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部批准将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港统一归并为广西北部湾港。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有利于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加快中国经济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发利用北部湾丰富的资源,促进北部湾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健全北部湾港口管理体制,发展临港工业,拓展港口腹地,加速与东盟港口对接,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北部湾港口群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交通运输部批准了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三港统一归并,组成"广西北部湾港"。这标志着我国沿海又一个港口群的诞生。阐述了北部湾港口的建设与整合的目标和进展情况。分析了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对促进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北部湾港口管理体制、发展临港工业等5项对策。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0,31(3):194-194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复的《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北部湾港将建设成为我国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三南”的泛北部湾区域国际航运中心。《规划》确立了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一港”即广西北部湾港;“三域”指防城港域、钦州港域和北海港域;“八区”指北部湾港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8个枢纽港区;  相似文献   

4.
据悉,2009年湛江将继续大力推进港口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港口竞争力。大气魄推动港口体制改革,大手笔拓展港口发展空间。要加快建设宝满集装箱码头,补长“短板”。要大力开辟新港区,优化港口布局。要开工建设东海岛杂货码头,整合徐闻港区,规划建设雷州湾港口和环北部湾港口,形成全方位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远洋航务》.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今年第一次将港口发展和合作作为一大主题.北部湾港口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 叶时湘:依托港口的物流系统建设,实现港城物流发展的一体化,对培育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从广西在泛北部湾区域获得的发展机遇,从港FI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支撑新型工业基地的建设,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度考量,均需要充分利用好港口及其物流服务体系,为广西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创造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港口物流在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港口基础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引起的集装箱吸引力较弱;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不充分;东盟港口之间合作不够深入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柏强 《珠江水运》2012,(9):94-100
截止2011年末,北部湾港拥有生产性泊位22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6个,港口吞吐能力1.37亿吨,是2005的4倍,相当于5年再造了3个北部湾港,高速发展的广西北部湾港在中国港口群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8.
分析评价了近年来北部湾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实施,围绕国家赋予广西自治区的“三大定位”,总结了新时期北部湾港建设国际枢纽海港、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的重大战略意义。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北部湾港未来发展需求,采用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未来港口运输需求规模。基于国家战略视角,提出了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强枢纽、畅通道、降成本、优服务、聚要素”的发展思路,构建了“1枢纽、2网、3区”功能体系。围绕设施建设、集疏运通道完善、物流服务提升、临港产业集聚等方面梳理了近期港口建设的重点任务及相关建议,对未来国际门户港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熊曦 《中国海事》2008,(1):57-59
文中系统分析了北部湾港口资源的情况,并分析了北部湾港口资源发展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铁路瓶颈”制约、港口自身造血功能差等问题阻碍了港口资源的发展,港口资源需要进行整合。在探讨完港口资源整合具备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港口资源整合目的、定位、范围和模式等方面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北部湾港口资源应该突破瓶颈,做到“六个统一”,走体制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唐太成 《中国港口》2010,(7):21-23,28
<正>一、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的目标2009年4月,交通运输部同意将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港统一归并,纳入广西北部湾港港口统计范围。随后,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从2009年  相似文献   

11.
丘雪薇 《中国港口》2007,(10):21-23
<正>一、泛北部湾港口合作发展形势与可行性(一)泛北部湾港口合作发展形势从2003年启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加快增长步伐。继而双方在连连取得合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多区域合作,目前与海洋相关的区域合作有环北部湾合作、泛北部湾合作。泛北部湾合作是环北部湾合作的扩大,辖南中国海域及7个沿海东  相似文献   

12.
资讯     
《中国水运》2010,334(6):64-64
近日,交通运输部在河北唐山召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港口建设经验现场交流会。为全面推进“两型”港口发展,交通运输部门近期将加大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北部湾等区域以及长江干线的港口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补偿机制,研究推行生态环境补偿保障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刚步入21世纪之际,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国家对港口再次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下放地方管理,并同时配套改革港口计划、财务管理体制等有关方面,为港口在新世纪的发展确立一个新的管理体制。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如何发展和管理港口,是一个当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港口建设 港口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设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港口建设任务主要靠政府承担,对码头建设实行审批制,在什么地方建、建多少、由谁建、怎么建等等都要经政府部门审批,这主要是由国家对项目管理的计划体制决定的。同时还可能考虑到港口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港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绿色生态港口是新一代港口的主要模式,也是建设第五代港口的重要指标。分析绿色生态港口的内涵、绿色生态港口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我国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在借鉴欧美等国际先进港口环境保护、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经验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形势下我国绿色生态港口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政府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给我们沿海港口企业带来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沿北部湾港口 ,是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 ,一定会受到深远的影响。因此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发展走势 ,认真分析货源的变化情况 ,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使港口通道建设和发展与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一、港口发展战略的态势分析(一 )我国即将加入WTO给港口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新世纪之初 ,港口经营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给沿海港口带来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各地对港口进行了新的体制改革,我国港口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港口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对促进港口的新发展无疑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本文就十个主要关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港口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贸易的运输通道,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在港口的发展问题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建国以来,我国港口通过能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缓解港口对经济的制约,港口的建设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港口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地方政府负责港口的人、财、物,港口建设将以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港口整合问题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针对钦州港的“业主码头问题”、“港口收费问题”及“集疏运条件问题”,分析北部湾各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龙巍 《中国水运》2007,(11):10-12
今年1—9月,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旗下防城、钦州、北海三港完成吞吐量2979.733万吨,同比增长24.6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0.22万TEU,同比增长43.2%,港务集团实现利润近亿元。广西自治区政府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一轴两翼"的发展战略,加快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规划建设。北部湾组合港将如何发挥港口优势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西南地区经济合作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广西港口物流正面临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广西港口物流南宁共识》的签署不仅让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次区域广西港口物流合作得到了加强,更缓解了东盟国家层面上的港口竞争。  相似文献   

20.
程群  李斌 《珠江水运》2011,(17):78-80
广西北部湾港口是西南重要出海通道,随着港口吞吐量的迅猛增长,集疏运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目前货物压港严重,部分港口库存己远超其合理库存量,创同期库存量新高。近年来,泛北部湾地区经贸合作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又增长25%,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然而,与快速发展的贸易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以港口运输为代表的物流体系发展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