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汽车空调风道送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因此为了提高风道送风性能,文章从影响风道系统的设计因素和风道中压力损失两方面分析空调风道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基于某空调出风口风道结构优化前后的流场特性进行CFD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应尽量减少风道中的压力损失以及风道转弯,降低空调风道空气阻力,提高风道送风性能,该方法对今后汽车空调风道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贺赛  梁文伟  赵福全 《天津汽车》2012,(10):25-27,30
汽车空调风道送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因此为了提高风道送风性能,文章从影响风道系统的设计因素和风道中压力损失两方面分析空调风道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基于某空调出风口风道结构优化前后的流场特性进行CFD仿真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应尽量减少风道中的压力损失以及风道转弯,降低空调风道空气阻力,提高风道送风性能,该方法对今后汽车空调风道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风冷发动机冷却风道的几种设计,并分析了其车用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汽车风道是空调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道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度、为了降低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风道的设计不合理而带来的影响,文章阐述了风道设计的11项规则、降噪和降阻措施以及性能要求,并结合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某车型吹面风道的改进方案和CFD分析效果,表明使风道拐弯处平缓和横截面大小基本一致后.满足气流平稳和前挡风玻璃除霜/除雾的要求,在今后设计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卿宏军  刘杰 《汽车工程》2018,(11):1370-1375
为寻求汽车空调风道气动噪声一种高效高精度的仿真方法,基于德国整车企业联合发布的标准风道模型,对比研究了声类比法、直接模拟法和联合仿真分析法的优劣,并重点分析了声源面对声类比法精度的影响。首先,采用RNG湍流模型与SST k-ωDES模型分别对其稳态流场与瞬态流场进行求解,然后采用声类比法、直接模拟法和联合仿真法分别求解远场辐射噪声问题,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RNG湍流模型捕捉的风道内时均流场特征与PIV测量结果基本吻合; SST k-ωDES模型求解的风道内壁面脉动压力频谱仿真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而在常用的几种仿真方法中,以出风口处环绕射流的可穿透面为声源面的声类比法求解精度最优。  相似文献   

6.
以和榆高速公路左权至和顺段云山隧道#3斜井与联络风道交叉结构为工程背景,基于三维有限元方法,设置3个计算工况来模拟斜井与联络风道交叉结构不同开挖支护顺序,研究了斜井与联络风道交叉结构施工力学行为。计算结果表明:先施工斜井再施工联络风道,对联络风道衬砌结构受力有利;交叉处锐角侧联络风道拱肩、拱腰初期支护受力大,施工中可以考虑交叉段联络风道1.5倍洞径范围内采取加固措施;先施工斜井再施工联络风道(工况1)是最优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某越野车特种驾驶室除雾风道为研究对象,对正向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研究。探讨了除雾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发过程中的方法,并对开发经验进行总结。其主要包括前除雾风管的设计、除雾风道的CFD分析、除雾风道的优化、除雾结果分析、快速样件风速测量、除雾试验。此次除雾系统正向开发事例,为后续车辆的除雾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设计范例、仿真研究、试验验证方法,使其能满足一般汽车的除雾性能要求,减少其开发时间和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流体计算软件对某商用车除霜风道的除霜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风道各出风口的流量配比、风道内部流线、前挡风玻璃风速分布及最终的除霜效果图,来考察风道的除霜性能;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修改后除霜风道的流量配比和内部流线等有较明显改善,并优化了除霜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某VAN客车顶置空调风道实体模型为分析对象,模拟了空调风道内部气流分布,分析了空调风道各出风口的风量分配。通过对客调出风口结构的优化,使空调风道各出风口的体积流量趋于均匀,各出风口体积流量标准差、空调风道压力损失有所降低,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流体计算软件对某轻型卡车除霜风道的除霜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风道各出风口的流量配比、风道内部流线及挡风玻璃速度云图,来考察风道的除霜性能;参考国标要求,关注前挡玻璃风速不足1.5m/s区域,对除霜风道进行优化,优化后的除霜风道内部流线、前挡玻璃速度云图等有明显改善,优化了车辆的除霜性能。  相似文献   

11.
某SUV在设计开发阶段,通过仿真发现空调前排吹脚风道风速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为局部区域风速较高,而局部区域又吹不到风。后排吹脚风道出风口主要表现为,局部区域不出风。文章通过优化风道截面形状,然后基于CFD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案能有效解决风速分布不均,出风口不出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杨立新  周振建 《隧道建设》2022,42(11):1930-1941
高原铁路某隧道斜井工区在通风方式选择上一直存在隔板式通风和风管式通风的争论。为给该斜井工区施工通风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首先,采用通风网络计算的方法,对2种方式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和耗能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隔板式通风和风管式通风均能使作业面的风速满足设计要求。2)当斜井中2根风管直径为2.2 m时,在风机配置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第2阶段还是第3阶段,隔板式通风在耗能方面明显优于风管式通风。3)当斜井中2根风管的直径略大于2.5 m时,风管式通风的耗能与隔板式通风的耗能相当; 继续增大斜井风管的直径,其耗能将小于隔板式通风。最后,对类似单斜井双正洞模式的施工通风方式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保证较大尺寸车型的乘员舱舒适性,通常会增加一套顶蒸风管系统。由于顶蒸风管布置受到顶棚的空间限制,出风口位置风管方向与风口方向互为垂直的结构,风口位置会形成较大的风口空腔,气流进入空腔后容易形成涡流,会出现风口出风不均匀的现象,影响乘员舱舒适性。应用CFD分析方法计算得到风口的风速分布,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出风均匀性,通过优化风管出风口结构,即在风口位置风管内壁设计凸台结构,达到提升风口出风均匀性的目的,进而改善乘员舱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铝合金下角料在熔炼过程中粉尘的排放,采用6道风压缩和水净化对熔炼产生的烟尘进行净化,对净化过的烟尘进行测量分析,林格曼黑度符合GB 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为了提高铝合金下角料的回收比例,降低用工成本,采用机械操作手段,用物理方法将铝渣和灰分离,使处理后的残铝由珠、粒变成铝片和铝块,便于熔炼回收且不变质,提高了回收率,降低了用工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汽车风道是空调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道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体的舒适度。为了降低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风道的设计不合理而带来的影响,文章阐述了风道设计的11项规则、降噪和降阻措施以及性能要求,并结合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某车型吹面风道的改进方案和CFD分析效果,表明使风道拐弯处平缓和横截面大小基本一致后,满足气流平稳和前挡风玻璃除霜/除雾的要求,在今后设计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纯电动大巴空调冬季制热是目前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受大巴空调厂家技术影响,大部分电动空调热泵制热在环境温度0℃左右将无法启动,所以目前行业冬季制暖主要采用燃油炉或PTC加热方式。燃油炉与PTC加热能耗高,严重影响整车续航里程。热泵大巴空调可实现-15℃正常热泵制热,补气增焓技术可实现-25℃正常热泵制热。另外,在冬季制热时,暖风从上部的风道往下吹,大部分热风下不去,造成了车厢上部温度高,脚部温度过低,非常影响舒适性。通过从上部风口引一些风道到脚部的方式,提高车厢底部的热风循环,提高车厢热泵制热的舒适性,从而验证了大巴车厢底部出风对热泵空调制热效果的影响。综合上述,对热泵空调在低温地区冬季热泵制热效果及节能效果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对比热泵空调和电加热器的温升速率、耗电量和舒适性等参数,可得知热泵空调升温速度快、温控精度高、耗电量少,变频热泵空调更舒适、更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