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近来,我国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不同业态之间的边界似乎变得模糊起来,让人联想到学科交叉。如有一种传统的划分方法,将轨道交通、常规公交、轮渡、索道、缆车等划分为定线定站交通,出租汽车划分为非定线定站交通。但现在,常规公交也不一定定线定站运营。2013年,北京首先出现"定制公交",许多城市积极跟进。定制公交利用信息平台,根据居民出行调查资料中OD量大的方向和走廊设计线路,在网上招募乘客;乘客在网上报名  相似文献   

2.
出租汽车不同于地面公交、轨道交通,是门到门、舒适性和私密性较强、以满足较高层次出行需求为主的客运方式。由于这一服务特性,出租汽车运价结构较为复杂,附加收费项目较多。但上海出租汽车小客车运价还是经历了由计时收费到计程收费,再到计时计程合一收费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公共客运各交通方式中,唯独出租汽车不定线、不定站、“门到门”。外国人、外地人来到上海,如不熟悉轨道交通、公交线路走向、站点分布,出租汽车自然成为首选出行方式。在诸多出行方式中唯独出租汽车驾驶员能与乘客交谈沟通,上海10万出租汽车驾驶员每天服务300万人次,讲好讲坏褒贬效果不可小视。随着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  相似文献   

4.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换乘节点,也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网点。在综合交通枢纽,市内交通衔接对外交通主要有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出租汽车等方式。只有出租汽车是门到门、个性化的客运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交通“终端”(直接到家)。由于对到达城市的公交、轨交线路走向、站点分布和换乘不熟悉,或者携带物品多、旅途劳累等,旅客往往将出租汽车作为出行首选。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加强地铁与地面交通接驳,是发挥地铁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进一步方便市民公共交通出行,强化轨道交通接驳,自2012年11月杭州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以来,杭州公交高度重视地铁与公交接驳工作,构建了地铁公交接驳体系。截至目前,杭州公交共计在主城区设置地铁接驳线163条。其中,1、4号线的彭埠站,2号线的白洋站,5、6号线的长河站等站点已初步做到接驳线路全覆盖。  相似文献   

6.
张祺 《交通与运输》2007,23(2):58-58
有些国家把出租汽车划入私人交通的范畴,因为它像私家车一样,仅运载1人或1户。我国将出租汽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因为它运输的是社会公众。上海城市交通自皮书提出,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常规公交是基础,出租汽车是补充。何谓补充?是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功能上,对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不足的补充。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包括轮渡、索  相似文献   

7.
正一、武汉市公共交通基本情况目前,武汉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由地面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BRT和过江轮渡构成。因BRT和轮渡客流占比较小,出租车不能完全表征稳定的群体出行特征,这里讨论的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变化,地面常规公交在公共交通体系中承担的出行比例逐年下降,但其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自2012年  相似文献   

8.
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主要受到各种宏观与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步行、小汽车、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五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规律,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揭示了影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的各种因素,实现了对出行者交通方式决策过程的刻画。同时,以平均增长率法和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重庆市主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小汽车和出租车的发展规模、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对2025年、2035年的五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分担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机动化出行比例的不断升高,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将日益显现,地面公交的保障作用也得到增强,预计2035年,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4.41%、18.72%,成为最主要的机动化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出租汽车的管理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出租汽车发展,并较好地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使行业服务质量达到较高水准。新加坡出租汽车地位十分突出,在公共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截至2007年4月,地面公交、出租汽车、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达到54:20:26。  相似文献   

10.
“站城融合”背景下,地下铁路枢纽叠合一体化开发而形成的站城区域空间高度集约、功能高度复合,其交通组织较常规铁路枢纽更加复杂。在分析铁路枢纽交通组织设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围绕解决车站客流集散和城市开发客流出行问题,分别介绍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道路交通、慢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可为国内相关铁路枢纽交通组织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й����ͨ�볣�湫��֮����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轨道交通在我国大城市中的逐步发展,轨道交通势必与常规公交之间发生客流竞争。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客流吸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出行时耗和出行距离,确定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流争夺区域。利用Logit模型,用相对比较容易量化的广义费用函数来代替模型中效用函数,从而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模型,形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分担比例曲线,提供了一种确定两者之间客流分担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公交网络均衡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交通特性,基于一体化公交出行的路径特点,研究了公交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因素对出行阻抗的影响.考虑人流密度对步行速度的影响以及出行费用与时间的换算关系,将公交出行的路段阻抗、节点阻抗与费用阻抗统一换算为时间,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出行阻抗函数.利用Wardrop均衡原理,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均衡配流模型,并通过FW算法对配流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当地面公交线路长度与轨道交通长度分别为57.3、16.2 km时,轨道交通线路输送的客流量占总客运量的65.4%,通过换乘进入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量达55.4%.构建合理的一体化公交网络能降低乘客出行总阻抗,提高公交系统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2006,4(6):88-88
“上海公共安全建设”重点提案促办会.针对轨道交通大客流所引发的安全问题,由公安、公交等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制定的预案已于近期完成。在这份预案中,除由轨道交通公安分局增派警力维持秩序、让滞留乘客换乘其他线路、控制客流进入车站等方案外,轨道交通通道内部分商铺将被拆除以增加人流通行能力。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在内的地面交通系统也将在应急时间内到达岗位,缓解客流压力。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日均客流已高达170万人次,其峰值达208万人次。而日均客流的警戒线为210万人次,有接近警戒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长沙地铁的开通,长沙正式进入“地铁时代”,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日益凸显。首先分析长沙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之间存在的IC卡、公交接驳站和地铁站一社区之间的衔接存在的问题,并用比较研究法对比长沙与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体化对策,以期实现长沙公共交通系统的改善,更大程度上方便广大市民和旅客。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地面公交等多种模式,多种模式的整合优化对于发挥公交线网整体运输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方格型路网布局结构,提出理想的公交线网布局结构,将多等级公交线路与公交换乘枢纽结合,表现为主线、辅线和补充线的组织形式.该线网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包括公交主线间距、快线线路站距和交通分区大小.从出行者、运营企业和政府管理者角度出发,分别建立关键设计参数优化模型,在特定的城市交通背景条件下,利用数值试验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给出不同出行距离条件下关键设计参数的建议值,其结果可以为大城市多模式公交线路整合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面公交作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在城市交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机动化、城市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地面公交系统应承担起短距离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和对骨架交通网络的辅助和补充作用。而目前我国地面公交系统并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服务效能的提升迫在眉睫。鉴于此,从地面公交结构、地面公交服务质量、地面公交运营机制三方面,结合具体实例城市,分别阐述了地面公交服务效能提升策略,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2008,6(2):3-3
成都市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蓉城出租汽车公司,并入成都市公交集团公司,双方已办理了交接手续。公交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家公司的资产重组具有极大的意义。首先,公交集团资产规模因此更加壮大,资产的效益能发挥得更好;其次,公交和出租都是为大众服务,两者相辅相成,本是互补的关系,现在划并到一起,更有利于市民的出行,在夜间和低高峰期间,两者能更好地配合。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加快推进《自治区出租汽车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乌鲁木齐启动“公交都市”建设试点.推进落实城市公交优先,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2000年以来北京交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不匹配、地面公交竞争力不足、小汽车高强度使用等现有问题,从市民出行、职住与交通、道路系统与出行结构等三个角度探寻了北京交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2012,(6):96-96
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已达到49.9%。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基本实现中心城区高峰时段80%的公共交通出行在1h内完成。上海市交通港口局表示,上海“公交优先”战略最重要的目标可概括为两个50%:到2015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50%,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客运量将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