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结合赵河大桥T梁预制实例,系统地探讨预应力混凝土T梁立模、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钢筋、孔道压浆等施工工艺,针对各个施工环节提出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精品工程的实施,以云万高速公路上预应力混凝土曲线T梁桥"弯桥直做"的施工实践为基础,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曲线T梁的预制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列出了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控制措施。研究成果指导了云万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曲线T梁桥的施工,整套技术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C50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上部结构预应力T梁的浇注问题,在对T梁不同部位混凝土所需要施工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反复配比试验,对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的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研究表明,C50混凝土优异的工作性能是保证桥梁工程上部构造预应力T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优质的活性细掺和料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对于优化C5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水化热、防止裂缝产生、提高耐久性及力学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加快施工进度——脱模、张拉、移梁等。为广梧高速公路十四标段预应力T梁施工带来的极大的方便,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混凝土T梁的有效预应力,基于动测法建立了预应力与频率的数学模型,进行了3根曲线无粘结全预应力简支T梁的动力试验,探讨了刚度、偏心距与有效预应力的关系,给出了简支T梁的有效刚度及偏心距与预应力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对比了T梁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张拉预应力前期,混凝土T梁的基频随着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后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该文给出的拟合公式在混凝土T梁的有效预应力识别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横张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纵张预应力混凝土相比有诸多优点:张拉力小,经济适用,方便灵活。介绍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工艺、施工控制要点、构造要求、张拉机具以及应力控制。  相似文献   

6.
刘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280-282,397,398
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可以避免后张法中可能出现的堵孔、压浆不密实、预应力失控等影响结构质量与耐久性的问题,又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斜裂缝的发展,因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某大桥采用50 m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先张T梁。该文介绍了对其施工过程所进行的监测。结果表明,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预应力总损失为5.57%,张拉台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5,(7)
针对现有的预应力CFRP布张拉设备存在的加固效率低、现场施工难度大等问题,结合CFRP布弹性模量大、抗剪强度低的特点,研发了新型张拉设备,该设备通过碳纤维布自锁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张拉时碳纤维布剪切破坏和张拉端锚固时预应力损失问题。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张拉设备各部件强度要求,合理地选择了各部件材料。对4根混凝土梁进行了张拉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有效实现对CFRP布的预应力张拉,预应力CFRP布加固后的混凝土梁呈现CFRP断裂破坏形式,开裂荷载提高约1.6~2.15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施工预加力时梁体的侧弯变形,讨论了T形梁施工变形计算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了预应力混凝土T梁试验,揭示了梁体在张拉过程中的侧弯变形规律。提出了计算的基本假设,运用静力法对施工梁体进行受力分析,推导了侧弯变形计算公式。结合截面设计,提出了施工侧弯变形控制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统预应力张拉的不足,进行了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在T梁中的运用研究,对比考察了预应力较传统张拉在张拉力值精度、伸长量大小以及张拉同步性的优势。张拉对比结果表明:预应力智能张拉精准地实现了张拉规范要求,提高了张拉效率,保证了T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东青高速公路口埠大桥维修工程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介绍了梁板加工制作中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成孔器选择、张拉、压浆、吊装等几方面的施工技术。所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结构在承受荷载以前,预先采用某种人为的方法,在结构内部造成一种应力状态,使结构在使用阶段产生拉应力的区域先受到压应力,该压应力与使用阶段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会抵消一部分或全部,从而推迟裂缝的出现并且限制裂缝的开展,以提高结构的强度。预应力施工工艺有多种,随着技术进步,后张法施工工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信赖,结合工程实际论述了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五河淮河大桥系××公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全长1031.26米,主孔为90米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两边岸孔和主桥挂孔均为30米预应力混凝土T型简支梁,设计载重:汽车—15、挂车—80。桥面净空为净—9 2×1.5米人行道。全桥共有预应力简支梁24孔120片。为了验证单片T梁的实际承载能力,检验梁的设计强度、刚度和抗裂性能;收集和统计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中的一些设计参数,发现设计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我院与安徽省07403工程指挥部合作,于1977年3至6月在五河淮河大桥工地,抽样6片,进行了单片T梁的预施应力阶段和静载试验(加至设计荷载),测定跨中断面的应变和挠度等数据,现将试验结果作一简略报导。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一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的试验研究.通过8根T型截面简支梁静力加载试验,其中6根施加体外预应力和2根不加预应力.主要分析预应力筋、不同转向结构个数、张拉方式和力筋形式对T型截面简支梁挠度的影响.记录各梁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和挠度变形的全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筋能提高梁的承载能力,有效阻止裂缝的开展,控制梁的变形,体外预应力能有效地减少梁的挠度,并且不同的转向结构个数、张拉方式和力筋形式都对梁挠度变形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常见质量问题,根据工程实例分析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施工工艺和病害防护措施。对其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施工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桥面宽混凝土梁,通过空间有限元分析,研究在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时混凝土梁的力学行为,得出有益于设计和施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运营期间T梁底面出现横向开裂的问题,对其病害成因与加固处治措施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计算分析的手段,对结构关键构件的几何特性和力学参数进行折减模拟结构现状,来推定结构病害成因和对加固处治效果进行评判。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度不足是T梁底面出现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采用在T梁马蹄侧面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T梁腹板粘贴碳纤维布的综合加固处治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为同类桥梁的维修加固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亚辉 《公路》2007,(5):61-66
大跨径折线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梁片在国内属首次应用,本文着重介绍50mT梁折线配束先张台座、弯起器的设计安装及预应力束的张拉与放张,为先张折线配束的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径梁片预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易因竖向预应力损失等导致抗剪性能不足,引起腹板斜裂缝和梁体下挠等病害.为提高混凝土梁桥的斜截面承载和抗裂性能,提出了表层嵌贴(NSM)预应力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腹板的方法,研发了专用夹具及张拉锚固装置,并实现了预应力NSM CFRP对钢筋混凝土T梁腹板的抗剪加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4根预应力N...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云南保龙高速公路怒江特大桥在高地震、高烈度等特殊地质条件下首次在云南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50m预应力T梁的施工关键技术,针对T梁施工中的梁场布置、梁体浇注、张拉、运梁、架梁等关键工序进行阐述,总结50mT梁的施工工艺,为今后的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均没有给出预应力构件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的计算方法,基于预应力设计原理推导了预应力构件碳纤维加固承载力计算方法,以某3~5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碳纤维板加固工程为例,给出了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计算过程,本文研究成果对预应力混凝土T梁加固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分别对其开裂荷载、破坏荷载、控制截面应力、裂缝与变形进行了测试,对比了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差异。从试验结果来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受力性能,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应变实测数据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跨中截面体内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体内应变变化规律吻合较好。跨中截面钢筋应变与混凝土应变测试结果表明,缓粘结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变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测值相对较大。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际开裂荷载、破坏荷载大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6%、10%,矩形、T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荷载实测值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偏大4%、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实测值较普通混凝土梁相对较小,表明缓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