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平面控制测量的特点,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9号线西延线GPS控制网布测实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GPS控制网的主要精度指标、布设原则、外业采集、数据处理等,对类似工程GPS平面控制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隧道洞外GPS控制网作为洞内控制测量和后续施工放样的起算基准,其数据处理模式与方法在确保隧道工程质量上至关重要。针对特长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环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特长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模式与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基线解算软件选择、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处置策略、投影变形控制方法、一点一方向建立隧道坐标系、横向贯通误差计算以及框架基准统一与转换等方面提出一些原则和方法,总结归纳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长大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体系,不仅提高了基线解算与网平差的可靠性和精度,也解决了隧道洞外GPS控制网框架基准的统一问题,该研究可为类似大型线状工程的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铁三号线GPS平面控制网建立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介绍了深圳地铁三号线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包括GPS控制网技术设计、外业观测、基线向量解算、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和已知点可靠性检验等。同时对地铁GPS平面控制网建立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狄钢 《铁道勘察》2011,37(2):19-22
介绍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包括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基线向量解算、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和可靠性检验等,同时对轨道交通控制网建立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GPS隧道控制网横向贯通误差严密计算的问题,对隧道GPS控制网一点一方向平差与横向贯通误差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研制了软件,实现了基于坐标协因数阵的GPS网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严密计算。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长大曲线隧道GPS控制网的布设以及隧道工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工程坐标系方案下控制测量成果的精度,对布设合理的曲线隧道GPS控制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宇 《铁道勘察》2007,33(6):42-44
因GPS测量的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隧道洞外控制测量,但其测量误差对隧道贯通误差的影响,至今尚无规范性的计算公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依据GPS测量贯通误差影响因素,推导出GPS洞外控制测量贯通误差估算公式,并以经典导线测量估算公式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GPS控制网投影变形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铁路GPS控制网投影变形问题,探讨了任意中央子午线任意高程面的高斯投影处理方法、斜轴墨卡托投影处理方法(斜轴圆柱投影转换为横轴圆柱投影的处理方法、斜轴圆柱投影转换为正轴圆柱投影的处理方法)。并以某段高速铁路CPⅠ级GPS控制网为例,对以上两类投影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得出了有益结论:对于线路GPS控制网,特别是高速铁路GPS控制网,在保持边长投影与地面网的边长尺度一致方面,斜轴墨卡托投影比高斯投影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9.
康占龙  刘成 《铁道勘察》2014,(1):20-21,41
GPS天线存在相位中心偏差和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在高精度的铁路CP0控制网GPS测量基线解算时,必须对其进行绝对相位中心改正。比较了GPS天线不同定向引起的不同解算结果,分析了天线定向对高精度基线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BDS-3的升空运行,GNSS多星座观测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面对新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TB 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控制网观测时长以及作业效率的性能有待评估分析。首先,根据单GPS、GPS+BDS卫星可见性分析全球PDOP值的变化情况;然后,推导其基线解算精度随观测时长变化的先验模型;最后,以某高铁线路CPⅡ控制网的观测数据为例,通过自编软件实现单BDS、单GPS、GPS+BDS三种模式的基线解算。结果显示,相比单GPS、GPS+BDS在我国的PDOP值能够降低0.7~1.6,且相对定位精度(观测时长约16 min)与单GPS(观测时长60 min)相当。示例结果中,GPS+BDS平面和高程方向定位精度分别为4.3 mm和10.9 mm,相比单GPS分别有54%和57%的提升。结果表明,在高铁CPⅡ控制网测量中,GPS+BDS能够将观测时长缩短为规范的34%,且满足GPS所要求的指标,并对规范修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