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回归十年间,沪港两地经济、贸易、航运的互比、互动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人们热衷、热议。无可讳言,航运业作为香港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至今依然保持了稳定、向上增长的态势,其全球航运中心的地位和声誉依然如初。2006年,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香港被首次纳入了国家公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一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发达的海逼与港口 香港经济中,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整个80年代,制造业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23.8%下降为221%,而服务业所占比重则从67.2%上升为74.6%。90年代香港经济结构的特征是,服务业产值比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制造业产值比重继续下降。由于土地、厂房、工资等成本高,香港的制造业将继续北上,向华南地区转移。香港制造业将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值、高科技产品、即制造业升级,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要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和发  相似文献   

3.
香港回归十年间,沪港两地经济、贸易、航运的互比、互动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人们热衷、热议。无可讳言,航运业作为香港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至今依然保持了稳定、向上增长的态势,其全球航运中心的地位和声誉依然如初。2006年,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香港被首次纳入了国家公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这一规划的实施,对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无疑是十分有利的。香港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港口航运体系、成熟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包括海事、金融、船舶修造、经纪等现代服务业的完善配套,对中国以及世界的经贸与航运的贡献度不可谓不高。但随着深圳、上海等内地沿海港口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香港港口吞吐量增长放缓,也已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4.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香港作为一个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筑在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坚实基础之上的。未来香港的兴旺发达同样将依赖于香港港口与航运业的持续发展。 为了保持香港的战略地位,香港港口必须保持繁荣。香港港口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在《港口机场发展战略》和《港口发展规划》中有完备而详尽的描述。这两份规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办),各开放港口港务局、海监局,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中国船务代理公司: 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海上运输航线为实行特殊管理的国内航线。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使两地的航运交流更加持久、健康地向前发展,对香港与内地对外开放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内地登记注册的航运公司和船舶经营香港与内地对外开放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仍然按照现行管理规定办理,即经批准取得国际海运、港澳航线经营资格的航运公司、船舶以及经批准经营该航线客货班轮运输的可继续经营香港与内  相似文献   

6.
浅析深港两地港口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中起促进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深圳市的光荣任务,也是深圳市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央、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领导明确要求,深圳港口应在维护香港远东航运中心方面起特殊作用.建立经济特区以来,中央曾赋予深圳港口发展一些灵活的政策,其目的是要在发展深圳港口的同时,尽量扩大深港双方的合作范围,确保香港这个国际商贸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活力.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深港两地港口合作的内涵更加丰富,概言之,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深港两地港口的优势,互为补充,互惠互利,促进两地港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确保香港远东航运中心地位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大推动作用,同时使深圳港口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对深圳和香港两地港口集装箱运输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问题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在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一周年之际,我们高兴地看到回归后的香港与内地关系更加密切,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更加稳定,香港经济更加繁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得到真正落实。 一年来,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虽经受了来自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各个方面的挑战,仍保持稳定态势。1997年7月1日至1998年3月31日,香港港口吞吐量为9927.3万吨,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在转口货中,内地经香港中转的海运货物为929.2万吨,增长5.7%。  相似文献   

8.
香港,这个享有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美称的国际大都会,近几年在经济发展中历经风雨与波折,亚洲金融风暴、美国“9·11”事件、突如袭来的“非典”疫情接踵而至,使香港的经济陷入困顿,复苏步伐举步维艰。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有助香港经济的早日复苏,中央政府于2002年初启动了CEPA的磋商。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的6项附件终于在9月29日成功签署。CEPA为紧密香港与内地的合作关系提供了更好的运作平台和政策保障,是实现香港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香港经济复苏、推进香  相似文献   

9.
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大好日子里,中远香港集团总裁刘国元被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委任为“太平绅士”。这是中远的荣誉,是中远香港集团的光荣,是特区政府对中远为香港繁荣稳定所作贡献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深圳航运发展的构想阎志祯深圳是连结珠江三角洲的海陆通道,也是内地通往香港的海陆交通枢纽。1997年香港回归后,深圳的经济发展将直接影响着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因此,深圳的交通运输建设,不仅关系到深圳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今后进一步加强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合...  相似文献   

11.
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大好日子里,中远香港集团总裁刘国元被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委任为"太平绅士"。这是中远的荣誉,是中远香港集团的光荣,是特区政府对中远为香港繁荣稳定所作贡献的认可。香港"太平绅士"不是由个人申请或参评,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组成的"非官守太平绅士遴选委员会"从各界杰出人士中遴选出来的。今年的遴选  相似文献   

12.
香港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国际大都会,也是世界经济重心之一,航运发展和海事活动是促进香港发展与繁荣的成功关键所在。香港拥有全球最繁忙的货柜码头,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运作不息,堪称航运业典范。在香港,负责航海事务和港务管理的政府机构是一支素以注重团队精  相似文献   

13.
金梭、银梭、岁月如梭.弹指之间,香港回归祖国已经5周年了.5年的风雨坎坷,5年的拼搏奋斗,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用自己的表现向全世界作出了诠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一个超凡智慧的创举,这个亘古未有的新生事物适合这片土地,也有利于她的稳定和繁荣,因为这颗名闻遐迩的东方明珠,依然光彩照人,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14.
张进 《中国海事》2015,(1):55-58
<正>一、香港海事处及其港口国监督检查PSC情况简介香港港口一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与繁荣的关键因素。香港既是南亚太区的枢纽港,也是内地的转口港,是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之一。同时,就抵港与离港船舶数目、货物吞吐量和出入境旅客量方面而言,也在全球数一数二。香港海事处,作为服务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的政府港务管理主管部门,隶属香港运输房屋局,承担着确保港口运作和全港水域安全、管理香港船舶注册,以及保障香港注册船舶的品质等主要职责,大致分为5个范畴,每个  相似文献   

15.
叶福耀 《珠江水运》2013,(Z1):58-59
始于3月28日持续一个多月的香港码头工人罢工,是香港1986年以来最激烈的一次罢工,反映香港工人与少数大财团之间业已形成尖锐对立,劳资矛盾不断深化。这一事件触发了人门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问题的争论,对建立新型劳资关系的深度思考。这一过程中,马克思理论再度引起关注,其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终命运。香港作为国际著名的航运中心,没有码头工人,就没有香港的繁荣和经济发展,这正是该事件能牵动香港人神经的原因。码头工人罢工,让大家清楚看到香港社会存在严重的层层剥削,财  相似文献   

16.
方俊 《珠江水运》2003,(11):18-20
广为人关注的CEPA即<内地和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已于2003年6月29日正式签署并公布.CEPA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它的实施将为香港经济注入全新的活力,也有利于带动内地经济的繁荣发展,最终实现双赢格局.CEPA签署后的今天,湛江与香港在港口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前景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机遇、挑战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加强双方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自2002年1月25日起,经过多轮磋商,于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达成《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香港与内地在今年6月29日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简称《安排》。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香港的海运业历史悠久,至今已超过150年。海运及港口业向来都是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支撑着香港的物流贸易、航运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是香港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重要基石。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享誉盛名的国际航运中心,以其船舶登记为例,截至2020年2月29日,注册船只共有2,589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层面关注珠三角集装箱码头发展与香港的关系,从香港、深圳港和广州港等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关系着手,结合广东省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和珠江三角洲集装箱码头规划和建设情况,在不同情景下以顺向和逆向思维预测和定量分析香港与珠三角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之间的互补关系,探索它们之间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