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锚杆静压桩在一既有房屋地基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锚杆静压桩施工过程中压桩力与土层性质的关系,探讨实际工程中确定静压桩终压标准的方法,分析锚杆静压桩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桩周重塑区的强度会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恢复,黏性土层中静压桩的极限承载力会得到提高,最终高于其终压力。砂性土层中由于砂土颗粒在荷载作用下重新排列,其极限承载力会低于其终压力。故在工程施工前,应参考土层性质,采用试桩法制定合适的终压标准。  相似文献   

2.
铁路路基复合地基应进行承载力验算,但工程实践表明铁路路基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标准偏严格,限制了搅拌桩等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应用范围。基于理论分析和工程案例,对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关系、地基承载力与沉降关系、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的必要性及验算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检验地基处理效果、覆盖桩体破坏模式及确保工程安全的角度出发,铁路路基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验算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铁路路基复合地基稳定性和基底压应力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与最小稳定安全系数相对应的基底压应力可作为路基下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稳定性是决定铁路路基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适当放宽对铁路路基的地基承载力要求是合理的。考虑加筋垫层作用后,铁路路基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k可根据地基稳定性要求适当提高并细化:地基稳定安全系数取1.2时,k值取1.5~1.8;稳定安全系数取1.25时,k值取1.35~1.7;稳定安全系数取1.3时,k值取1.2~1.6。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提高高速铁路单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对采用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量来控制高速铁路地基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提出用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量,比只用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控制高速铁路地基稳定性可靠。研究结论:高速铁路硬塑粉质黏土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稳定,可由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确定。试验应将承压板放在复合地基的密实土上进行,使其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且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使其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应承压板宽度的沉降量不超过S=0.004d,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沉降量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本文就<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中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指导施工实际. 研究结论:准确掌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要重视现场的实施操作细则,方法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地基承载力满足地基压应力,所用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基准梁一端固定、一端简支,最大有效加载量应不小于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每级荷载施加时间不小于2 h、且达到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全过程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即可检测得到准确的单桩竖向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粉土地基CFG桩与螺杆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承载力高、造价低等优点,螺杆桩复合地基已在多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广泛使用,但独特的变截面设计使得其受力机制和承载特性比普通直杆桩复杂。为研究粉土地基中螺杆桩的承载特性,以呼和浩特至准格尔新建铁路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螺杆桩和直杆桩的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桩径和桩长条件下,螺杆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比直杆桩单桩提高67%;螺杆桩单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比直杆桩单桩复合地基提高43%;螺杆桩的轴力在直杆与螺杆段的交界处出现明显拐点。直杆桩复合地基顶部存在负摩阻区,螺杆桩复合地基在直杆与螺杆段的交界点下方约30 cm处出现了负摩阻区,在工程设计、施工中,应注意变截面处的处理,以防止负摩阻力作用对桩体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基于ANFIS的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影响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桩的参数、置换率、土的物理力学特性、褥垫层厚度和施工工艺等,且各因素之间存在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关系,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比较难于确定。为合理准确预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通过研究提出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研究结论:在分析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减法聚类获得模糊推理规则数目,确定网络结构,建立适用于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预测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实测资料的预测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比BP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_SVM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适应性,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判别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牡丹江至佳木斯客运专线铁路软土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以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确保高速铁路运营稳定为主要目标,将螺杆桩施工工艺、技术要点、质量控制难点、工后承载力效果确定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本工程中引入先进的螺杆桩自动定位成桩控制系统,通过新型控制系统与传统施工工艺在施工效率、成果检验、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对比,集中体现了螺杆桩自动定位控制系统在快速精准定位、螺纹成型效果、灌注质量控制、地基承载力标准、资源优化节约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计划将此施工工艺作为一项优质的工程技术进行推广,并为今后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CFG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通过"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沉降控制试验研究"项目的路基试验段研究试验,和对CFG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的静载检测及数据分析,验证采用CFG桩网复合结构加固地基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可为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研究结论:通过对路基试验段的试验研究和静载检测及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检测CFG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静载试验方法;证明了静载试验能够检测CFG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试验结果为完善CFG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检测标准提供了依据,为在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推广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基的一种较新的地基加固方法,论述了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搅拌桩的面积置换率、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等因素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黔桂线车河站的软土地基位于斜坡地带,粘土液化特征显著,且有块石阻碍,采用振冲碎石成桩失败。确定强夯碎石墩处理,采用梅花等边三角形布置,选用粒径5~400 mm级配碎石,墩直径1.5m,间距2.5m,设计夯击能量为3000 KN·m,复合地基承载力可达160~240 kPa。施工后,经检验地基承载力达到210 kPa,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针对近年来铁路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架子队劳务管理模式情况展开调查分析,统计归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完善铁路建设项目劳务管理制定有效对策。研究结论:架子队劳务管理模式实质是改变管理层、劳务层两层分离状况,构建较强执行力作业队伍的一种方法,调查结果显示项目现场应该加强对架子队管理相关政策的学习,增加岗位培训投入,加强劳务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充实骨干管理、技术人员到基层劳务队伍,取消隐形"包工头"形式作业方式,提高农民工生活工作条件,发挥架子队劳务管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地铁建设中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实践,分析总结了该模式的优缺点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建设"职工小家"是铁路企业着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文化环境,焕发职工爱岗敬业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本文针对"职工小家"建设中存在的建家认识有待提高、管家合力有待增强、建家投入有待加大、建家领导有待加强等问题深入剖析,找准成因,提出深化"职工小家"建设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数字铁路"建设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铁路”是中国铁路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文章通过详细分析在中国建立数字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中主要面临的挑战和有关铁路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最后还提出了数字铁路建设中首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BELL”在东秦岭隧道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实践 ,介绍“BELL”的基本性能、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宁启铁路泰州火车站主站房功能厅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采用了后张法预应力筋“压花锚”技术,克服了空间对预应力筋锚固的限制,满足了功能性房屋对大空间和大跨度的要求,本文介绍后张法预应力筋“压花锚”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简单介绍了对胶济客运专线四电系统安全施工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德国西门子公司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交钥匙合同”方式的特点、优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对提供者和管理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蚌埠分局为背景,讨论了构建分局一级“数字铁路”——“数字分局”的关键问题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并介绍了蚌埠铁路分局在建设数字分局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为了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新秩序,有必要对目前国际上所广泛使用的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买(雇主)卖(承包商)双方是否平等的问题作一番探讨。研究方法:对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雇主和承包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对比分析,并主要就财务状况、索赔程序、工程师、履约保函和勘察资料这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结果: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中雇主与承包商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平等性,而造成这些不平等的根源在于FIDIC坚持要形成买方市场,,从而使雇主处于了有利地位。研究结论:建立雇主与承包商完全平等的市场及确立工程师始终中立的地位是一种不降低效率前提下的新体制,体现了现代合同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