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IP的舰船通信交换平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翔  徐皓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2):84-86,99
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络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对舰船通信网络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IP交换的舰船通信交换平台,并介绍了该平台的构建结构。  相似文献   

2.
由于舰船编队通信中存在信号紊乱造成传统舰船编队通信指挥决策系统工作效率较低、方案选择误差系数较高,为此设计基于Docker技术的舰船编队通信指挥决策系统。选定舰船编队通信指挥决策系统设计原理,在原理基础上设计舰船编队通信指挥决策系统框架,利用框架特征设计通信指挥决策系统数据库,实现通信指挥决策功能,完成通信指挥决策系统设计。模拟实验可以看出,基于Docker技术的舰船编队通信指挥决策系统与传统方法相比,决策工作效率提升了16%,方案选择误差系数减少15%。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数据备份方法效果不佳、耗时过多的问题,提出舰船通信网络的数据备份系统设计方法,分析研究数据备份的技术,设计了舰船通信网络的数据备份系统。深入研究了网络备份的概念、网络存储技术及备份策略,有针对性对数据备份系统硬件结构配置进行改善。为保障硬件设备运行效果,进一步对数据备份系统软件处理方法及去噪步骤进行优化,实现对舰船通信网络数据的有效备份。最后通过实验证实,本文研究的舰船通信网络的数据备份系统可以更加快速完整进行网络数据备份,保证船舶通信数据存储安全。  相似文献   

4.
舰船通信系统是保证舰船设备运行各项数据实时传输的硬件基础,在通信系统设计中,传统基于CAN总线协议、TCP/IP协议的通信系统难以保证实时通信速率的稳定性,可能存在数据报文丢失、通信质量不高的问题。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舰船通信系统应积极探寻和应用更为稳定成熟的数据交换协议。本文在分析传统数据交换协议的基础上,提出基于Zigbee数据交换协议设计的舰船通信系统,经过仿真实验验证,该通信系统能够保证较为稳定的实时通信速率。  相似文献   

5.
舰船通信系统是舰船安全航行和通信交流的基础系统,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中易发生数据传输丢包、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降低舰船通信的稳定性。在5G通信技术的支撑下,将其应用到舰船通信系统构建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通信系统的缺陷,提升通信质量和功能。本文分析5G通信技术在舰船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基于5G通信技术的舰船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仿真实验证实5G通信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舰船通信质量,促进舰船通信系统保持超低时延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5G通信网络下,现有舰船4G通信网络无法支持5G技术的毫米波传输,无法建立有效连接。为此,提出基于5G技术的舰船通信网络系统构建。首先,重新设计5G通信框架,在框架基础上设计5G通信硬件;结合毫米波传输特征,对数据映射过程中的感知层系数进行优化;同时,引入基于5G技术的MIMO传输方案,保证通信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系统能够支撑5G标准下多模数据传输标准,且传输稳定性满足实际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舰船通信网络防御模型数据加密性较差的问题,设计新型舰船通信网络的主动防御技术模型。通过风暴通信数据截获、精准捕获参数计算2个步骤,完成舰船通信网络的入侵因子获取。在此基础上,通过防御特征路径长度确定、通信网络效率计算、防御流程完善3个步骤,完成新型模型的搭建,实现舰船通信网络的主动防御技术研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防御模型相比,应用新型舰船通信网络的主动防御技术模型后,网络自身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加密传输时长明显缩短,数据加密性较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准确率无法满足检测性能要求,提出了舰船电子通信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舰船电子通信网络入侵数据解析模块和检测模块,完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在选择舰船电子通信网络入侵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深度解析协议设计了舰船电子通信网络入侵检测算法,完成了软件设计,实现了舰船电子通信网络的入侵检测。测试结果表明,文中入侵检测系统无论在假冒入侵攻击下还是编造入侵攻击下,都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厦门港基础通信网络体系建设,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解决港区模拟固话语音网功能单一、可扩展能力差、增值业务少的问题,建设厦门港IP固话语音网。采用分期建设、分步组网的原则,在一期建设中利用IP网络作为全新承载介质,实现固话语音平台由传统模拟系统向数字化系统的全新转型升级,并通过配置大型语音交换设备、计费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管网终端、远端模块设备等核心组网设备,满足IP语音终端用户的接入需求。在二期建设中依托远端模块设备部署便捷、扩容性好的特点,实现远端模块设备在各港区的快速安装应用,扩大系统整体用户使用规模。IP固话语音网为港区用户提供企业通信录、即时通信、短信、电话会议等全新功能,满足港区用户个性化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舰载通信设备负载均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海军舰船通信系统语音通信的特点,从舰船通信综合控制管理系统研制的角度出发.抽象出一种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多种负载均衡算法的总体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适合海军舰船通信系统语音通信特点的,以最少使用时间为标准的最小负载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基于3G的船舶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现实,该系统实现了实时、高速传输包括声音、图像在内的船舶动态信息,以满足设在陆地上的管理控制中心实时掌控船舶的运行状况,以保障船舶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用FPGA技术实现任意形式的语音调度电路的方法。该方法运用语音组合矩阵的概念,通过FPGA器件实施多路语音的并行处理技术,为语音通信中的会议、广播、多组广播、监听等所有种类的语音调度电路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文中对采用这一解决方案的语音调度电路的同步方式、信号动态范围、背景噪声抑制等做了分析,并介绍了一个32路的语音调度电路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图像处理的桥墩防撞预警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图像处理硬件设备,通过摄像头将视频信息采入,送入DSP进行分析处理;专门视频信息处理软件,运用各种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实时处理分析,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当船舶进入预警区,经计算机判断处理,提醒监控人员并通过广播对船舶驾驶人员发出警告,避免事故发生。 在图像序列处理技术的开发中,采用软硬件分离的方法,先进行基于Visual C++的计算机软件设计研究;在软件中,研究了船舶检测、船舶跟踪与计算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远洋大型船舶对人员和物品进行方便、快捷和高效管理的需求,利用无线定位技术构建一种适用于大型船舶的室内实时定位系统.在简要介绍人员定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对当前常用的无线定位技术的优缺点,针对船舶复杂环境的室内定位需求,给出了基于ZigBee技术和基于RSSI测距定位算法的船舶室内定位系统初步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实现了对船舶人员或物品地理位置的实时精确测定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分析舰船重量重心设计中的流程和关键要素,以关系模型为基础,按照规范化理论要求进行了系统设计,利用最新的信息集成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舰船重量重心设计中的信息集成和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多体船推进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多体船推进系统设计的几个方案.着重强调了电力推进在多体船推进中的优越性,并通过某五体船电力推进系统的设计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多体船推进系统设计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卓亮  任奕舟 《船舶》2020,(2):104-109
随着IMO对船舶在全球区域限制硫排放法规生效,营运船舶加装废气脱硫系统需求日渐火热。文章以大型集装箱船加装混合式脱硫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加装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脱硫系统设计选型、设备及舱柜布置、烟囱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大型箱船或其他船型安装混合式废气脱硫做出有益的技术探索和积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基于WebGIS技术来构建新型“数字农村”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GIS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的有效集成来实现GIS系统的开发,重点研究了该服务平台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功能实现、技术路线、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管理等内容,提出了整体设计方案及每个功能模块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实现,并就系统的组成与应用框架、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的可重构性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雷达隐身技术在水面舰艇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探测水面舰艇的雷达性能不断提升,严重威胁了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世界各军事大国正在研究如何将雷达隐身技术应用于水面舰艇。通过文献调研和动态跟踪发现,水面舰艇主要面临4类雷达探测威胁,而未经过隐身设计的舰艇的雷达散射截面很大。舰艇经过隐身设计后,在作战中能缩短敌方雷达探测距离,降低敌方目标识别能力,有效增强干扰效果,具有很强的战术意义。目前,水面舰艇主要通过精确的外形设计和隐身材料2种技术途径实现雷达隐身。  相似文献   

20.
张彦  宋昕  张天 《中国修船》2014,(5):16-18
为了给船用微网发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有效提高清洁能源在船舶上的使用,参照陆用微网发电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分析了船舶运行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了船用微网发电系统的构建流程,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