里探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又有数以千万计由产权转化的利润落入了别人的口袋."中国入世,知识产权保护必须作为涉外经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